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彭阳改革与发展启示录

彭阳改革与发展启示录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彭阳经济、社会、文化、民主政治和党的建设在探索与实践中协调发展,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加快经济发展、治理生态环境是彭阳县委面临的两大任务。彭阳县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科学发展的路子。彭阳的实践证明,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源于以人为本,集中体现在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员干部的带动力和广大群众的创造力上。

彭阳改革与发展启示录

彭阳人用铁锹挖出的带子林可以绕地球两圈半,人均400米,居山区八县之首;结合生态建设培育的特色经济林覆盖全县80%以上的农户,排山区八县第一;多年蓄积打造的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最快,夺山区八县之冠;刑事案件和矛盾纠纷的发案率创全区最低。

“彭阳经验”深刻地昭示我们,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只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艰苦创业,才能把改革和发展不断地推向前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彭阳为我区树立了创业精神与科学发展相结合的典范。

10年前,《宁夏日报》头版一篇《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报道了彭阳县战天斗地、改造山河、脱贫致富的事迹,“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激励着南部山区和全区人民奋发图强,建设繁荣、富裕、文明的新宁夏。10年来,彭阳县委不断探索奋进,在实践中形成了科学的发展观,在创业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在前进中形成了新的发展机制,创造出更为丰富的经验。

彭阳经济、社会文化、民主政治和党的建设在探索与实践中协调发展,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彭阳人用铁锹挖出的带子林可以绕地球两圈半,人均400米,居山区八县之首;结合生态建设培育的特色经济林覆盖全县80%以上的农户,排山区八县第一;多年蓄积打造的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最快,夺山区八县之冠;刑事案件和矛盾纠纷的发案率创全区最低。

“彭阳经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中央党建领导小组秘书组将彭阳县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农村党建工作联系点,全国人大建议将彭阳生态治理的成功经验在黄土高原类型区全面推广。

一、科学发展是来自实践的真知

1983年刚刚从固原县分设出的彭阳县,到处是荒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贫困,是当时南部山区最落后的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治理生态环境是彭阳县委面临的两大任务。彭阳县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科学发展的路子。

(一)科学发展,就是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发展路子

面对严峻的现实,彭阳县委不搞违背规律的“盲动”,而是正视县情,科学决策,不断坚持和完善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目标与工作思路。从建县之初的“六种、七养、十加工”建设构想到后来在实践中总结的“三个五”经济发展战略,从“百字”兴县方略到“20字建县方针”,从“五个突破、一个目标”到“6531”工作思路,历届县领导班子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符合彭阳实际、体现不同时代背景和阶段性特征的工作思路与措施。特别是在新时期新阶段,他们充分认识到,贫困地区的发展必须是快速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他们提出要做好地、水、人和环境“四篇文章”:

——从“地”上着力,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

——从“水”上挖潜,开发利用“三水”资源,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

——从“人”上下笔,发挥县内人才与县外人才两支力量,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强县转变;

——从“环境”上破题,树立人人是环境、处处是环境的理念,做实硬环境,创优软环境,提升彭阳对外形象。通过做“四篇文章”,把彭阳经济社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科学发展,就是为民谋利,为人民群众多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为官一任要不要政绩,搞不搞政绩工程,这是摆在历届县委面前的一道政治命题。在调研过程中,现任县委书记告诉我们,彭阳干部的政绩就是让老百姓得实惠,政绩工程就是全县干部群众改造山河、脱贫致富的伟大事业。坚持现任为后任和后人的发展谋出路、打基础,营造后发优势,为子孙后代造福,这是彭阳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对中央提出的政绩观的正确实践。他们始终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脱贫致富、建设秀美山川作为长远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治本措施。

建县20多年,县领导班子始终从群众的长远利益出发,从眼前利益着手,认准目标不改变,抓住根本不撒手,主要领导历经七任,工作思路几经完善,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这张蓝图从来没有改变,加快群众脱贫致富这个主题从来没有动摇。坚持把每条小流域既作为一个水土治理单元,又作为一个经济开发区域,山、水、田、林、路、草统一规划,梁、峁、沟、坡、塬、滩综合治理,常年抓与集中会战结合,坚持山上退耕、山腰推田、山下打坝、一座山一座山的整体治理,一个流域一个流域的连片推进。目前,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52平方公里,治理程度由建县初的11.1%提高到63%,林木覆盖率由3%提高到18.5%,水平梯田由3万亩增加到83.7万亩,人均梯田超过3亩,为稳定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他们注重增收型产业的培育,一批林牧、林果、林草、林药、林菜结合型的后续产业应运而生,舍饲牛羊、放养土鸡、果品加工以及草、药、菜的销售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得到了稳定解决。和建县初相比,大部分群众摆脱了贫困,过上了比较殷实的日子,有的已走上了小康之路。昔日的荒凉破陋已是满目青山新房,牛羊满圈,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三)科学发展,就是先进理念与创业精神的结合,就是按科学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创出个样子来

彭阳县从干部到群众,视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为荣,努力把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工作生产的实践中。建县以来,每年的三、四月是机关干部的义务劳动月,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自带干粮、自备劳动工具奋战在工程整地、农田建设、种树种草现场,这样的劳动至少要持续半个月以上。有的干部脸晒起了皮,手磨起了泡,但他们毫无怨言,苦干实干、不苦熬不苦等的信念始终没有改变。据不完全统计,仅机关干部修建基本农田9600亩,种树540万株,种草91.3亩,治理小流域8条,创造了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彭阳的老百姓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如今,没有任何强制力,每到春秋两季,群众自愿参加治理建设活动,男女老少一齐上阵,全县25万人,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平均每天上工地参加劳动的群众达5万人之众,几乎乡乡有会战基地,村村有建设现场,但见人头攒动,红旗猎猎,场景蔚为壮观。就是凭着这种超人的勇气、无私的胸怀、苦干的精神,彭阳人硬是用双手挖出了绿色的“生态长城”,成为彭阳干部群众把科学发展与艰苦创业有机结合的真实写照。

一、人的力量是彭阳发展的动力

彭阳的实践证明,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源于以人为本,集中体现在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员干部的带动力和广大群众的创造力上。

(一)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

建县以来,彭阳历届领导班子团结一心,一任接一任,上下一盘棋,主要领导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四大机关之间、班子成员之间、县属部门之间、县乡村之间、干部群众之间,始终围绕着党组织这个核心,艰苦创业,改造山河。凡是为老百姓办了实事的,都得到了群众拥护。文沟村党支部书记文明发,20多年带领群众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地上,造林平田、整地修路,把昔日一个贫困村变成人均收入近2000元的脱贫村,林木覆盖率达到18%。在一个回族人口占85%的村,文明发连选连任多届,是全县有名的“回民村中的汉民支书”。

(二)党员干部的带动力

在彭阳,深入基层的人都能明显地感受到党员干部的作用。基层干部常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和群众当中,他们下基层、到现场,同老百姓在工地同吃同住,没有享受过风沙补贴、住房补贴以及下乡补助,乡村没有公务车,全靠自己买的摩托车奔波于沟壑纵横的乡间地头。长城村党支部书记李玉荣,担任支书10多年,村部由几间土坯房变成一流的村部,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200多元,而他家如今只有三孔窑洞,一万多元的欠款和因患肝硬化而做过手术的病体。正是有这么一支可亲可敬、不计得失、甘于奉献、勇于带头的党员干部队伍,想在先,干在前,凭着坚强的党性和人格的魅力带领群众改土治水、治穷致富,在艰苦的环境中战天斗地,改变了山河面貌和自身命运。

(三)群众的创造力

今天彭阳取得的成绩是25万多彭阳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他们虽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大山深处,但不惧苦难、不畏艰辛,顽强地创造着自己幸福的生活。农民李志远,身残志坚,数十年植树不止,成为全国绿化标兵;杨万珍脸庞黝黑、双手粗糙,却始终保持着那种朴实、憨厚和坚毅,几十年来用汗水把一个光秃的山梁治理成了年收入达数万元的“花果山”,被誉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庄园”模式。彭阳人厚重质朴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毅力,不仅在家乡能够创造幸福的家园,而且在外地也能扎根发展。多年来,北京、新疆、上海、福建等地一些单位指名道姓要彭阳的青年人。彭阳青年成为用人单位的“香饽饽”。目前,彭阳外出务工经商人数达到了4.1万人,户均接近1人,年创收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

三、工作机制是彭阳发展的内在保障

20年来,历届县委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注重以长效的、创新的机制来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这是支撑彭阳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这是彭阳历届县委的用人观。他们从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入手,把干部放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中去考察、去检验,坚持县乡、部门间定期交流的制度和谁干事业就支持谁的动态用人导向,不断激发干部干事业、创业绩、争先进的活力。制定和落实了“121”学习制度,即要求每人每月读一本好书、两篇好文章,写一篇心得体会,逼着干部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村“两委”班子换届中,对全县156个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成员实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目前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7.8岁,比原来下降8.1岁,35岁以下的占35.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9%,普遍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85%是脱贫致富带头人。

(二)奖惩分明的工作考核机制

为了有效地推动工作,县委不断改进和完善县级领导干部包片、联系乡镇、企业、重点项目,部门包抓对口项目、帮扶贫困村,乡镇干部包村、抓典型,科技人员包技术、抓示范,党员和干部联系农户的“四包一联”制度。每年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在对原有的考核办法和细则进行修订完善的基础上,出台一些新规定。今年,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时制定出台了《农村指导员管理考核办法》《集体经济十强村考核评选办法》《十佳村干部考核评选办法》等考核制度。通过年初层层签订责任书、年终逐级综合考评的办法,把县、乡、村三级及各部门的责任、目标、任务、奖惩明确下来。对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工程,一律责任到人,明察暗访,跟踪问效。坚持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凡认准了的事,说了算、定了干,立说立行,干就干好,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同时,淡化过程管理,注重结果考核。把考核评价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成效的最终决定权交给基层群众,实行部门由基层、基层由群众分别进行民主打分测评的办法,每年对综合考核前三名的乡镇或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综合考核倒数一二名的乡镇或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三)扎实有效地创建平安机制

近年来,彭阳县注重建立促进社会和谐的新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和谐社会建设。他们坚持以平安村(居)、学校、单位和乡镇的创建为基础,以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为目标,落实打、防、管、建、教等各项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年初,“平安彭阳”创建工作通过了区、市验收,成为全区首批命名的平安县。目前,彭阳农村贫富差距不大,社会矛盾较少,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保持着政通人和的局面。

从“彭阳精神”到“彭阳经验”,这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彭阳县广大干部群众在艰苦创业、改造山河、脱贫致富实践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彭阳经验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深刻地昭示我们,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只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艰苦创业,才能把改革和发展不断地推向前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宁夏党委政策研究室

(摘自2006年9月2日《宁夏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