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帮助人际关系不良的孩子

如何帮助人际关系不良的孩子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的几次考试李强成绩明显下滑,班主任老师找他谈话,还请来了家长分析原因。白琳是个不太在乎成绩的孩子,进入高中后,因有体育特长,白琳对文化课依然漠不关心。冷静客观分析,帮助孩子找准自己的原因,客观评价同学的行为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成长故事

镜头一:

上中学以来李强一直是班干部,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进入高中后他依然很快展示出各方面的优势,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班级文体活动也都少不了他,经常受到学校和老师的表扬,任课老师都喜欢提问他,那几个品学兼优的女生课下都喜欢找他请教问题。

渐渐的,李强发现班上有一股不友好的味道:下课去厕所,出入教室时经常会有其他男生“无意间”碰撞他;女同学过来请教问题会有男生大声咳嗽,有时还嗷嗷怪叫,他主持班会时班上不再鸦雀无声,有几个男生会肆无忌惮地高声说笑……后来他听说背后有人给他起了绰号“奶油”。李强越来越感觉班里气氛不对,那几个原来和自己比较要好的同学也开始疏远他。每天早饭后去学校,李强都感到头皮发紧,在班上一旦有异样的声音他就感觉是冲自己来的。

可这些事儿不好告诉父母,也不好找老师告状,就在李强心里堵着,好难受!

最近的几次考试李强成绩明显下滑,班主任老师找他谈话,还请来了家长分析原因。李强隐隐觉得班上那一伙儿和自己作对的同学幸灾乐祸。为了清静,他开始找借口请假,对家人说不想当班干部了……

李强几次请假后,一直在家陪伴他的爷爷终于弄清了事情原委,气愤地要去找老师,找那几个学生理论,让班上同学搞清是非!爸爸却让孩子认真分析原因,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镜头二:

白琳是个不太在乎成绩的孩子,进入高中后,因有体育特长,白琳对文化课依然漠不关心。除了参加训练,白琳就和班上几个姐妹肆无忌惮地玩儿,发现谁有了时髦新衣就去买,谁做了新头型就模仿做,任课老师和班上同学都拿她们没办法。

高二下半年,妈妈假期带白琳去了一所自主招生大学,详细咨询了艺体生报告的条件和要求,回来后白琳下决心补习功课,坚持训练之余,她开始争分夺秒补习,还让爸妈给她请了家教,而且成绩提升很快。

就在白琳暗自得意时,发现原来的姐妹开始疏远她了,不但对她冷嘲热讽,还在背后嘀咕说她坏话,很快,白琳感觉自己成孤家寡人了,听到原来课下自己也参与的旁若无人的大笑声,就从心里害怕,感觉那是她们在嘲笑自己。白琳对自己的学习热情产生了疑问,她不想被姐妹们抛弃,她甚至怀疑以前的友谊,她想离开学校享受清静……回家说话少了,一家人很少听到她因为自己进步开心地分享,爸爸妈妈不知原因,又不敢多问,心急如焚;爷爷感觉孙女变了,变着法子试探,催促儿子儿媳了解情况……

观点一:孩子在学校人际关系不良,或遭受团伙嘲讽、攻击,家长应该出头找同学、找学校理论,尽快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观点二:不能和同学搞好关系,是缺乏人际交往策略,或者孩子为人处事的能力不足,应该指导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不能代替孩子处理关系,纵容孩子逃避。

故事评析

高中生要学会自我调整、逐渐掌握与人和谐相处的策略。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靠自己去建立。

高中生已经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被排挤的学生往往与其自身的为人处世方法有关,帮助被排挤的孩子,首先要从孩子自身找原因,让孩子直面问题,勇于修正自己。例如:有的孩子性格激进,有的男生“娘娘腔”缺少阳刚气,有的女生过于娇气,有的孩子在同学面前炫富,还有同学以自我为中心,跟老师关系紧张,还有的同学自身心理不健康,无端猜疑、撒谎等,致使同学都疏远他。冷静客观分析,帮助孩子找准自己的原因,客观评价同学的行为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

高中阶段“欺负人”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和方式会因校风班风、孩子性格不同而异。青春期的孩子自身都是矛盾体,他们的生活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成绩优异的孩子注意力多集中在学习上,是家长和老师心目中的宠儿,是那些追求成绩同学的偶像,老师在课上课下、家长会上,会有意无意间表扬他们,同时也会批评那些表现较差的同学,提醒家长引导孩子向优秀同学学习。这种对比很可能让孩子失去同伴儿和朋友,有时甚至成为他们疏远、攻击的对象。那些已经尝试恋爱的同学,因为对爱情的理解还不深刻,感情还欠稳定,分分合合情感转移的情况比较多,因为“爱情”竞争,“争风吃醋”也容易引发同学“团伙间”矛盾。而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目中最亲密的人是要好的同学和朋友,他们需要朋友的慰藉,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秘密与感受,在失去同伴儿的支持时,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感受孤独,变得焦虑、不自信,为了迎合同伴儿甚至放弃原则,做出一些讨好他们的事情。被欺负的孩子内心是孤苦的,他们需要坚强的心理支持、需要适用的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甚至产生依赖外力的想法。各方面优异的孩子被排挤,主要原因是嫉妒心理作怪,是那些不能如愿取得好成绩、赢得老师同学关注者心理失衡所致,看到其他同学某些方面条件超过自己,就会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导致少数人为寻求平衡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的手段。嫉妒心会使人把朋友当对头,使朋友关系恶化,人际关系紧张,嫉妒者本人也会增加内心痛苦和烦恼,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除了客观上是对方的原因,被排挤的孩子自身也有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不够成熟的一面,家长应加强与学校、任课老师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班级的情况、增进相互了解,尽可能全面把握孩子面临的处境;鼓励孩子主动交友,学习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智慧锦囊

(1)在孩子被排挤时,无论什么原因,家长均应给孩子安全感和心理安慰,不指责不批评,尽量引导孩子把委屈说出来,耐心听孩子说,用亲切平静的语言告诉孩子,家长懂得他离开群体的孤独,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力量,从内心感受到家人时刻在身边。

(2)要认真、全面了解事件背景,通过老师和同学掌握真实情况,有的放矢帮助孩子。对一般的同学矛盾,和孩子一起探讨原因,启发孩子从自身发现不足,自己寻求解决办法,鼓励孩子主动和同学沟通,化解矛盾,冰释前嫌;对社会不良少年的欺负则要旗帜鲜明帮助孩子,寻求学校、公安部门等的干预。

(3)要根据孩子的性情因势利导,公正客观评价孩子,对因受排挤影响自信的孩子,要循循善诱鼓励帮助孩子,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长补短,不因外力低估了自己。

(4)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经常陪伴孩子回忆与人相处的轻松、喜悦情景。要鼓励他克服惧怕心理。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被排挤的实质,激发孩子的自豪感,并一起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办法。

(5)如果孩子确实需要帮助,要向学校如实反映情况,并配合学校、老师帮助“小团伙”克服嫉妒心理,引导他们把精力转移到个人健康成长上、学习上,加强自我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帮助他们学会真诚待人;学会互助互爱。及早体察到嫉妒心的危害,通过自我意识的控制、调节,防止形成人格缺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