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哥白尼之后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之后天体运行论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哥白尼之后《天体运行论》最终引导出人们对宇宙截然不同的观点,以及从事科学的新方法。起初,《天体运行论》的读者十分稀少,它并非流行畅销书,如同六十年后伽利略的著作。为了科学革命的完成,伽利略解决地球动力学之运动难题,相关的天体运动的问题,则由牛顿以综合法达成结果。哥白尼为新旧时代之承前启后者,他在中世纪的亚氏自然哲学观点与17世纪的新科学之间架起桥梁。
哥白尼之后_自伽利略之后

哥白尼之后

《天体运行论》最终引导出人们对宇宙截然不同的观点,以及从事科学的新方法。然而最初之时,其引起的冲击却是微乎其微。这种对哥氏理论迟来的反应,有着哲学与科学上的因素。

首先,虽然明白《天体运行论》的数学家们,均因这个能够使计算简化之新星表感到十分欢喜,但却不接受哥氏理论——地动说——在物理学上的真实性。他们有托勒密的先例,其成套之圆圈为计算行星位置的有用设计,毋须考虑物理上的真实性。[2]故新体系只是很单纯地被接受为一更加方便的数学模型,更何况其准确性亦仅较托氏体系略有超越而已。

其次,哥氏的中心前提为“地球绕日公转”,这个前提仅为一尚未证明之假设。无论其拥有何种可能性,均只来自几何学——一门数学学科。而此新体系却正好与被视为更高等的基础学科——物理——相违背。就物理学而言,一简单物体仅能有一种惯性运动。故此,地球不能既绕己轴自转,又绕太阳公转。

再者,一个更实际的理由是:人们嫌恶违背常识之事,这使哥氏理论的接受度趋低。对每个人而言,地球为一厚实固定的物体,众星明显绕其而行,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如果地球确实自转,许多物体岂不是要飞入太空了吗?空气岂不是要被留在后边了吗?垂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岂不是要落在抛出点之西方了吗?——这些现象均未发生。

起初,《天体运行论》的读者十分稀少,它并非流行畅销书,如同六十年后伽利略的著作。但在16世纪后半叶,它却成为天文学研究的必备参考文献。虽然及至1600年,仍只有十位活跃的哥白尼学派学者,[3]但任何研究学者却无法将此书或其星表弃之不用。尽管如此,《天体运行论》的读者日增,有时也被拿来在天主教与新教的学校中进行教导。哥氏体系以一种有别于正面猛烈攻击的渗透方式扩展领地,缓慢却不屈不挠地,朝其最后之胜利前进。

新天文学亦为神学家带来难题。其似乎抵触圣经采取日动地静的地心体系的章节。除去地球在众行星中独特的地位,似乎会损坏人类作为上帝无与伦比的受造物的身份。第八颗行星与其他行星的巨大距离,使人对宇宙之浩瀚广阔产生焦虑感。16世纪后半叶,教会领袖对此问题的反应常被曲解。这点将在第七章概述之。

最后,亚里士多德体系包含了天上地下所有的现象。故此,剧变之天文学将对关于世界知识的中心架构形成损害。在哥氏观点可为众人接受之前,亚氏物理学必须在其他基础上被颠覆。为了科学革命的完成,伽利略解决地球动力学之运动难题,相关的天体运动的问题,则由牛顿以综合法达成结果。

哥白尼为新旧时代之承前启后者,他在中世纪的亚氏自然哲学观点与17世纪的新科学之间架起桥梁。其成就的重要性非仅在所创造的哥氏体系,且在对其他学人所产生的影响力。开普勒——号称望远镜发明之前,最精确之观测者第谷的助手——便是其中之一,他且成为第谷无价观测资料的捍卫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