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的作风养成的内涵及重要性

党的作风养成的内涵及重要性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作风即党风。并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性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影响着社会风气,决定着党的命运,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党风成为党的建设更加重要的问题。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作风养成既是党性修养的表现形式,又是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样,对于党员个人来说,党风是党员个人党性修养的外在表现。

第一节 党的作风养成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党的作风的内涵

(一)什么是党的作风

党的作风即党风。所谓党的作风,是指一个政党的组织或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思想方法、行为风格、道德状况和精神状态。“党风”这个概念是由毛泽东1942年2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所作的《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中提出来的。在这篇演说中,他提出要整顿党的学风、党风、文风。

党的作风即党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党风主要是在党的组织路线上表现出来的风气。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提出的整顿党风,就是整顿党内的组织风气,即整顿党内存在的宗派主义问题。他指出:这种宗派主义,“有对党内的宗派主义残余,也有对党外的宗派主义残余。对内的宗派主义倾向产生排内性,妨碍党内的统一和团结;对外的宗派主义倾向产生排外性,妨碍党团结全国人民的事业”。经过延安整风,纠正了党内存在的这种宗派主义残余,团结了全党和全国人民,赢来了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从广义上说,党风是指在党的活动中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党的活动中的表现。毛泽东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现在通常所说的党风,一般是在广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

img6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时候,就提出了共产党人的作风问题,强调共产党人要有实事求是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提倡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相结合的工作作风,提倡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整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内最早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是毛泽东,并且形成了一套党风建设的理论。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他把作风由党员个人的形象扩展为党组织的整体形象,把作风由一般的工作作风推及到政治、思想、组织、生活等各个方面。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对党的工作作风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第一次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他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在建国前夕和建国后,鉴于党已成为执政党,毛泽东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反对铺张浪费、追求特权、贪图享受、摆官架子等一切坏作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又进一步把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提到了“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从而提高了全党同志在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建设的自觉性。

一个政党的形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党所取得的成就,党的思想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等,而留给人们最直接印象的和影响人们判断的最直接的因素还是党的作风。党的作风犹如一面镜子,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工作路线,党员的党性观念、工作态度都反映在作风上。因此,一般地说,党的作风受到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影响和决定。

(二)什么是党的作风建设

所谓党的作风建设,是指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的工作。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性质,关系到人心的向背,影响着社会风气,决定着党的命运,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作风鲜明地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新中国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风不仅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党风成为党的建设更加重要的问题。早在新中国前夕,毛泽东就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经济利益、就业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特别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各种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党风问题成为更加突出的问题,正如陈云指出的那样:“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报告都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再一次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风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二要坚持领导带头原则;三要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加强党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发生。加强党风建设,纠正不正之风,反对腐败,要贯穿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之中,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

(三)什么是党的作风养成

根据《辞海》的解释,所谓养成,就是培养成为的意思。所谓作风养成,就是以培养、炼成为方式,以优化作风为目标,通过培养、锻造和炼成,形成与党性内容、党性要求及党性原则相一致的良好的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作风养成既是党性修养的表现形式,又是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内容。

作风修养即党的作风养成,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和外在表现。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党风是党性修养的外在表现。同样,对于党员个人来说,党风是党员个人党性修养的外在表现。党员作风养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同时,影响到民众对党的感情和态度。

二、党的作风养成的重要性

领导干部作风养成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党风是党性修养的外在表现这一点上,还体现在如下几点上。

(一)作风养成水平的高低决定个人素质、水平的高低

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在社会化过程中,有许多先天的和后天的、智力的和非智力的因素影响着人的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诸如,智力水平、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生活水平、个人奋斗等等。在这些因素中,个人的主观努力无疑是最重要的。个人的进步和提高,起决定作用的只能是这个人自己。这符合事物的发展内因起决定作用的基本原理。个人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知识水平、学习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习惯等方面。而这些方面,说到底,是属于个人的作风养成范畴。可以说,个人的作风养成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个人素质、水平的高低。

(二)作风养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的好坏

领导干部,首先是人民大众中的普通一员,他来源于人民大众,但他还是党组织中的一员。这个党组织,是由人民大众中优秀的、先进的分子组成的集合。因而,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已不完全是他个人的行为,而是与党的形象、党的作风联系在一起的。每个党员领导干部,他的行为、作风,不仅代表他个体的人,重要的是,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他所在的组织。从这种意义上说,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养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的好坏。

(三)作风养成的好坏关系到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高低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许多中共党员在政府部门和人民团体中,担当一定的领导职务,有些共产党员还身居要职。他们在国家稳定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又是一个长期执政的党,经历了从在受到外部封锁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到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的转变。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适应这种变化,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也有了一个新的变化。

党风影响政风。党如果清正廉洁、艰苦朴素,政府和社会成员就会廉洁高效、崇尚节俭;党如果勤于内省、诚于改错,政府和社会公众就会谦虚豁达、遵纪守法。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和作风养成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能量。

(四)作风养成的好坏对民众的思想感情、社会风气起着重要影响

领导干部的作风对群众的思想感情、社会风气起着重要的示范导向作用。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

不难理解,作为一个领导人民奋斗和建设的党及其领导干部,其作风建设和作风养成是多么的重要。中国共产党就是一面旗帜,她指引的方向就是人民前进的方向。党如果实事求是,奋发有为,就会凝聚人心,充满活力;党如果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就会带动人民群众精神焕发,整个民族就会充满生机;党如果作风民主、团结统一,整个社会就会民意畅达、众志成城;党如果公而忘私、乐于奉献,就会带动社会成员互助互爱、扶贫济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