首页 理论教育 武则天的两个宠臣

武则天的两个宠臣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隋唐时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隋朝是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黄金期。但在唐朝末年以后,社会发生动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至此,杨坚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大理寺是隋代的司法机关,最高法官是大理正。  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派人修订了刑律,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

  隋唐时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隋朝是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黄金期。但隋炀帝时期的变乱,破坏了这种局面。唐朝时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外往来开始多了起来,科技文化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唐朝末年以后,社会发生动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十国

  84.杨坚夺天下

  在北方政治上动乱的时候,南陈王朝获得了一个暂时的安定局面,经济渐渐地恢复起来。但是,第五个皇帝却是一个荒唐得出奇的陈后主。

  陈后主名叫“陈叔宝”,是个完全不懂国事,只知道喝酒享乐的人。陈后主对百姓的搜刮也非常残酷,百姓被逼得过不了日子。与此同时,北方的一股势力渐渐强大起来,公元541年,杨坚在北方建立隋朝,就是隋文帝,他决心灭掉南陈。

  公元588年,隋文帝造了大批大小战船,准备渡江进攻南陈。隋文帝亲自下了讨伐陈朝的诏书,宣布了陈后主的20条罪状,还把诏书抄写了30万张,派人带到江南各地去散发。南陈的百姓本来就恨陈后主,看到了隋文帝的诏书,人心更加动摇起来。

  隋军在与南陈的作战中,一路获胜,顺利地到达江边。江边的南陈将士不断向都城建康发紧急信件,但陈后主跟宠妃们醉得七颠八倒,收到信件后,连拆都没有拆,就丢在一边。

  公元589年,隋军顺利攻进建康,南陈的将士被俘的被俘,投降的投降。隋军打进皇宫,到处找不到陈后主。后来,捉住了几个太监,才知道陈后主逃到后殿投井了。隋军找到后殿,果然有一口井。往下一望,是个枯井,隐约看到井里有人,就高声呼喊。井里没人答应。兵士们威吓着叫喊说:“再不回答,我们要扔石头了。”说着,真的拿起一块大石头放在井口,装出要扔的样子。井里的陈后主吓得尖叫起来。兵士把绳索丢到井里,才把陈后主和两个宠妃拉了上来。

  几天之后,杨坚的儿子杨广进入建康,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南陈灭亡了。至此,杨坚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85.不怕杀头的赵绰

  大理寺是隋代的司法机关,最高法官是大理正。赵绰就是隋的大理正,他为人正直,大公无私,连皇帝要杀他的头,他都不怕。

  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派人修订了刑律,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隋文帝往往一时气愤,不顾刑律规定,就随便下令杀人。这叫大理寺的官员很为难,但是赵绰觉得维护刑律是自己的责任,常常跟隋文帝顶撞。

  有一次,官员辛穊被人告发搞迷信活动,隋文帝就下令把辛穊处死。赵绰上朝对隋文帝说:“辛穊没有死罪,我不能接受这个命令。”隋文帝气得浑身发抖,说:“你想救辛穊,就没有你自己的命。”说着,就让侍从把赵绰拉下殿去。赵绰面不改色,说:“陛下可以杀我,但是不该杀辛穊。”

  左右侍从剥了赵绰的官服,摘掉官帽,准备处斩。这时候,隋文帝也想到杀赵绰太没道理,就派人跟赵绰说:“你还有什么话说?”赵绰跪在地上,挺直了腰说:“臣一心执法,不怕死。”隋文帝不是真的想杀赵绰,磨蹭了一阵子,就不生气了。他觉得赵绰忠于执法,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就把赵绰放了。事后,还派人慰问了赵绰。

  隋文帝晚年,疑心很重,动不动就要用严酷的刑罚惩罚犯人。遇到这种情况,赵绰每次都以死护法,纠正隋文帝的错误行为。隋文帝比较开明,他知道这是赵绰对自己忠心的表现。所以,赵绰并没有因为守法而掉脑袋。

  86.暴君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的二儿子,以暴君之称在历史上留下了臭名,被后人评价为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

  隋文帝对子女要求很严,当他发现太子杨勇生活奢侈,喜欢讲排场,就教训道:“从古到今,生活奢侈的帝王,没有一个能够坐长龙椅的。你是太子,怎么能不注意节俭呢!”

  当时,身为晋王的杨广摸清了父亲的心思,表面上装得非常老实,孝顺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而且特别节俭、朴素,骗取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信任。隋文帝废了杨勇的太子名分,改立杨广为太子。后来,隋文帝发现杨广是个品质恶劣的人,就想重新立杨勇为太子,但已经晚了。杨广谋刺了卧病在床的隋文帝,夺取了皇位。

  隋炀帝刚刚做了4个月的皇帝,就下令将都城搬迁到洛阳。他下令抓了几十万百姓修建自己在洛阳的宫殿。造宫殿选用的木材石料,都是从长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地区运来的,限于当时的运载条件,一根巨形柱子就得上千人来拉。在洛阳西面,造了一座名叫“西苑”的大花园,专供隋炀帝玩赏。西苑南半边开了五个湖,岸边都栽满了桃花、柳树;西苑北半边造了一个“海”,“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山上建有精致的亭台楼阁。隋炀帝还下令建造了40多所离宫别馆,在全国各地搜求奇花异草、奇材怪石,以供自己寻欢作乐。

  隋炀帝还很好大喜功。他曾对西部和北方边境的突厥、吐谷浑等族发动进攻,多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但都是以失败告终,而且还劳民伤财。比如,在第一次对高丽发动战争时,他动用军队130余万人,民工300多万人,运送军需的车连接起来长达千余里,士兵、民工又苦又累,许多人病死在路旁。隋炀帝的昏庸统治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87.隋炀帝修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隋炀帝在历史上虽然名声很差,但京杭大运河的修建离不开他的功劳。

  隋炀帝为了控制全国,并使江南的物资能较方便地运到北方来,同时自己又能轻松地到各地游玩,他下令修通了五千余里的大运河。修运河分几个步骤:先从洛阳西苑到淮河南岸的山阳,开通了一条叫“通济渠”的运河;再从山阳到江都,疏通并凿深、加宽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的一条叫“邗沟”的运河;又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到涿郡,开通一条叫“永济渠”的运河;接着,从江都对面的京口到余杭,开通一条叫“江南河”的运河。这四条运河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这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前身。大运河加强了都城和富饶的河北、江南的联系,对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有了大运河以后,隋炀帝开始坐船游江都,为此建造了龙舟及各种各样的船只数万艘。一路上,隋炀帝和萧皇后分别乘着两艘四层高的大龙船,船上装饰得像宫殿一样金碧辉煌;接着是皇妃宫女、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分乘几千艘彩船;最后是卫兵乘的及装载后勤物品的几千艘大船。船队在运河里行驶,岸边有骑兵护送;船队停下来,当地的官员就逼着百姓办酒席“献食”。

  隋炀帝还从陆路到北方去巡游,为此开凿了数千里驰道(供皇帝车马行驶的大道)。为了自己的安全,隋炀帝还征发一百万民工修筑长城,在五十万将士的护卫下在北方边境巡行了一圈。

  隋炀帝继承王位的时候,正是隋朝蒸蒸日上的时候。但隋炀帝嫉妒有能力,有才华的人,滥杀无辜,每年都要抓几百万民工,百姓没办法生活,只有起来反抗了,隋朝的统治开始不稳了。

  88.瓦岗军起义

  隋炀帝独断专行、自以为是,剥削和压迫百姓,百姓被逼得没有办法生活了,就开始起义。

  隋炀帝第二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时,派杨玄感运粮草。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原是隋炀帝的亲信,帮助隋炀帝夺取了皇位,后来却遭到猜忌而闷闷不乐地死去。杨玄感因此对隋炀帝极为不满,很想利用天下混乱的局势,乘机把隋炀帝推翻。

  杨玄感发动运送粮草的八千个民工起义,但苦于没有一个人替自己出谋划策,就把老朋友李密请来当谋士。两个人商量了一下,想出了一个办法。但是,起义军中有人走漏了风声,隋炀帝派人攻击杨玄感,很快就把这支起义队伍给消灭了,杨玄感也被杀。

  李密趁着混乱逃跑了,他去东郡投奔一支比较强大的起义军。这支起义军以瓦岗寨为根据地,首领是翟让。李密参加瓦岗军后,帮助翟让整顿队伍,还积极联络附近的其他起义军,说服他们与瓦岗军联合,听从翟让指挥。翟让非常高兴,对李密越来越信任。

  翟让在李密的建议下,先后攻打了荥阳和隋朝最大的一个粮仓——兴洛仓,都取得了胜利,贫苦的百姓纷纷参加瓦岗军,瓦岗军很快就发展到几十万人,占领了河南大部分地区。这时,翟让感到自己的能力不如李密,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他。

  李密在整顿了内部机构的同时,还发布一篇文章声讨隋炀帝的罪行,号召百姓起来推翻隋王朝。他还大量起用隋朝的投降的大臣和将领,引起了起义军的不满。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李密又设计杀害了翟让。从此,瓦岗军内部发生严重的分裂,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北方由李渊带领的一支反隋军正在强大起来。后来,李密在与李渊的军队战斗中被杀,瓦岗军也解散了。

  89.李渊起兵建唐

  李渊本来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他有4个儿子,二儿子李世民是个很有胆识的青年,平时喜欢结交有才能的人。

  晋阳县令刘文静和李世民关系很好,刘文静跟李密有亲戚关系。李密参加起义军以后,隋炀帝下令捉拿李密亲友,刘文静就被抓了起来。

  一次,李世民去牢房探望刘文静。刘文静对他说:“现在正是打天下的好时机,我可以帮你召集十万人马,你父亲手下还有几万人。如果用这支力量打进长安,不出半年,就可以取得天下。”李世民也是这样想的,决定回家说服父亲。

  李渊一听李世民劝他造反,吓得要命,叮嘱他以后别说这样的话。第二天,李世民又去劝说李渊,李渊犹豫了很久,决定起兵。李渊把刘文静从牢房里救了出来,刘文静分头招兵买马,李渊也派人把正在河东打仗的另外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召了回来。

  李渊又听从刘文静的计策,派人备了一份厚礼,到突厥可汗那里讲和,约他一起反隋。突厥可汗觉得这样做对自己有好处,就答应帮助李渊。

  李渊稳住突厥这一头,就正式起兵反隋。李渊自称大将军,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做左右领军大都督、刘文静做司马,又把兵士都称为“义士”。他们带领三万人马离开晋阳,向长安进军。一路上继续招兵买马,攻下了霍邑,向西进军,在关中的农民军的配合下,他们渡过了黄河。此时,留在长安的李渊的女儿也召集了一万多人马,号称“娘子军”,响应唐军进关。

  李渊集中了20多万大军攻打长安,守在长安的隋军,想抵抗也没用了。李渊攻下长安以后,为了争取民心,宣布约法十二条,把隋朝苛刻的法令一概废除,并且暂时让隋炀帝的孙子杨侑做个挂名的皇帝。

  公元618年夏天,从江都传来了隋炀帝被杀的消息,李渊就把杨侑废了,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唐,这就是唐高祖。

  90.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成为皇帝以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李建成的战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为他是唐高祖的大儿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的手下有一批人才,李建成知道自己的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一次,李建成请李世民到东宫去喝酒。李世民喝了几杯之后,忽然感到肚子痛。回到家后,他竟然吐出血来。李世民心里明白,一定是李建成在酒里下了毒。

  后来,李建成和李元吉又三番五次地要谋害李世民,都没有成功。李世民感到形势紧急,就找到自己的手下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对策。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动手除掉他们,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还是等他们动了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尉迟敬德、长孙无忌很着急,说:“如果你再不动手,就会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手下态度坚决,就下了决心。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告了一状,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进宫,由他亲自查问。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手下的人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

  没多久,李建成、李元吉骑着马朝玄武门来了。他们到了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就准备回去。李世民骑着马喊道:“殿下,别走!”李元吉拿起身边的弓箭,就想射杀李世民。李世民手快,射出一支箭,先把李建成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一箭把李元吉也射下马来。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听说玄武门出了事,全部出动,猛攻李世民的军队。李世民一面指挥士兵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尉迟敬德进宫后,对唐高宗说:“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这时,朝下的大臣纷纷说:“太子和齐王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劳,两人嫉妒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

  唐高祖知道反对也没用了,只好听大臣们的话,宣布李建成、李元吉的罪状。两个月后,李世民继承王位,就是唐太宗

  91.魏征规劝唐太宗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他以敢于直言规劝皇帝而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谏臣之一。那么,他是怎样规劝皇上的呢?

  唐太宗很重视人才,也鼓励大臣们把意见当面说出来。在他的鼓励之下,大臣们也敢于说话了。特别是魏征,对朝廷的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么意见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说。唐太宗也特别信任他,常常把他召进内宫,听取他的意见。但是,魏征提的意见越来越多,他看到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就当面指出来。有时候,唐太宗不高兴,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让唐太宗很没面子。

  有一次,魏征又把唐太宗惹生气了,唐太宗就对自己的妻子长孙皇后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魏征!”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您怎么能杀他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唐太宗的怒火浇灭了。

  后来,唐太宗不但不记魏征的恨,反而经常夸奖魏征。公元643年,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由于唐太宗重用人才,能采纳大臣的意见,政治比较开明,而且注意减轻百姓的劳役,采取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唐朝初期的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92.玄奘和尚取经

  佛教发源于印度,后来传入中国。我国不少高僧为了研究佛学真谛,都想取得“真经”,为此而作了艰苦的努力。唐代著名的和尚、佛经翻译家玄奘,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玄奘,俗称“唐僧”,13岁时出家做了和尚,精通各家学说,被誉为“佛门千里马”。但他觉得佛学的各家学说差别太大,就决心到印度去求法,搞清到底什么是佛法的真谛。

  公元629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向印度出发。途中,他遇到一位熟悉西域地理的老人。老人送了他一匹马。玄奘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佛教圣地印度。他一面朝拜圣迹,一面拜访当地的高僧。他拜当时印度有名的高僧戒贤为师,花了5年时间,攻读佛经以及许多古印度的重要书籍,佛学水平提高了很多。

  印度有个摩揭陀国,国王戒日王很信仰佛教。他听说了玄奘的事迹后,就在国都曲女城开了一个无遮大会,请了印度18个国家的国王和3000多名高僧、学者到会,推选玄奘为大会的论主与到会者辩论。大会开了18天,玄奘的演讲打动了所有到会的人。从此,玄奘在印度的名气大了起来,超过了他的老师戒贤。

  一段时间之后,玄奘返回长安,他去拜见了唐太宗。唐太宗对他百折不挠的取经精神十分赞赏,劝他还俗从政。玄奘表示要继续研究佛学,并要把带回来的佛经翻译出来。唐太宗对他的想法表示支持,还为他创造了译经的条件。玄奘不仅翻译了大量佛经,还和弟子一起,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把西行到过的100多个国家的山川地形、交通道路、风土习俗、历史传闻等记载下来,为后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后来,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玄奘取经的神话,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优秀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

  93.文成公主进吐蕃

  唐朝的贞观之治,使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周围少数民族非常向往。许多少数民族首领都来求亲,以能够与唐朝宗室联姻为荣。唐太宗为了确保边疆太平,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也制定并推行和亲政策。当时在青藏高原上,崛起了一个强盛的吐蕃政权,首领是松赞干布,他也希望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出了一支上百人的队伍,由聪明能干的宰相禄东赞带队,准备了许多金银珍宝,到长安求亲。禄东赞见到唐太宗后,转达了松赞干布想和唐朝友好的心愿,巧妙地提出了松赞干布希望娶一位大唐公主的要求。

  唐太宗对禄东赞的言谈举止很赞赏,并从他那里对松赞干布有了更多的了解,就挑选了一个比较有学问、美丽而又温柔的皇族的女儿,封为“文成公主”,将她嫁给松赞干布。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动身去吐蕃。在文成公主丰盛的嫁妆里,不仅有金银珠宝,还有吐蕃缺少的粮食、蔬菜、水果种子和药材、蚕种等,以及许多农业、医药、天文、历法、科技等方面的书。

  松赞干布赶到柏海,亲自迎接文成公主,并在那里隆重地举行了婚礼。随后,松赞干布带着文成公主回逻些。逻些的百姓像过盛大节日似的,载歌载舞,迎接文成公主进城。

  松赞干布非常宠爱文成公主,还按照唐朝的建筑模式,在逻些专为文成公主造了一座宫殿。至今在拉萨的大昭寺及布达拉宫中,都供奉着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进入吐蕃后,唐朝和吐蕃的文化交流大大加强,她让随从人员向当地百姓传授耕种方法,还亲自指导青稞等谷物的试种。她要求唐朝选派优秀工匠进入吐蕃,帮助吐蕃人民建设。她为吐蕃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她也成为民族情谊的象征。

  94.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是唐朝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千金要方》是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孙思邈小时候体弱多病,家里人为了给他治病买药花了很多钱,于是,他就立志学医。他刻苦地钻研医书,并经过大量的临床诊治的实践,终于成为一位名医。有一年,唐太宗患了心口痛的病,御医们治了好久都没治好,后来把孙思邈召来诊治,不久病就好了。唐太宗很高兴,就封孙思邈为“药王”。

  孙思邈还首创了导尿术,这是他对医学的又一贡献。有一次,一个病人无法排尿,孙思邈知道后,立刻去了病人家。只见病人躺在床上,肚子大得像一面鼓。孙思邈一边安慰病人,一边思考该如何治疗。他想,尿不出来恐怕是尿道口出了问题,但现在吃药排尿肯定来不及了,只能另想办法。

  孙思邈左思右想,忽然看见窗外一群小孩手里拿着葱管吹着玩。他想,葱管又细又软,把它插进尿道,或许能把尿导出来。于是,孙思邈找来一根葱管,小心地插进病人的尿道,他对着葱管使尽力气一吹,尿液果然流了出来。

  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孙思邈觉得古代治病的处方很多,很散乱,所以,他看了很多古代的医书,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编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本书。为什么两本书都有千金两个字呢?因为孙思邈认为一个人的生命值千金,而一张治病的处方就能救活一个人的命,所以这张处方就值千金。

  孙思邈为古代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高尚的医德和高明的医术一直受到世人的尊敬。因此,他晚年隐居的山被称为“药王山”,山上还建有“药王庙”。

  95.从小出家的皇帝——唐中宗

  唐朝有一个皇帝,他出世刚满一个月,就举行了出家落发剃度的仪式,他是谁呢?就是佛光王唐中宗。这是怎么回事呢?

  唐高宗在位时,他与玄奘法师的关系很好,皇后武则天也是曾经出过家的人,所以对玄奘法师的才德也很佩服。有一天,玄奘法师应邀到宫中做客,唐高宗和武则天一起陪他在宫中散步。闲谈中,唐高宗指着武则天的肚子,开玩笑似对玄奘法师说:“皇后已经怀孕了,如果生个儿子,就要他跟着你出家,拜你为师。”玄奘答应了。

  不久之后,武则天难产,唐高宗就命宫女在佛前上香,祈求平安。上香后不久,武则天就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唐中宗。据说,唐中宗出生时,整个皇宫都被金黄的光笼罩,因此,他被称为“佛光王”。君无戏言,武则天生了男孩,玄奘法师就要求唐高宗兑现诺言,让佛光王出家。唐高宗舍不得就想了一个办法,他专为佛光王度僧5人,代表佛光王出家。不过,在佛光王满月的那天,他还是请玄奘法师,来为佛光王举行了佛门出家落发的剃度仪式。

  96.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她67岁即位,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武则天原来是唐高宗时期的皇后,她当皇后不久,唐高宗就得了一场大病,整天头昏眼花,有时候连眼睛都张不开。唐高宗看武则天很能干,就把朝政大事全交给她管了。武则天掌了权,渐渐不把唐高宗放在眼里。唐高宗想干什么,没有经过武则天同意,就干不了。

  公元683年,高宗死了。武则天先后把两个儿子立为皇帝——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都不中她的意。她废了中宗,把睿宗软禁起来,自己以太后名义临朝执政。这一来,又遭到一些大臣和宗室的反对。

  有个叫徐敬业的官员被武则天降职,他借这个由头,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武则天派出30万大军讨伐徐敬业,徐敬业抵抗了一阵,失败了。接着,又有两个唐朝宗室——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也被武则天派兵镇压了。经过这两场兵变,全国恢复了安宁,没有人再敢反对武则天。

  武则天巩固了她的统治,就不满足太后执政的地位了。有个和尚猜到了武则天的心思,就伪造了一部佛经,献给武则天。那部佛经里说,武则天本来是弥勒佛投胎到人世来的。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让她代替唐朝皇帝统治天下。

  公元6909月,武则天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她以67岁的高龄君临天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上皇帝宝座的女性。

  97.宰相狄仁杰

  狄仁杰是历史上以廉洁勤政著称的清官。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经掌管刑法,到任一年,就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

  狄仁杰当豫州刺史的时候,办事公平,执法严明,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武则天听说他很有才能,就把他调到京城当宰相。

  一天,武则天召见他,告诉他说:“听说你在豫州的时候,名声很好,但是也有人在我面前揭你的短。你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狄仁杰说:“别人说我不好,如果确是我的过错,我应该改正;如果陛下弄清楚不是我的过错,这是我的幸运。至于谁在背后说我的不是,我并不想知道。”武则天听了,觉得狄仁杰器量大,更加赏识他。

  在狄仁杰当宰相之前,有个将军叫娄师德,曾经在武则天面前竭力推荐他。但是,狄仁杰并不知道这件事,他认为娄师德不过是普通武将,不大瞧得起他。

  有一次,武则天故意问狄仁杰说:“你看娄师德这人怎么样?”狄仁杰说:“娄师德做个将军,小心谨慎守卫边境,还不错。至于有什么才能,我就不知道了。”武则天说:“你看娄师德是不是能发现人才?”狄仁杰说:“我跟他一起工作过,没听说过他能发现人才。”武则天微笑说:“我能发现你,就是娄师德推荐的啊。”

  狄仁杰听了,十分感动,觉得娄师德为人厚道,自己不如他。后来,狄仁杰也努力物色人才,随时向武则天推荐。他前后一共推荐了几十个人,后来都成为当时有名的大臣。

  武则天很敬重狄仁杰,把他称为“国老”。他多次要求辞官回乡,武则天都没有答应。他去世后,武则天经常因为怀念他而哭泣。

  98.来俊臣恶有恶报

  来俊臣是武则天时期的酷吏,被他定罪冤杀的人不计其数。在他心中,正义、法律、人道是不存在的,只有随心所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得到武则天的重用。但恶人是没有好下场的。最终,来俊臣被自己的亲信设计陷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武则天总是担心有人暗中反对自己。于是,她就下了一道命令,发动全国告密。不论大小官吏,普通百姓,只要发现有人谋反,都可以直接向她告密。如果告密的材料属实,告密人可以马上做官;查下来不符事实,也不追究告密者的责任。

  武则天收到许多告密材料,总得有人替她审问,来俊臣就是做这件事的。来俊臣办案来很残忍,他想出各种各样残酷的刑罚。审问“犯人”时,先把各种刑具在“犯人”面前一放,“犯人”一看,就被迫招认了。来俊臣不知道杀害了多少官吏百姓,连宰相狄仁杰也曾经被他诬告谋反,关进牢监,差一点被他害死。

  来俊臣的野心越来越大,他想独掌朝廷大权,嫌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和女儿太平公主势力大,就诬陷他们谋反。但是,这些人也不是好惹的,他们比来俊臣快了一步,把他平时诬陷好人、滥施刑罚的老底全都揭了出来,并把来俊臣抓起来,判他死罪。武则天还想庇护他,一看反对来俊臣的人太多了,只好批准把他处死。

  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最后结束来俊臣性命的还是一个酷吏,名字叫“吉顼”,他曾经和来俊臣一起审过案子。来俊臣被砍头那天,洛阳城的老百姓全都出来看热闹。来俊臣的人头刚一落地,百姓就蜂拥而上,争相唾弃。

  99.姚崇捕杀蝗虫

  姚崇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他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

  唐玄宗时期,河南一带发生了一次特大的蝗灾,到处都是成群的飞蝗,庄稼都被啃光了。姚崇向唐玄宗上了一道奏章,认为蝗虫不过是一种害虫,没有不能治的,只要各地官民齐心协力驱蝗,蝗灾是可以扑灭的。

  唐玄宗问他如何扑灭,姚崇说:“一到夜里就在田头点起火堆。等飞蝗看到火光飞下来,就集中扑杀;同时在田边掘个大坑,边打边烧。”朝廷的一批官员,认为姚崇灭蝗的办法,过去从来也没人做过,现在这样冒冒失失推行,只怕闯出什么乱子来。

  唐玄宗听到反对的人多,也有点动摇起来。他又找姚崇来问,姚崇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做事只要合乎道理,就不能讲老规矩。再说历史上大蝗灾的年头,都因为没有很好扑灭,造成严重灾荒。现在河南河北积存的粮食不多,如果今年因为蝗灾而没收获,将来百姓没粮吃,流离失所,国家就危险了。”唐玄宗一听蝗灾不除,威胁国家安全,也害怕起来,说:“那你说该怎么办才好?”姚崇说:“这事陛下别管了,由我来处理。万一出了乱子,我愿意受革职处分。”唐玄宗这才点头同意了。姚崇不顾众人反对,坚决灭蝗,各地的蝗灾终于平息下来。

  姚崇办事干练是出名的。有一次,姚崇家里有丧事,请了几天假,朝廷的公事就积压了一大堆。姚崇回朝后,没有花多少时间,就把积压的公事都处理完了。旁边的官员看了,没有一个不佩服他,都称他是“救时宰相”。

  唐玄宗在位期间,有一段时期,唐朝国力强盛,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开元之治”,这其中离不开姚崇的功劳,人们把他与唐太宗时的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并称为“贤相”。

  100.李白捉弄高力士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人称为“诗仙”。他很高傲,对当时官场上的腐朽风气很不满意,看不起一些权贵,他捉弄当时很有权势的官员高力士就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

  当时,唐玄宗和宠妃杨贵妃每天饮酒作乐,少不了叫人奏音乐,唱歌曲。但是,宫里原来的一些老歌词都听腻了,唐玄宗就想找人来填点新歌词。一个叫贺知章的官员推荐了李白,唐玄宗也就吩咐贺知章赶快通知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后,唐玄宗和他谈了一阵,觉得他的确很有才华,就把他留在翰林院,要他专门起草诏书。李白爱喝酒,还经常喝醉。有一次,唐玄宗叫乐工写了一支新曲子,还没填上歌词,就命令太监去找李白。太监们在长安街的一家酒店里找到了喝醉了酒的李白。太监们七手八脚把李白抬到宫里。

  李白进了皇宫,一个太监用一盆凉水洒在他脸上,他才渐渐醒过来。唐玄宗没有责怪他,只叫他马上把歌词写出来。

  太监们忙着在他面前放好纸和笔。李白坐了下来,忽然觉得脚上还穿着靴子,很不舒服。他一眼看见身边有个大臣,就伸长了腿,朝着那大臣说:“帮我把靴子脱下来!”那个大臣是唐玄宗最宠信的官员——高力士,高力士听见这话,十分生气,但是唐玄宗在等着李白写歌词,如果得罪了李白,让唐玄宗扫了兴,也担当不起。高力士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笑嘻嘻地说:“唉,喝醉了酒的人,真拿他没办法。”说着,就跪着给李白脱了靴子。

  李白脱了靴子,连正眼也不看高力士,拿起笔来龙飞凤舞地写起来,没有多少时间,就写好了三首歌词交给唐玄宗。唐玄宗看后,觉得确实是好诗,十分高兴。

  在宫中待久了,李白看出在唐玄宗周围有好多只会奉承谄媚的奸臣,觉得自己留在这里没什么发展。于是,第二年春天,李白就请求辞官还家。唐玄宗批准了他的要求,还赏他一笔钱。李白辞官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期间写了不少好诗,这些诗成为文学史上的不朽名作。

  101.杜甫写“诗史”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之一。在文学史上,把他和李白合称“李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写下的不朽诗句。

  唐肃宗时期,杜甫被派到华州做个小官。那时正是战乱时期,官府到处拉壮丁补充兵力,把百姓折腾得没法生活。

  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时间已经很晚了。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一对老夫妇。半夜里,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杜甫隔着门缝,看见这家的老人翻过后墙逃了,老妇人去开门。进来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的差役,他们问老妇人说:“你们家的男人都到哪里去了?”老妇人哭着说:“我的3个儿子都打仗去了,有两个已经死在战场上了。家里只有一个儿媳和吃奶的孙子。”老妇人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罢休,她没有办法,只好自己被差役带走,到军营去做苦役。

  杜甫这种凄惨的情景,心里很不平静,就把这件事写成诗歌,叫《石壕吏》。他在华州的时候,前后一共写过六首这样的诗,合起来叫做“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写战争中百姓的苦难,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篇称作“诗史”。

  后来,他辞去了华州的官职,到了成都,依靠朋友的帮助,他在成都西郊造了一座草堂,在那里过了将近4年的隐居生活。后来,因为他的朋友死去,在成都没有依靠,他带了全家向东流亡。公元770年,杜甫因为贫困和疾病,死在了一条小船上。

  杜甫死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把他在成都住过的地方保存起来,这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

  102.郭子仪智退回纥兵

  郭子仪是唐朝著名的将领,唐朝因为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声誉。郭子仪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他智退回纥兵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称赞。

  郭子仪手下有一名大将叫仆固怀恩,他不满意皇帝对自己的待遇,发动叛变。他派人跟回纥和吐蕃联络,欺骗他们说,郭子仪已经被宦官鱼朝恩杀害,要他们联合反对唐朝。

  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和回纥、吐蕃几十万大军进攻长安,他在半路上得急病死了。回纥、吐蕃联军一直打到长安北边的泾阳,长安受到了威胁。

  唐代宗和朝廷上下都震动了,大家都认为,要打退回纥、吐蕃,只有指望郭子仪了。那时候,郭子仪正在泾阳驻守,手下没有多少兵力,他知道回纥和吐蕃两支大军不团结,就决定采取分化敌人的办法。

  当天晚上,郭子仪派他的部将李光瓒到回纥的大营见回纥都督药葛罗。李光瓒跟药葛罗说:“郭令公派我来问你,回纥本来和唐朝友好,为什么要听坏人的话,来进攻我们呢?”药葛罗奇怪地说:“郭令公还活着?听说郭令公早已被杀,你别骗人了。”李光瓒告诉药葛罗,郭令公现在就在泾阳。但是药葛罗说什么也不相信,他说:“要是郭令公真在这里,那就请他亲自来见个面。”

  李光瓒回到唐营,把回纥人的怀疑向郭子仪回报了。郭子仪说:“既然这样,我就自己去走一趟,也许能劝说回纥退兵。”郭子仪只带了几个人前往回纥的军营。到了之后,药葛罗大声叫了起来:“啊,真是郭令公!”

  郭子仪对药葛罗说:“你们回纥人曾经给唐朝立过大功,唐朝待你们也不错,为什么要帮助仆固怀恩闹叛乱呢?”药葛罗说:“我们是受了仆固怀恩的骗,以为皇帝和令公都已经死去,中原没有主人,才跟着他上这里来。现在知道令公还在,哪会同您打仗呢?”郭子仪说:“吐蕃和唐朝是亲戚关系,现在也来侵犯我们,实在太不应该啦!如果你们能帮我们打退吐蕃,对你们也有好处。”药葛罗说:“我们一定替令公出力,将功补过。”

  郭子仪到回纥营的消息传到了吐蕃营里,吐蕃的将领们害怕唐军和回纥联合起来袭击他们,就连夜带着大军撤走了。郭子仪不费一兵一卒,就免除了唐朝的一次劫难。

  103.朱温灭唐

  唐僖宗时期,战乱不断,各地起义军纷纷崛起。各地官府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扩大势力,争夺地盘,成为大大小小的割据力量。其中最强大的一股势力就是宣武节度使朱温统领的。

  唐僖宗病死后,他的弟弟唐昭宗想依靠朝臣来反对宦官,一次次都失败了。到了后来,宦官把唐昭宗软禁了起来,另立新皇帝。这件事给野心勃勃的朱温一个好机会。朱温派出亲信偷偷溜进长安,跟宰相崔胤秘密策划,发兵杀了宦官头目刘季述,迎接唐昭宗复位。从此,唐朝的政权就从宦官手里,转到朱温手里。

  朱温掌了大权以后,把宦官全部杀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到了洛阳,朱温杀了唐昭宗,另立了一个皇帝,就是唐哀帝,他在幕后掌权。朝廷还有一批唐僖宗时候的大臣,朱温有一个谋士叫李振,因为考进士没考上,很痛恨朝臣。他对朱温说:“你要干大事,这批人最难对付,应该把他们扔到浊流(指黄河)里去。”朱温依了他的话,在一个深夜,把三十几名朝臣集中起来杀掉,扔到黄河里。

  公元907年,朱温废了唐哀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他就是梁太祖。至此,统治了将近300年的唐朝宣告结束,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104.“海龙王”钱镠

  朱温当了皇帝不久,镇海节度使钱镠去祝贺,表示愿意称臣。朱温十分高兴,马上封他做吴越王。

  钱镠因为长期生活在混乱动荡的环境里,所以,养成了一种保持警惕的习惯。他夜里睡觉,为了不让自己睡得太熟,用一段滚圆的木头做枕头,叫做“警枕”,倦了就斜靠着它休息;如果睡熟了,头从枕上滑下,人也惊醒过来了。他又在卧室里放了一个盛着粉的盘子,夜里想起什么事,就立刻起来在粉盘上记下来,免得白天忘记。

  钱镠就是靠着自己的小心谨慎,才一直保持他在吴越的统治地位。他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后,就过起奢侈的生活来。他把临安城扩大了30里,大造亭台楼阁,把自己的王府造得像龙宫一样。这样做,自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但是钱镠还是做出过一些功绩的,他征发民工修筑钱塘江的石堤和沿江的水闸,防止海水往里灌;又叫人凿平江里的大礁石,方便船只来往。因为他在兴修水利方面的贡献,所以百姓给他起个外号,叫“海龙王”。

  钱镠还下令治理太湖,开凿灌溉渠道,疏浚西湖,整理鉴湖,建设苏州、杭州城,开拓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奠定了浙江粮仓——杭嘉湖平原的坚实基础。吴越国的经济渐渐繁荣起来,成为东南部最富有的一个国。

  105.“儿皇帝”石敬瑭

  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政权叫“后唐”。后唐末帝继承皇位后,与手下大将石敬瑭不和,最终,两个人闹到了公开破裂的地步。

  后唐末帝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挡不了,他手下有个谋士给他出个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讨救兵,他答应了。那时候,契丹的国主是耶律德光。石敬瑭的谋士帮他写了一封求救信给契丹人,表示愿意拜耶律德光做父亲,并且答应在胜利以后,把雁门关以北的土地献给契丹。

  耶律德光本来就想向南扩张土地,听到石敬瑭提出这样优厚的条件,立刻派出5万精锐骑兵去救晋阳。石敬瑭得到帮助后,大获全胜。

  耶律德光来到晋阳,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把比他小好几岁的耶律德光称为父亲,还请教契丹兵为什么这样快就能打败唐军。耶律德光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通,石敬瑭马上表示十分钦佩,捧得耶律德光满心欢喜。耶律德光觉得石敬瑭的确是死心塌地投靠自己,就对他说:“我看你的外貌和气度,够得上做中原的主人,我就封你做皇帝吧!”石敬瑭高兴地接受了。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持,带兵南下攻打洛阳。后唐末帝接连打了几次败仗,被契丹的声势吓破了胆,意志消沉,成天边喝酒边哭泣,等待灭亡。石敬瑭的兵还没进洛阳,后唐末帝就在宫里烧了一把火,自杀了。

  石敬瑭攻下洛阳,又灭了五代十国中的后梁,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国号叫晋,这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对耶律德光感恩戴德,他向契丹上奏章,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除了每年向契丹进贡外,逢年过节,还派使者向契丹国主、太后、贵族大臣送礼。那些人一不满意,就派人责备石敬瑭,石敬瑭总是恭恭敬敬,赔礼请罪。晋朝使者到了契丹,契丹官员傲气十足,说了许多侮辱性的话。使者受了气,回来后就把这些事传开了。朝廷上下都觉得丢脸,只有石敬瑭毫不在乎。石敬瑭靠契丹的保护,做了7年可耻的“儿皇帝”,病死了。

  106.周世宗柴荣北伐

  周世宗柴荣是后周的皇帝,他继承王位以后,北汉国主刘崇集中3万人马,向后周进攻。周世宗得到消息后,立刻召集大臣商量对策。他提出要亲自带兵抵抗。大臣纷纷劝阻,但周世宗说:“刘崇趁我刚遭到丧事,又欺负我年纪轻新即位,想吞并中原。这次他亲自来,我不能不自己去对付他。”大臣们看周世宗的态度挺坚决,就不反对了。

  周世宗率领大军到了高平,跟北汉的军队碰上了,双方摆开了阵势。刘崇看到后周的军队人少,就骄傲起来,说:“这一次,我一定要打败后周。”刘崇指挥军队猛攻后周的军队,后周的将领顶不住,带领骑兵败了下来,步兵也纷纷投降。

  情况十分危急,周世宗亲自上阵,冒着乱箭督战。他的两名将领赵匡胤和张永德各带领2000士兵冲进敌阵。后周的士兵看到周世宗沉着应战,也奋勇冲杀,一个抵上100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敌阵,北汉的士兵就像山崩一样败了下来。刘崇带着剩下的100多骑兵,逃回了晋阳。

  经过高平大战,周世宗的声望大大提高。他回国后着手整顿军队,减轻百姓负担,准备统一中国的战争。过了两年,他亲自征讨南唐(十国之一),攻下了长江以北的十四个州。接着,他又下令北伐,带领水陆两路进军,收复了北方大片失地。可惜,正当他要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的时候,却病倒了。公元959年,周世宗病逝,他7岁的儿子柴世训接替皇位,就是周恭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