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宣传延安精神的工作探讨

宣传延安精神的工作探讨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领导干部中弘扬、宣传延安精神,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本需要和有效举措。因此,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宏伟目标,必须抓好“人才强国”战略,在领导中弘扬、宣传延安精神,并把这作为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道德操守、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至关重要。这就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在领导干部中弘扬、宣传延安精神的工作探讨

郭成功

在领导干部中弘扬、宣传延安精神,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基本需要和有效举措。探讨这一工作的开展,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博大精深,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中华魂。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十分注重弘扬、宣传、践行延安精神。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宏伟目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而领导干部是决定因素中的核心因素。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领导干部的德才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因此,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宏伟目标,必须抓好“人才强国”战略,在领导中弘扬、宣传延安精神,并把这作为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道德操守、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抓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用干部,使一大批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知识丰富、视野宽阔、贯通中外、洞悉经济现代科学知识的年轻干部进入了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并且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作出了贡献,成为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毋庸讳言,也出现了极少数不合格,甚至是腐败分子。究其原因,一是把关不严,选人用人视野不宽,考核失察或走过场,注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忽视了革命化。二是重任用轻教育、监督。一些干部地位变化后,忘乎所以,放松学习,心中只有任用者,而无广大群众。丢掉了党的宗旨,忘记了艰苦朴素、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作风。党的十七大系统地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追本溯源,严把进口关,强化教育监督,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干部,提高用人的公信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健全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回避、交流制度,完善公务员制度”。这些具体明确的规定从运行过程中更加有效地维护了党内民主和党委议事决策制度的严肃性,把住了“进口”。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也同样,干部更是如此。这次换届,领导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央和省市级的领导都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参加工作的,各地市县的领导大多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参加工作的。从经历上讲,他们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或者缺吃少穿困境的体验。这个现实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弘扬、宣传延安精神,使他们自觉地继承党的传家宝、中华魂,从思想观念上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化,牢记民如天、民如海,亲民、爱民、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一、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要紧紧抓住以执政为民、廉洁奉公、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执政理念和作风建设

从领导干部的执政行为、生活待遇等方面弘扬延安精神,牢固树立“官是民之仆,民乃官之主”,为政当以百姓为念的执政理念。

(一)突出重点

延安精神进领导机关,特别是进党政领导机关,使延安精神成为机关作风建设的灵魂、行政的准则。不仅要在各级党委中心学习组学习内容上安排相关内容,使延安精神深入人心,而且要做到:第一,各项方针、决策、规划的出台,要以延安精神为指导,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杜绝朝令夕改,随意推翻决策,变更规划。第二,在具体工作部署及落实中,奉行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积极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杜绝以牺牲环境、资源,损害人民利益为代价的种种粗野的工作方法和执政行为。

(二)建章立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降低执政成本,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如领导干部的车辆配置与使用、秘书的配备、生活待遇等。笔者认为,县级领导干部不该配备专车和专职秘书,因为他们的年龄和学识优势,正是自己动手、磨砺提高的大好时机,配备专职秘书会使他们滋生懒惰,不利于成长。统一安排车辆、安排秘书工作,既不影响工作,又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再如干部异地交流是预防腐败的举措,由于交流干部频率短、人数多,各地为保障他们有效工作而建立了公寓,这无可厚非,但公寓设置宾馆化了,一切消费公费支出,使行之有效的交流举措被无限的公费消费冲淡了。上述种种表现从执政理念上讲,不仅增加执政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脱离人民群众,丢掉革命传统,将会失去民心。执政者如何得人心,得天下,治天下,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的土窑洞、河北的西柏坡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从1936年到1948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住在陕北的土窑洞里,一盏油灯,一张旧木床,一杯苦茶,几包土烟。在简陋的环境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本的156篇文章中有112篇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他搬出了延安的窑洞,到米脂的另一孔窑洞里工作指挥了沙家店战役。土墙上挂满地图,缸盖上摊着电报,土坑上几包土烟,一个大茶缸,地上一把水壶。毛泽东几天几夜不出屋不睡觉,紧张地工作着。1948年5月,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作战室设在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普通农家房舍里。屋里面摆着三个大桌子,一张作战科用,一张情报科用,一张资料科用。在屋子里彻夜通明(那时已有电灯),来自全国各战场的电报汇集到这里,参谋们紧张地分析、研究、报告。重温先辈们的工作环境,比比现在党和人民给予的待遇、工作环境,自己所作的贡献,能不汗颜吗?共产党及其领袖们真正实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促使领导干部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去,察民情,解民忧,使扶贫、助残、献爱心等活动成为自觉自愿的行动并经常化。通过这些有效的活动激发领导干部的爱民之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为政理念。

二、在宣传延安精神方面要紧紧抓住延安精神的核心实质,传承创新,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一)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培训阵地的作用

首先,在这些学院学习时,一般为脱产学习,学员学习比较投入,学习时间上有保证。其次,这些阵地,特别是党校,是我们党培训干部、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的主阵地。毛泽东在1942年为延安党校的题词“实事求是”,至今仍树立在中央党校的大门口,这是党校的灵魂。这些阵地在提升领导干部传承延安精神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些阵地,不论是学习内容的安排还是调查研究,一要注重传承延安精神的内容,掌握延安精神的核心实质。二要对延安精神进行升华,在传承方法上有所创新,使之放射出时代的光芒。传承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个含义是继承以往的知识内容。每一个时代的传承都表现为知识的继承,要承前启后就要充分地占有以往的知识。第二个含义是,只有以住的知识还不行,还要有方法,最大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因为以往的知识只是过去实践的总结,是过去的记录,只能作向前迈前的跳板,而方法是活的,是跃进的法则,是创新的工具。我们要求不仅传承其知识内容,更要求得其精髓,得其方法。对延安精神的传承,也是如此,要通过分析、比较、思考、得其精髓、得其方法,升华延安精神,使领导干部能抓住延安精神的核心实质和时代要求而成为自觉的行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树立了弘扬、宣传延安精神的样板。

(二)注重延安精神研究会的作用

建立各级延安精神研究会,对已建立的要给予积极的扶持,支持他们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会员的作用,特别是离退休老干部,理论工作者的自身优势,使他们成为弘扬宣传延安精神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从而激励在职的领导干部。

(三)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树立弘扬延安精神的典型人物

通过典型的引导,激励领导干部重操守,重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勤政爱民,克己奉公,在全社会形成氛围,使延安精神经久不息地传承下去。

总之,在领导干部中弘扬和宣传延安精神的工作,说起来容易,落实下去会有一定的难度,阻力会不少,但只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去思考、去行动,就一定会冲破阻力,取得成效。

(作者系吴忠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