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您是一位爱唠叨的家长吗

您是一位爱唠叨的家长吗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也许有些人觉得自己没说过这么多难听的话,可是又有哪一位家长没说过其中的一句或者说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呢?  看来,不论是令人难堪的训斥,还是惹人生厌的唠叨,最终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候家长觉得自己明明说的是好话,是百分之百为孩子好,可孩子就是不接受,反倒是一脸的不耐烦,这就是说话的方式有问题。  2.唠叨与指导不一样。

  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我们从来或者是很少对孩子训斥和唠叨,因为这时候的孩子总是很听话,父母也经常夸奖孩子“真乖”。慢慢地孩子长大了,独立意识增强了,同时,家长也越来越对孩子的前途充满担心,为了孩子少犯错误,家长的语言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友好了——唠叨、指责、训斥、讽刺和挖苦,就成了一个孩子最常从父母嘴里听到的话。

  看看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语言吧,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从深爱孩子的父母口中说出的:恶语伤人——真傻、真笨、没用的东西;抱怨——我这辈子是没指望了;压制——住嘴,怎么总是不听话呢,我说不行就是不行,就这么办;威胁——你再考这么低的分,看我怎么收拾你;讽刺——你可真行,拿这么“好”的成绩来报答我们;站在自己立场——你真给我丢人,你真让我没脸见人;攀比——你看某某,就是比你强……

  也许有些人觉得自己没说过这么多难听的话,可是又有哪一位家长没说过其中的一句或者说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呢?那么孩子对父母的这些话是什么反应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看。

  一个孩子过生日,妈妈问她:送你什么礼物?孩子回答:只要您批评我的时候态度好一点,就是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在公共汽车上,两个孩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嗨!昨天我妈就为我考试卷上那错了一个小数点的题唠叨了一晚上,听得我头都变成了两个大了!”“那算什么?上次我爸爸为我差1分满分的卷子说了一整天呢!我当时就昏过去了,当然是假装的。”“哈哈……”

  除非孩子是十全十美的,否则一点小错都会招来家长的“没完没了”和“车轮大战”——父母只要逮住机会,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管有没有别人在场,就会充分展示他们“持久战”的才能。

  看来,不论是令人难堪的训斥,还是惹人生厌的唠叨,最终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更有一个孩子用了这样一个比喻,他说家长的嘴像磨坊里的磨。只要是加进一点东西,就可以让它转起来;任何东西,都可以让它一圈圈地转个不停——反正不闲着。

  看来,这个唠叨和训斥的问题是真的需要解决了,因为对家长和孩子双方来说,这都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

  1.注意说话的态度,即“怎么说”,其次关注的是“说什么”。同样,与孩子谈话的时候,孩子一般在开始的时候,也是先看家长在怎么说,之后才看家长说什么。再好的产品也要包装,再好的想法和观点也要通过恰如其分的语言才能让孩子接受。有时候家长觉得自己明明说的是好话,是百分之百为孩子好,可孩子就是不接受,反倒是一脸的不耐烦,这就是说话的方式有问题。

  2.唠叨与指导不一样。指导是用亲切的态度,用简明的语言向孩子进行“点拨”,促进孩子积极向上;唠叨是怀着指责与埋怨的情绪,用单调的、令人厌烦的形式(就那么点事、就那么几句,来回说)来刺激孩子,结果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这种唠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是在打击孩子的自尊与自信。所以请家长们记住,针对性不强、不能解决问题、不能真正引导(不是自认为能引导)孩子的语言都是空话和废话。这种话说出来没有多大意义,而且还徒增孩子的烦恼。

  3.对孩子要有耐心。没有耐心的母亲,常常会嫌孩子做事慢慢吞吞,又做不好,由于看不顺眼,便不停地唠叨。唠唠叨叨地骂孩子,会使孩子不愿意接近母亲,母亲也会觉得这孩子不懂事。最终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一个大嚷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思,一个抱怨孩子总不体谅父母的苦心……

  4.牢记不要让你的训斥成为家常便饭。对一个孩子来说,假若挨骂变得像家常便饭般的轻松平常,久而久之,他对任何的责骂都会感到无动于衷,起不了作用,同时他也会因此丧失自信心,甚至连说话都表达不清楚。

  很多时候,有反叛性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只是嘴硬而已。父母应该明确地向他们讲清道理,并加以告诫,如果孩子仍不肯改过,就明确地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通常孩子还是很在乎父母的看法的,父母的冷漠会使他们提高警惕反省自己的错误。这远比父母因为怕子女犯错而严加束缚或唠叨不休更宝贵,因为前者会让他们不再重蹈覆辙,而后者则会养成他们的依赖性,令他们丧失犯错的宝贵经验。

  5.对孩子要加以适当的处分。对于精神散漫,无法专注于书本的孩子,再多的唠叨和督促都不能奏效,反而会令情况恶化,这时候不要给孩子与父母讨价还价的机会——让父母开出条件作为肯专心读书或做功课的报酬,这样会造成孩子刁蛮骄纵,缺乏责任感。正确的做法是当说教无效时,不妨停止语言的劝诫,施以适当的处分,让他反省自己的过失。有过亲身教训后,孩子会改进的。

  6.不要当着外人的面训斥孩子。孩子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处在一个十分敏感的时期,他们更注重自己在外人面前的形象,有时候家长无心之说,孩子却“听者有意”。家长当着外人面对孩子进行的评价,无心之下对孩子进行着攀比或贬低,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迹。

  当然,我们说不要训斥和挖苦孩子不等于不对孩子进行严格管理和采取科学的方法。打个比喻来说,合理的恰当的语言是板擦,可以擦掉孩子心灵上错误的痕迹;讽刺挖苦则是皮鞭,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伤痕。如果把对孩子的教育比喻成给禾苗“浇水”:那么对孩子的错误进行严厉地批评是“大水漫灌”——来得快也去得快;而日常的交流、谈话,以及家长利用本身行为的影响,则是“滴灌”——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效果却好于前者。“滴灌”不是波涛式,而是“长流水”,并且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