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破解办学难题

破解办学难题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乘上‘课改’快车”这一案例,对愚园路第一小学在整个“二期课改”过程中办学理念的变化作了生动描述和阐释。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深水区,当前对学校教育质量、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王校长的带领下,愚园路第一小学开展了作文教学评价研究。“做人乐知足、做事不知足、做事业知不足”是愚园路第一小学王克坚校长的座右铭。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任徐淀芳

在全球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有一种共识越来越清晰,那就是校长已不可能仅仅关注学校行政工作,而是要担任课程与教学领导者的角色。在教育部2013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所明确的六条校长专业职责中,就有“领导课程教学”这一条。

新一轮课程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国家课程体现国家意志,确保未来公民所要达到的共同的基本素养,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则根据各地区和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加以开发和实践,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这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课程管理体制,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实保障,但同时也对校长及其学校团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挑战。

校长能否带领团队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学校课程?能否在课程开发、决策、实施和评价等各项事务中,充分赋权给教师?王克坚校长及其团队用多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他们做到了!

首先,明晰课程目标,确立学校课程发展规划。

具有清晰的办学理念和学校课程理念,并且能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加以调整与修正,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的起点。“乘上‘课改’快车”这一案例,对愚园路第一小学在整个“二期课改”过程中办学理念的变化作了生动描述和阐释。学校从最初基于减负调查而提出的“自主合作、开放互动、持续发展”,到2008年确定“在合作氛围中自主成长·在和谐校园中全面成长·在文化熏陶中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进而又在上海基础教育进入转型期之时,王校长和团队共同思考,在不断的头脑风暴之后,提出了“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确立追求“幸福而卓越”的课程理念,明确了“培养自信乐群、好问善学、学有所长的上海小学生”的课程目标,构建了学校课程发展规划。

其次,立足学校实际,开展大胆而又谨慎的实践。

课程不是一张蓝图,而是一次旅程。学校在确立了课程发展规划之后,如何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实施的旅程中,让学生健康而快乐地成长?愚园路第一小学的经验同样值得分享。

在“圆梦课堂”案例中,我们看到早在2009年,学校就把英语教学的重心从语篇教学转向了单元整体设计,实施精准定位,营造学生主动语言实践、自主互动学习的课堂氛围。在“特色课堂成就特色学生”“课堂的生命沙伐旅”两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教师如何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教学,形成学生课堂的“生命场”,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倾听者。

“由单科走向综合”这一案例,则以“七宝皮影”课程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学校在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跨学科的综合课程领域所做的尝试。“假期新作业幸福好味道”则从作业这个重要教学环节着手,以对假期作业的设计完善为例,体现了从校长到教师,对儿童认知规律的尊重与遵循。

再次,转变评价理念,在改革深水区破冰。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深水区,当前对学校教育质量、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评价绝不仅仅是评定学习结果,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要助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王校长的带领下,愚园路第一小学开展了作文教学评价研究。案例“绿色好心情”,详细阐释了学校从学科特征出发,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实践“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理念,总结出“评语法、星级法、积分法、展览推优法和延时法”等评价方式,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多维度,也体现了评价对教学的改进作用以及对学生进步的促进作用。

最后,营造和谐氛围,让教师成为改革的受益者。

富兰说过,“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力量。”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中,校长并非是唯一的课程领导者,教师才是课程领导的主力军。校长如何激发起每一位教师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热情,营造积极协作的良好氛围,也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体现。

在“童眼看‘万国’”案例中,当教师构建的“外滩建筑群”课程受到学生欢迎,但又总觉得缺少亮点的时候,王校长立即调用人力资源,请建筑设计师来学校把脉,主动联系相关部门让教师去参观建筑设计公司,又趁热打铁,和学校课程研发部共同商议,并且给课程开发教师以课时待遇和经费支持。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感化和制度激励之下,教师作为“课改”主人翁的意识被不断增强,“课改”热情不断高涨,“外滩建筑群”这一学校特色课程的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课改’让学生感觉”这一案例,通过一个入职三年的青年教师在备课组帮助下走出职业彷徨的故事,强调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自组织管理职能的重要性。确实,只有真正激发教师的自我实践和自我反思,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同时有助于学校找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突破点,从而实现自主发展和创新转型。

“做人乐知足、做事不知足、做事业知不足”是愚园路第一小学王克坚校长的座右铭。九个案例所呈现的王校长的课程领导故事,引发了我对基础教育转型期校长提升课程教学领导力的思考:

第一,校长要有统帅课程教学改革全局之力。

随着学习科学等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全球的课程改革出现了诸多新概念、新名词、新做法,面对着“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或表层,或求异,或不顾后果的形形色色的改革,校长能否拨开迷雾,提高能见度?能否“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在新形势、新挑战面前,校长要不断提升课程思想力,拥有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设计力。

第二,校长要有破解课程教学改革难题之力。

每学期我们在对区县进行的课程与教学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仍然存在着随意拔高学科教学要求、随意增减课时的现象。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学校没有能力开发校本课程、另一些学校过量开设校本课程的双重现象,校本课程建设的质量亟待提高。在教学与评价层面,仍然存在着背离、游离、偏离课程标准的现象,学生学业负担依然偏重。校长该立足现实,面对难题,在加强课程横向贯通和纵向衔接、践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整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课改”难题面前,乐于沉潜,勇于沉潜,善于沉潜,不断提升课程执行力和课程评价力。

第三,校长要有成就他人和悦纳自我之力。

独行快,众行远。课程教学改革绝不是独力可为,众人拾柴火焰高。校长应从学校实际出发,采取渐进策略,带领广大教师一起投身“课改”,从原先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走向今日上下互动的课程领导,形成学校合作、交流、民主、开放的文化。改革是非线性的,相信任何一所学校的课程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面对着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阻力,校长应该始终葆有改革热情和改革活力,拥有开放心灵和宽广胸怀,并从中悦纳自我。正如王克坚校长所言,看着孩子们和老师们的成长,是她最大的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