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迷到悟有多远

从迷到悟有多远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说相对来说是构思的艺术,而构思的关键是情节。《说书人》就是人物不鲜明,情节不艺术的作品。但是很多同仁在认定它是小说的基础上,还是试图从人物形象、叙事艺术等角度进行教学。于是,这节《说书人》就成了实录的模样。让我感到兴奋的是,孩子们能够在字里行间发现问题,并沿着问题的方向漫溯,发现平缓的文字背后的鲜血和泪水,最终抵达对三个世界的思考。从迷到悟有多远?其实就在文字之间。

这是一篇小说,一如师陀先生其他小说一样,有散文性。散文性小说通常人物形象不够突出,或者说直接对人物进行刻画的细节不够丰富。散文性小说的另一个明显问题就是情节不够曲折。小说相对来说是构思的艺术,而构思的关键是情节。如果情节不够曲折,这样的小说就很难品味了。

《说书人》就是人物不鲜明,情节不艺术的作品。但是很多同仁在认定它是小说的基础上,还是试图从人物形象、叙事艺术等角度进行教学。愚以为是失之偏颇的,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作品的误读。那么如何突破这篇课文的教学,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孩子们什么样的能力,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于是,我试图从语文教学的另一个突破口——语言——寻找教学的支点。在琢磨语言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令人费解的东西,而这些令人费解的东西,我也没有答案。有时候课堂就是这样,当老师完全知晓了答案之后,就会使课堂显得生硬。而如果自己也带着不解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往往就是火花四溅、智慧频发。我知道,即使我的设想是失败的,我们的课堂遇到了阻塞,那么这个过程也是可以培养孩子们思维品质的。于是,我尝试尽量将课堂还给学生(诚然,我不能完全脱离自己的设想),让学生的智慧点燃我的思维。于是,这节《说书人》就成了实录的模样。

让我感到兴奋的是,孩子们能够在字里行间发现问题,并沿着问题的方向漫溯,发现平缓的文字背后的鲜血和泪水,最终抵达对三个世界的思考。从迷到悟有多远?其实就在文字之间。

有人说,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如果教师学会尽可能地放手,或许就能在柳暗之处发现明媚的春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