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数学用“三步笔记法”

学数学用“三步笔记法”

时间:2023-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数学内容丰富,课堂容量一般比较大,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学好数学,四川省的张厅剑老师创立了“三步笔记”法,很受学生们尤其是刚进中学的学生们的欢迎。学生认真做好预习笔记,听时就不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三步笔记”法要求学生着重记教师讲授的要点和提纲、补充的内容,自己没听懂的知识点、疑难点,以及老师的解题思路、方法分析和归纳总结等。

2.学数学用“三步笔记法”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前面的没学懂,后面的也就听不懂。必须每一个环节都弄懂了才行。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数学内容丰富,课堂容量一般比较大,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学好数学,四川省的张厅剑老师创立了“三步笔记”法,很受学生们尤其是刚进中学的学生们的欢迎。

据张老师本人介绍,这“三步”的具体内容为:

第一步预习笔记

要求学生边阅读教材边在原文上圈、点、批、注,但要注意有重点;其次,要求学生预习以后,做好预习笔记,其内容包括:(1)记录预习时自己掌握得不太好或已忘记了的旧知识;(2)新教材的基本内容、重点内容以及主要数学思想方法;(3)预习时的体会以及不理解的问题;(4)尝试做教材中的基本训练题(即练习题和每小节的A组习题),从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

学生认真做好预习笔记,听时就不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同时,由于预习时初步理解了新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发现了疑难问题,就增强了听课的目的性,减少了盲目性,就会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步课堂笔记

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有的学生上课听得清楚,而课后却糊涂起来,其原因在于“不记”;有的学生上课只顾照抄老师的板书,死记结论、公式,忽视了听讲,结果仍然所获甚微,原因在于“不听”。“听”与“记”两方面,“听”是基础,切莫只“记”不“听”。“记”包括记“教师所讲”和记“自己所想”两个方面。

“三步笔记”法要求学生着重记教师讲授的要点和提纲、补充的内容,自己没听懂的知识点、疑难点,以及老师的解题思路、方法分析和归纳总结等。

此外,还要求学生记“灵感”。有的学生上课虽能开动脑筋,但经常离开老师的思路独自思考问题,因此要求学生将自己上课时出现的想法,先记在笔记本上,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这样,既不会错过上课听讲的机会,又有利于课后深化,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三步课后笔记

课后笔记是课堂笔记的发展。首先,要求学生整理课堂笔记。一方面要求学生把课堂上未记下的内容补充上,并对课堂上记下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可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避免日后出现模糊不清、张冠李戴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求将教材、参考书与课堂笔记结合起来,记下从参考书上摘录的精华部分以及典型题目和解法。

其次,要求学生反省课堂笔记,写好学习日记。如在理解某个概念时,有哪些问题妨碍了自己对概念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在解某道题时,什么困难阻挠了前进;在学习本节概念或解题时,有什么体验;这部分知识有什么实际应用;与前面的旧知识有什么联系;由课堂笔记内容引出了什么新思考等,都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继出现在复数、参数方程和极坐标中,但它的实质是相同的,是变量之间的变换式,只是具体问题中作用不同,这是对上述关系式的实质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