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只用必要条件做事情

只用必要条件做事情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用必要条件做事情成为他们的信念,他们以此为要求,不断地改进工作,防止浪费的发生。只用必要条件做事情,首先要在做事情时识别事情对应的必要条件,知道哪些是必要条件、哪些是不必要条件,通过改进,节省不必要条件。沃尔玛人这样做并没有给企业的形象带来负面作用,因为他们只用必要的资源条件,在工作中积极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地影响供应商与顾客,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声誉和影响力。

在快乐岛上,人们深切地体会到“点滴之水汇成江河,颗粒之石积为高山”的道理。人们在做事情时总是只用最低限度的条件,尽量多地留下富余的资源条件,从而更长期地保证工作对资源条件的需要,支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只用必要条件做事情成为他们的信念,他们以此为要求,不断地改进工作,防止浪费的发生。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说,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除了有些违法违规、贪污腐败问题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损失浪费问题。他认为,损失浪费同贪污腐败一样可怕。他说,审计在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我们的社会里,浪费随处可见。一些地方搞形象工程、做事情讲排场,不考虑财政实力,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浪费,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没有资源危机感,做事情不愿意只用必要条件做事情,或者没有只用必要条件做事情的思维习惯!

只用必要条件做事情,首先要在做事情时识别事情对应的必要条件,知道哪些是必要条件、哪些是不必要条件,通过改进,节省不必要条件。

延安时期,物质供应极度贫乏。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晚上开会学习就点一盏小油灯。他们非常注意节约用油:每当他们凝神思考问题时,就把灯捻拧小,待挥笔写作时再将灯捻拧大一点。

毛主席他们通过识别条件——灯油,发现不必要条件——灯光太亮用去灯油是不必要的灯油,因为凝神思考的时候主要用脑,灯光不必太亮,他们把灯芯拧小节省灯油——从而节省了不必要条件。

事实上,许多国际性大公司都在致力于把更高的利润指标建立在更低的运作成本上。

沃尔玛的年销售总额高达2000多亿美元,年利润额达到90亿美元,其销售总额超过了波兰的国内生产总值。沃尔玛不是国家,但是其经济实力相当于一个世界上排名第19位的庞大经济体。

在《财富》2005年世界500强企业的排名中,沃尔玛名列前茅,是世界上最赚钱的企业之一。很难想象的是,支持沃尔玛高效运行的不是奢华的场面,光鲜的外表,而是尽可能检朴的条件。比如:

在沃尔玛66万平方英尺的总部,内部装修是灰褐色的,有些地毯破了边,其简陋程度常常让来访者认为自己走错了门。

沃尔玛的许多业务都是在一间没有任何装修的餐厅里完成的,而经理与供应商的会面也是在一间光秃秃的屋子里。

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的办公室被称为“像是在卡车终点站所能找到的那种司机休息室”。

沃尔玛CEO斯科特的办公室只有十几平方米,房间中几乎没有任何摆设。斯科特开一辆大众甲壳虫汽车,外出开会时为了节省起见,总是与人合住一个房间。

沃尔玛的雇员们商务旅行时住的是两人间。

2002年,沃尔玛CEO李·斯格特和众多供应商在拉斯维加斯开会时,听到供应商抱怨说“跟沃尔玛做生意实在挣不到钱”,斯格特回答说:“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能挣到钱,但是我发现你们都住在BELLAGIO(拉斯维加斯最新最豪华的酒店之一),而我是住在我的表姐家中。”

沃尔玛人这样做并没有给企业的形象带来负面作用,因为他们只用必要的资源条件,在工作中积极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地影响供应商与顾客,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声誉和影响力。

丰田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作为世界性大公司,他们的节约却近乎“抠门”。比如,公司内部的便笺要反复用4次。第一次使用铅笔,第二次使用水笔,第三次在反面使用铅笔,第四次在反面使用水笔。

丰田公司的员工做事情只用必要的资源条件,而他们为保证汽车产品的质量,在原材料的使用上都完全货真价实,从而赢得了人们的信赖。他们做法很“不大方”,但没有被人轻视,反而被争相效仿和学习。

日立公司的节约精神闻名于世。在暑气逼人的炎热夏日,日立的工厂里不但没有冷气设备,甚至电扇都极少见。他们认为:日立工厂的厂房高三十米,又坐落在海滨,安装冷气太浪费了。厂里还规定用不着的电灯必须熄灭。午休时留在房间里的员工一律在微暗的角落里聊天。只有当有事时,他们才伸手拉亮荧光灯。在日立总部也是这样。有时客人已在办公室坐定,日立的职员才去拉灯绳开灯。看到这种节电精神,客人们都很吃惊。正是这种节约精神给日立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日本的产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打入欧美市场,与它在成本和价格上的竞争优势有直接的关系。日立人追求的就是只用必要条件做事情。在工作中随时识别必要条件和不必要条件,把不必要条件节约下来。

工作中,如果我们有识别条件的意识,就会发现我们正在无情地浪费着这样那样的不必要的浪费。

有记者去采访一个宾馆的会议室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称,每开一次会,每人一份请柬、一份材料、一支铅笔、一个一次性纸杯、一瓶矿泉水……以参会人数为100人的标准为例,一场会议仅一次性用品的花费就达数千元!

如果会议组织者有“只用必要条件”的意识,那么就会想到,不一定每个人都很渴要喝水的,而且有的人带着茶杯,完全可以把矿泉水放在旁边,需要喝水的就给水喝,余下的就节约下来了。

只要随时关心浪费发生在哪些地方,真正从节省每一个看不起眼的不必要条件做起,对工作持之以恒地加以改进,就一定能陆续把不必要的条件节省下来,从而收到显著的效果。

贵州南风维修中心一名电工注意到,公司使用的照明灯大多是高功率水银灯,全厂照明灯总安装容量达到100kw以上,实际有效使用仅需65%左右。如果全厂照明灯全部更换使用低功率、高寿命节能灯,每年照明电费会大大减少,还可以节约灯泡、灯头的更换费用,减轻主变压器的负荷。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公司每年因此节省照明电费数万元。

在生产加工中,要达到同样的作业目的,有一些加工程序是可以省略、替代或重组的。如果对资源条件加以识别,你就会发现存在着不必要的浪费。

工作中,公司通常会提供一定的条件支持,但任何事情在本质上都要求我们“只用必要的条件,不得浪费”,在保证工作品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节约。

在戴尔,对各部门各分支机构采取的是双重考核标准,既要在业绩上完成市场平均增长率的三倍的指标,又要在运营成本上持续地降低。有了硬性的要求,戴尔的员工为了确保利润回报,努力地精打细算,工作相当节俭,一些国际公司的员工出差会住五星级酒店,而戴尔的员工却不会去五星级酒店消费。

节约也是创造效益,想必我们都知道节约的重要性,可还是很难做到身体力行。之所以不能做到,是因为总感觉资源很多,习惯了大手大脚,对一点点浪费显得不在乎。许多公司运营成本降不下来,相当部分的收益被看似平常的开销一点一点地蚕食掉了,如此一来,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工作中,要做到任何事情都不多花一分钱,时时精打细算。精打细算才能开源节流,在分分厘厘中守成最初的积累,积微成著。

唐朝魏征说:“求林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企业只有不断创造利润,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那些善于节流,注重经营与理财的经营者,才能获得大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