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

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对于在经济和科技上总体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渴望提升自己在全球经济、科技体系中的实力和地位,因而希望能从科技全球化中获得一定的利益。反思中国科技发展的道路,其中所取得的成就,也无不与实行科技本土化的政策相关。实现科技全球化与科技本土化的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由此营造中国科技发展的良好的文化和战略氛围,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取向。
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_中国近代科技思潮

一、科技全球化与科技本土化: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席卷全世界的一股潮流。在这场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一方面由于人类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发展科技和应用科技成为应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实力和科技竞争力已成为公认的衡量、评价一国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极为重要的指标;还由于经济全球化推动和加速了全球知识与技术的流动;更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发展,改善了知识流动与沟通的渠道,这一切都把科技推上了全球化的风头浪尖,使得科技全球化大潮越来越成为另一股备受世人关注的热潮,成了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进步的又一焦点,也成了世界各国在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所谓科技全球化,是指科技活动已不局限于一国之内,科技人才与资源、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影响和作用都带上了国际性的色彩。其主要表现:

第一,科技活动内容的全球化。许多科学技术问题如大气、海洋、环境与能源、航天研究与探索问题、人类基因组问题等,是涉及多国利益的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研究课题,因而各国科技工作者都予以极大关注,而这些问题研究的范围及其适用性也必然是全球性质的。

第二,科技活动地域范围的全球化。许多涉及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科技课题,需要积累全面的数据,并在大范围内进行研究。

第三,科技活动主体的全球化。过去的科研活动人员和机构大都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地区或研究机构、公司。现在这些主体为了共同的利益结成联盟,共同从事某一方面的科技研究与开发,比如美苏的空间合作已有多年,欧洲尤里卡计划,美、日、欧三方智能制造计划都在良好的运作之中。一些大公司之间结成国际战略联盟,无论是IBM公司和西门子的合作,还是微软与爱立信的联手,都体现了当前国际竞争条件下的科技全球化的要求。

第四,科技体制的全球化。科技活动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制度,因此伴随科技活动的全球化,这些规则、制度也有一个全球化的问题。

第五,科技活动影响的全球化。许多国际性的大科学和共性技术决定了其影响也必然是全球化的,科技的世界性扩散与影响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

面对科技全球化,各国无不寻求自身的应对对策,寻求自身在科技全球化过程中的出路,通过制定相应的科技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到科技全球化中,提升自己的科技竞争力。同时,在应对科技全球化的过程中,极为强调走本国国情的道路,将科技全球化与科技本土化密切结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对于在经济和科技上总体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渴望提升自己在全球经济、科技体系中的实力和地位,因而希望能从科技全球化中获得一定的利益。从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实践来看,许多发展中国家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和人才,在发展自己的科技和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发展中国家在开展政府间的多边或双边科技合作的同时,还充分发挥本国在某些专门领域的优势,与发达国家之间达成了许多双边或多边合作关系。这其中面临的一个严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科技全球化与科技本土化的关系。

关于科技本土化,有学者指出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本土事物;二是解决本身问题;三是用本国语言表达、记载和传播科技;四是建立独树一帜的学统。而这一切往往体现在国家科技政策当中。因为“科技本土化无法依靠科技工作者的自我觉悟而达成,必须依赖正确的科技政策予以匡正。”“科技本土化如能实行,科技工作者才会舍弃延续国外工作,化洋为土,为自己的乡土服务;也惟有此,才有可能自创学统,不致成为国外的附庸。”(1)

反思中国科技发展的道路,其中所取得的成就,也无不与实行科技本土化的政策相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顺应世界科技发展大潮以及全球化趋势,我国先后于1956年、1963年、1978年、1983年、1991年、1994—1998年制订了6次国家级的科技发展计划。其中很多都因其本土化的特色而取得成功。比如1956年我国第一次科学计划确定了原子能、喷气、计算机、自动化、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等重点领域,从13个方面提出了57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616个中心问题,从中进一步综合提出了12个重点任务,并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为奠定新中国科学技术基础和建构新型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1963年第二次计划提出了当时的重点研究试验项目、中心问题和研究课题,并确定了“自力更生,迎头赶上”的方针,这次计划为“两弹一星”的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1978年我国第三个科学计划,确定了农业、能源、材料、计算机、激光高能物理、遗传工程等8个重点发展领域和108个重点研究项目,1982年将规划的主要内容调整为38个攻关项目,以“六五”科技攻关计划的形式实施,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科技计划,提出了“全面安排,突出重点”的方针,这为改革开放进程中科技的新发展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总结世界各国科技发展战略以及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我们认为,只有真正做到顺应经济及科技全球化大势,制订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并做好达到总体战略目标的路径选择,从战术上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现在”和“未来”、“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以及“全球化”与“本土化”等关系,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既能适应科技全球化的大势,又能推动中国本土科技的发展。实现科技全球化与科技本土化的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由此营造中国科技发展的良好的文化和战略氛围,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取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