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庆油田创业史

大庆油田创业史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大庆油田半个世纪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实践,纵观大庆油田半个世纪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历史,充分说明,大庆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庆,是全国人民的大庆。大庆石油会战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是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重大举措,于2月20日得到中共中央的批准和支持。

大庆油田创业史

大庆油田自1959年被发现到2009年,已经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这50年,是大庆油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两论”起家,用科学理论指导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不断发展的 50年;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全面体现和保证工人当家作主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的50年;是重视科学技术发展,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进步的50年;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的50年;也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改革开放中逐步进入市场,走向世界,创建百年油田,实现科学发展的50年。

20世纪50年代末,按照中共中央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部署,经过石油工作者不懈的探索,终于在松辽盆地发现了大庆油田。在中共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大庆油田广大职工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靠“两论”起家,迅速探明了一个特大油田,并将其投入开发建设;10年动乱期间,大庆油田认真落实周恩来“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的指示,排除干扰,坚守岗位,攻坚啃硬,坚持大干,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使原油年产跃上5000万吨新台阶;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油田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发扬“两论”起家、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依靠科技进步,开创了开发建设新局面,使油田进入“高产上五千(万吨)”的持续稳产阶段,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大庆油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要在4000万吨台阶上再稳上若干年”、“高科技是大庆油田的新希望,要用高科技打好新时期的新会战”的指示,编制形成了大庆油田4000万吨持续稳产规划,打响了新时期高科技新会战,确立了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创建百年油田的发展战略。

纵观大庆油田半个世纪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实践,纵观大庆油田半个世纪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历史,充分说明,大庆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庆,是全国人民的大庆。大庆油田的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功建设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道路;大庆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创造了光荣历史的大庆人,一定能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闯出一条资源采掘型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续写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辉煌篇章!

一、大庆油田发展历程

大庆油田1959年发现,1960年开发,其开发建设主要经历了石油会战、快速上产、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4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确定了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的奋斗目标,3年内保证国家实现了原油自给,甩掉了“贫油”帽子;“文化大革命”期间,坚持向“两高两发展”(即高度自动化、高度机械化,发展新工艺、发展新技术)进军,排除干扰,大干快上,使原油年产量跃上5000万吨新台阶;改革开放后,编制了高产稳产发展规划,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了原油年产5000万吨以上连续高产稳产27年;新时期,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指示精神,确立了“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任务,引领大庆油田步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

(一)艰苦创业,开展会战(1960年至1963年)

大庆石油会战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这场会战,自觉地运用了毛泽东哲学思想指导石油勘探、开发的全部工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石油地质理论、科学技术、企业管理和思想工作等各个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变革和创新,开辟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中国石油工业的道路。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是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中共中央决策,全国支援石油大会战

大庆油田发现时,正值国家遭遇3年自然灾害,前苏联撤退专家、撕毁合同,敌对势力封锁,形势异常严峻时期。石油部党组经过认真考虑,决定采取会战的形式,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缓解国家缺油的困难。1960年2月13日,石油部向中共中央提交了《关于东北松辽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问题的报告》。这一重大举措,于2月20日得到中共中央的批准和支持。

中共中央在批转文件中指出:“中央同意石油部党组关于东北松辽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问题的报告,现发给你们,望予支持和协助。石油部为了加快松辽地区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作,准备抽调各方面的部分力量,进行一次大会战,这一办法是好的,请各地在不太妨碍本地勘探任务的条件下,予以支援。”

中共中央在批转石油部党组的报告后,又于2月22日发出《中央决定动员三万名退伍兵给石油部的指示》,要求中央军委从部队当年退伍兵中动员3万人交石油部参加开采大庆地区新油田的工作。

1960年2月21日,国家经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了大庆石油会战第一次筹备会议。会上确定全国对石油会战全力支援,并组织石油系统37个厂矿、院校,由其主要领导干部带队,组织精兵强将,并自带设备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石油会战期间的组织领导工作,由石油部部长余秋里到一线主持,并组成大庆石油会战领导小组。筹备会后,参加石油会战的各路石油队伍,于三四月间相继抵达大庆地区。国务院各部门和黑龙江省支援石油会战的干部和工人,也陆续到达大庆地区。

根据中共中央批转石油部党组报告的指示精神,国家计委、经委和建委也迅速行动起来,动员有关部门和省、市,大力支援大庆石油会战。1960年3月3日,国家经委发出电报,从有关部门和省、市调拨部分钢材、设备,解决大庆石油会战的急需。同年3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亲自主持召开国务院有关部门、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和东北协作区负责人参加的会议,讨论支援松辽油田的勘探与开发问题。国家计委、经委、建委于同年3月13日又连续发出电报,要求有关单位迅速调拨钢材、汽车、水泥、拖拉机、机床、木材等设备物资,支援松辽地区的石油勘探和开发。

这样,大庆石油会战在中共中央的亲切关怀、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组织和大力支持下迅速开展。

2.“两论”起家,学铁人艰苦创业

大庆石油会战刚开始,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矛盾。萨尔图镇本地居民不过150户,1960年3月中旬到4月初,1万多名来自老石油基地的职工和3万多名解放军专业官兵及大专院校学生,一下子汇集大庆,还有几万吨器材设备和生活用品,其忙乱和拥挤可想而知。

面对困难和矛盾,余秋里部长想到了1959年12月周恩来在东北经济协作会议期间的指示:“这次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将会遇到种种风浪,重重困难。大会战的指导思想就是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一切,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会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于是,余秋里部长和会战领导小组成员学习《实践论》、《矛盾论》,认真总结以往油田勘探和开发中的经验教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石油会战中的各种问题,并于1960年4月10日,作出了大庆石油会战的第一个决定,关于学习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决定指出“用这两个文件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组织我们大会战的全部工作”。

学习“两论”的决定,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全油田很快掀起了学习热潮。通过学习“两论”,会战职工自觉把多找石油、多生产石油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奋发图强,艰苦创业,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铁人王进喜

img9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战线的铁人、大庆油田第一个劳动模范——王进喜

王进喜心甘情愿吃大苦,耐大劳,临危不惧,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国家和人民多找石油、多产石油的崇高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鲜明体现。在1960年4月29日召开的大庆石油会战誓师大会上,铁人王进喜作为会战中涌现出的第一个标兵,披红戴花,骑着由领导干部牵着的高头大马,被职工们敲锣打鼓送进会场,拥上主席台。余秋里部长在会上带头高呼:“向铁人学习,人人争做铁人”。

“学铁人,做铁人”活动的开展,推动着石油会战职工艰苦奋斗,迎难而上。钻井队长马德仁在钻井泥浆泵上水管线冻结时,不畏严寒,破冰下泥浆池,疏通上水管线;钻井队长段兴枝在吊车和拖拉机不足的情况下,利用钻机本身的动力设施,解决了钻机搬家的困难;大庆油田第一个采油队队长薛国邦自制绞车,给第一批油井清蜡,又手持蒸汽管下到土油池里化开凝结的原油,保证了大庆首次原油外运列车顺利起程;工程队长朱洪昌在供水管线漏水时,用手捂着漏水,忍着灼烧的疼痛,让焊工焊接裂缝,保证了供水工程提前竣工。

王进喜和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都是在艰苦创业的大庆石油会战初期涌现出的先进标兵。1960年7月,会战领导小组作出决定,在全油田开展学习王、马、段、薛、朱的活动。从学习铁人王进喜到学习王、马、段、薛、朱,从五大标兵很快发展到百名标兵,整个油田出现了“一旗高举万旗红”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比学赶帮活动热气腾腾,激励着石油会战职工克服各种困难,把会战打了上去。从1960年4月29日举行石油会战誓师大会,到6月1日,仅1个月时间,一辆挂着21节油罐的列车,就从萨尔图装油外运。到8月份,原油日产量已达到3000多吨。

3.独立自主,闯出油田开发新路

大庆石油会战一开始,石油部党组就制定了“边勘探、边开发、边建设”的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在全面勘探的同时,又开展了开发试验工作。

1960年2月21日,康世恩在召开松辽石油会战的第一次筹备会议上就高水平开发大庆油田明确提出奋斗目标,要求“坚持先注水、后采油,采收率要达到60%,全部油井达到三年不递减,五年后递减率不超过5%”。1960年3月,石油部党组又决定:“大搞调查研究,了解国外油田开发技术和理论研究工作情况。”

当1960年5月萨尔图打的10多口探井相继出油,圈定含油面积480平方公里后,会战领导小组就不失时机地在油田中部划定了一块22平方公里的生产试验区,9月份,扩大面积到60平方公里。在油田开发试验中,会战领导小组特别注意把油田地下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油田开发方案,采取各种试验措施,都要从油田实际出发。

大庆油田开发的核心问题是要保持在原始压力下开采,而保持压力就必须注水以增加地下能量。因此,在弄清油田地下情况的基础上,成立了测试大队和试井大队。同时开始了以油田注水为中心的10大科学开发试验。这是中国油田开发史上第一次难度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一场科学技术攻关仗,它关系到大庆油田以后的命运。

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在实践中各项科研成果取得显著成果的情况下,萨尔图146平方公里油田的开发方案也逐渐成熟。1963年4月,石油部党组正式批准了这个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年底建成了500万吨原油产能。

大庆油田会战初期,遇到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怎样在高寒的情况下,把含蜡高、黏度高、凝固点高的原油输送出去。设计攻关组年轻技术人员冯家潮和其他技术人员一道,自主设计了“单管密闭油气混输流程”,又称为“萨尔图流程”。在设计流程过程中,为了测定土壤热力传导系数K值,工程师谭学凌带领4名同志,整整用了10个月,来回走了6000公里,取得了50000多个数据,为大庆地区合理的K值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北京石油学院教授张英和他领导的毕业实习学生,借鉴炼油厂加热炉的样式,吸取群众创造的长烟道经验,创造了一种水套式加热炉。采用这种加热炉,解决了“萨尔图流程”中加热这一大难题。

大庆油田在会战初期,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萨尔图油田开发设计方法初步研究》、《萨尔图油气集输流程》、《糖葫芦水力式封隔器》等,都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在各种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科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油田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上升。到1963年底,生产能力达到439.3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6%以上,为中国石油自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庆石油会战刚开始,石油部党组就对知识分子制定了“充分信任、大胆使用、严格要求、热情帮助”的政策。会战初期,科技进步能取得如此大成果,与石油部党组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

4.健全制度,抓基层打基础

大庆石油会战开始后,因勘探开发任务繁重,生产管理没有摆到主要议程。到了1962年,油田长垣勘探基本完成,开发试验区达到相当规模,油水井500多口,还有10多个油水电站、近千里的管线,油田生产管理相对薄弱的问题便显现出来。

会战初期,人们受“大跃进”的影响,工作中有一种习惯势力,就是重速度,忽视质量。会战领导多次批评和提醒,但施工中不注意质量的问题,还是时有发生。同年4月19日,会战总部召开了有各级领导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千人大会。会后,在京主持工作的余秋里大力支持康世恩工作,并要求狠抓队伍建设和工程质量。为了彻底整改老毛病、坏作风,余秋里要求1205队把这口不合格的井填起来。从此以后,不仅钻井指挥部,油田所有工种都树立起了“好字当头,质量第一”的思想,为油田质量负责一辈子的事层出不穷。

在不断地抓企业生产管理的过程中,职工的思想、技术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工程质量越来越好,但油田并未取得生产管理的主动权。

1962年5月8日凌晨1点左右,刚建成不久的中一注水站发生火灾。值班工人发现后立即抢救。先是用灭火器,但因平时未检查,有一半灭火器不好使。接着改用高压注水泵自身的压力灭火,又因管理不善,配备的灭火水龙带不知被谁割断改做排污管线无法使用。加上他们未及时报告消防队延误了时间,以致造成火势蔓延不可收拾。4个小时后,整个注水站被大火烧光,损失160多万元。这件事使康世恩认识到,大油田刚起步就出现如此重大事故,不是就事论事能解决了的,必须从根本上杜绝,就是要通过这次事故引起全体职工和领导干部的注意,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岗位责任制度。经过会战工委讨论,这一年制定的工作方针是:“加强基础工作,开展五好红旗队活动,大力改进作风,全面管好生产”。各单位和广大职工就“一把火烧出的问题”联系本单位实际,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提出成千上万个问题和矛盾。归根到底,是必须要有一套把企业千万件事和千万个人结合起来,并在正常的工作中固定下来的行之有效的制度。

会战工委组织了160名生产管理干部,由领导带队,分别到10个不同类型的基层单位蹲点,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宋振明按照工委分工,到刚建立不久的北二注水站蹲点。在组织大家讨论“一把火烧出的问题”时,宋振明启发大家联系本单位实际看问题、找原因、想解决办法,先后建起了“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机械维修保养制”、“质量负责制”、“岗位练兵制”、“安全生产制”和“班组经济核算制”8种制度,总称基层“岗位责任制”。进行试验一个月后,注水站的面貌焕然一新,注水量稳步提高,设备完好率显著提高。班与班之间,岗与岗之间,互相严格检查,生产管理越来越主动。会战工委在全油田推广了北二注水站的岗位责任制,还先后建立了基层干部岗位责任制和机关干部、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在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的过程中,西水源的工人马登嵩讲:“工人当家作主管生产,如果不把油田看成是自己的,怎么也搞不好责任制”,提出“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岗位责任心”。大庆油田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作风,也是在贯彻执行岗位责任制度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50年岁月流逝,世事多变,但是这个制度却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显示了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5.自力更生,建设新型矿区

大庆石油会战初期,勘探、开发和建设油田的任务十分繁重,而全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却处于暂时困难时期。为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从实际出发,解决职工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夺取石油会战的胜利,会战领导小组动员职工开荒种地,组织家属参加生产劳动,兴办农副业,建设新型石油矿区。还在黑龙江省委的支持下,在北安县兴办了大型农场。从1962年4月16日薛桂芳带领4名家属姐妹到草原上开荒种地开始,到1963年,参加生产劳动的家属已达1.4万人,组成398个生产队,种地1.8万亩,粮、菜产量均达100多万公斤,初步实现了家属顶起油田农副业半边天的局面。

随着油田开发建设的迅速发展,矿区建设问题亦提上议程。1962年,会战工委确定,矿区建设不采取集中建设石油城的做法,而采取分散建设居民点的方案。当年6月21日,周恩来第一次视察大庆油田时,明确提出大庆油田的矿区建设要“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按照这个方针,到1963年底,初步建设和形成了萨尔图生产管理中心,让胡路科研中心和龙凤石油化工中心三个较大的居民镇,以及分散建立的10个中心村和40多个居民点,使新型石油矿区初具规模。

6.拿下大油田,实现石油自给

大庆油田从松基三井出油,到1963年底,已建成原油生产能力500万吨规模,累计生产原油1500万吨。累计财政上缴11.6亿元,为国家投资的149%。职工生活得到改善,矿区面貌欣欣向荣。特别是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成功的勘探、开发、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铁人式职工队伍,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大庆油田试验性开采的结束,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新阶段,也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赞扬。1963年11月17日至12月3日,全国人大二届四次会议召开,周恩来正式向世界庄严宣告:“由于大庆油田的建成,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和人民需要的石油,过去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不管是在数量上或者在品种上,都已经基本自给了。”

(二)全面开发 快速上产(1964年至1975年)

大庆油田于1963年底结束了试验性开发,开始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从1964年到1966年秋,萨尔图油田主体全面投产。这3年内,大庆油田职工坚持“两论”起家、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认真学习“两分法”,戒骄戒躁,继续大踏步前进,巩固和发展了石油会战成果。但是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大庆油田的开发和建设遭到严重破坏。1970年,周恩来提出大庆油田“要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油田职工按照这一指示,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大规模地进行油田开发建设,为1976年原油年产量上5000万吨打下了坚实基础。

1.坚持“两分法”,大踏步前进

1964年初,毛泽东提出:“工业学大庆”。同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报告的通知。从这以后,中央和各地报刊、电台连续报道大庆石油会战的事迹和经验。广大职工憋足一股劲,一心要搞大名堂,一股劲地要猛打猛冲;有些领导干部头脑也发热了,看成绩多,看缺点少,看有利条件多,看不利条件少,盲目地率领群众打冲锋,生产质量上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会战工委敏锐地看到:“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在胜利的时候,在受到表扬的时候,能不能谦虚谨慎,继续前进,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职工走上正确的方向,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在这时,毛泽东关于加强相互学习,克服固步自封、骄傲自满的指示传到了油田。会战工委首先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提高认识,联系实际,用“两分法”检查工作,检查自己。会战工委领导还到基层蹲点,用“两分法”一个队一个队地进行分析。在《战报》上发表了《要学会用“两分法”看问题》的文章。同时,派出3个学习团到沈阳军区和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取经。会战工委带头对照解放军和先进部门,找出18条差距,印发油田职工讨论。油田上下开展了“从高标准着眼,从大量的、常见的低标准、老毛病入手”的大找差距活动。

两个月中,全油田从人到物、从工作到思想作风、从施工质量到执行规章制度,找出了120万个问题。这些问题在领导干部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进一步认识到骄傲自满、要求不严、工作不扎实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油田上下全面认真整改,收到了显著成效,从而形成了一套用“两分法”总结工作的制度和做法,如完井整训,阶段整训,单项工程总结,战役总结,年终的全面检查、总结、评比。同时,组织油田职工代表到全国280多个企业和解放军部队学习,邀请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到油田传授工作经验和技术。

在学先进、找差距活动中,会战工委总结了采油三矿四队“三老四严”的经验,全油田的基层单位向老标杆队1205和1202钻井队学习,向采油三矿四队和32139钻井队学习,促进和加强了基层建设工作,油田基层建设出现了崭新局面。1965年1月,会战工委号召油田职工“向高度机械化、高度自动化进军,发展新技术,发展新工艺”。随着学先进、找差距活动的开展,大庆石油职工在油田管理工作上也树立了高标准。同时,大庆油田每年都要召开技术座谈会,交流经验,制定技术政策,确定下一年油田开发的方针。人人关心油田、关心地下情况蔚然成风。1964年8月1日,朱德委员长视察大庆油田时,称赞“大庆是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相结合的新型社会主义企业的标兵”。

2.恢复学“两论”,实现新发展

正当油田广大职工坚持“两论起家”、“两分法前进”,油田开发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全面发展的时候,196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庆油田同全国一样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油田领导干部和90%以上的基层干部被揪斗;铁人王进喜等大批劳动模范被污蔑为“黑标兵”、“黑样板”,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一批有贡献的工程技术干部被污蔑为“资产阶级反动权威”,大部分技术干部被认为是“没改造好的知识分子”下放劳动;岗位责任制被视为“管卡压”,“三老四严”被说成是“精神枷锁”,各种规章制度被取消;科研部门被解散,生产机关遭到冲击,以致发展到两派斗争,武斗升级,正常的油田开发建设程序和工作秩序被打乱。

为了维护油田正常开发建设程序和工作秩序,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大庆油田实行军事管制的决定》,决定“自1967年3月27日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派驻大庆地区的部队,组织大庆油田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5月31日,大庆革委会成立。

在当时情况下,工程质量下降,油田地下形势恶化,原油生产出现被动局面。投入开发建设的杏树岗油田,由于没有贯彻执行早期注水、保持压力的开发方针,造成油层压力迅速下降、油井产量下降和含水率上升的“两降一升”的状况。这种情况不单发生在杏树岗油田,整个大庆油田地下形势也开始恶化。1970年3月11日,当时担任大庆革委会副主任的王进喜到北京向石油部和国务院汇报了大庆的情况,周恩来对此事非常关注,于3月18日在报告上做了“大庆要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的批示,并要求石油部立即派人到大庆油田帮助解决问题。

1970年4月,石油部副部长孙晓风带领工作组来到大庆,传达周恩来的指示后,油田广大职工精神振奋,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他们迅速行动起来,讲传统、讲作风,排除干扰,奋力扭转生产建设的被动局面。油田领导干部宋振明、陈烈民等陆续恢复工作,生产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逐步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油田地质、开发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实际,恢复了调查研究工作作风。全油田连续开展两次较大规模的地下情况调查,充分掌握资料;召开技术座谈会,讨论确定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问题;开展抢建843口油水井的“八四三”会战。同时,逐步恢复了岗位责任制大检查。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杏树岗油田的被动局面,自1972年起,调整了注水井网,逐步提高注水量,改善分层注水状况。到1975年,日注水量增长76%。通过开发调整,杏树岗油田油层压力和油井产量逐步回升。到1975年,原油日产量比1972年增长34%。开采速度由1.7%上升到2.5%。经过3年艰苦细致的工作,扭转了油田“两降一升”的状况,全油田开发形势明显好转。

3.坚持四个大干,开发喇嘛甸

喇嘛甸油田是大庆石油会战期间发现和探明的一个高产油田,当时,石油部报请国务院批准,将这个油田作为后备油田,暂不开发。

1972年,国务院和国家计委根据全国能源紧张和国际形势的需要,决定在1973年、1974年两年内,开发建设喇嘛甸油田。燃料化学工业部派副部长焦力人率工作组到大庆油田研究确定喇嘛甸油田的开发建设方案。大庆油田科研、设计和生产部门抽调人员,于1972年10月组成喇嘛甸油田开发方案研究攻关队,用4个月时间,编制了开发方案。方案设计钻井1000口,年产原油800万吨。

1973年3月26日,大庆油田的钻井、油建、运输、物资供应等各路人员纷纷奔赴喇嘛甸油田,打响了70年代的一场油田开发建设“歼灭战”,第一口生产井于4月11日开钻,5月1日完井,7月18日投产。同日投产了这个油田上的第一座计量站——10号站。在喇嘛甸油田会战最紧张的时刻,大庆油田职工顶住“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针锋相对地提出“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大干了还要大干”,坚持优质高速开发建设喇嘛甸油田。1974年8月,大庆油田召开大会,表彰了周占鳌、屈清华、吴全清、徐淑英等一批坚持石油会战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油田生产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并作出决定,号召全油田职工向他们学习,从而推动了生产建设的发展。经过1973年、1974年两年的开发建设,喇嘛甸油田于1975年全面投入了生产。

喇嘛甸油田从第一口生产井开钻到第一个计量站投入生产,只用了98天。1973年底,原油产量即达125.4万吨;1974年,完成了全部设计井位的钻井工作,主要地面工程基本建完,原油年产量达到644.3万吨;1975年实现全面投产,年产原油1099.2万吨,超过设计能力,约占当年大庆油田原油年产量的1/4。

4.全面大整顿,准备上五千

在“文化大革命”中,大庆油田职工坚决贯彻执行周恩来“大庆要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的指示,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进行了老油田的开发调整和新油田的开发建设。1975年前后,油田职工认真贯彻邓小平提出的全面整顿的方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整顿队伍,整顿管理工作,大大振奋了革命精神,加快了建设步伐,原油产量不断增长。1975年,油田的原油年产量达4626万吨,比1966年增加3565.1万吨,同时经过勘探,准备了一批可供开发的新油田。在油田开发理论研究和工艺技术攻关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些都为1976年油田原油年产量跨上5000万吨,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勘探钻井方面。恢复了大庆油田外围地区的石油勘探工作,并先后发现了宋芳屯、模范屯、徐家围子等新油田,扩大了朝阳沟油田的含油面积;对葡萄花、太平屯、高台子油田进行详探,取得了各种资料,为编制开发方案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详探萨尔图、杏树岗油田高台子油层,为以后这两个油田的开发调整,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条件。

工艺技术方面。快速钻井工作,自1966年1202和1205钻井队年钻井进尺双双上10万米以后,1205钻井队于1971年又创出年钻井进尺12.7万米的新纪录。1972年,这个钻井队仅用21小时25分钟,就钻完一口井深1231米的生产井,突破了钻“大三一”井,即用一个钻头、一天时间、完成一口合格井的钻井纪录。在先进钻井队的带动下,1974年在喇嘛甸油田的开发建设中,各钻井队的平均队年钻井进尺达38830米,突破了1966年大庆油田平均队年钻井进尺28410米的历史最高纪录;大力发展了油层压裂技术,形成油层压裂“两条龙”:一是选砂、运砂、压裂机械化“一条龙”;二是压裂液配制、运送、施工“一条龙”。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每压裂一口井,原油平均日产量可增加14吨左右;分层开采技术,研究成功偏心配水、偏心配产和堵水技术。这几项技术在全油田推广后,分层注水合格率由1972年的35%提高到1975年的70%;在萨尔图油田中部地区采用二段脱水技术,原油含水和污水含油都分别降低到0.3%以下,既提高了外输原油质量,又有利于污水回注。

油田开发研究和试验方面。开展了小井距提高采收率试验,萨尔图油田中区西部开发试验和厚油层开采试验等。通过这些试验,并运用渗流力学原理,建立了多种油田开发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一些理论和技术政策问题,为进一步合理开发油田提供了科学依据。

大庆油田职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顶住干扰破坏,生产建设一天没有停止。从1966年到1975年,全油田共生产原油24757万吨,完成财政上缴233.2亿元,为支撑国民经济做出贡献。同时,也为大庆油田从1976年起进入年产原油5000万吨的长期稳产阶段,打下了基础。

(三)解放思想 高产稳产(1976年至2002年)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庆油田认真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两论起家”、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油田的开发建设进入了“高产上五千(万吨)”的持续稳产阶段,并最终实现了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稳产27年,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揭批“四人帮”,工业学大庆

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于1977年1月19日发出《关于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的通知》,《通知》决定,1977年“五一”节前召开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动员全党、全国工人阶级,把工业学大庆的革命群众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通知》对大庆的贡献、经验、革命精神、意义予以高度评价;对“四人帮”对大庆的污蔑和干扰破坏工业学大庆的罪行予以严厉批判。

1977年4月20日至5月13日,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召开。大会分为两个阶段,先后在大庆和北京隆重举行。4月20日,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在大庆新建成的体育馆开幕。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李先念、纪登奎、汪东兴、李德生、陈永贵、吴桂贤、苏振华、王震、余秋里、谷牧等和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大会上,大庆党委书记宋振明做了《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走我国自己工业发展的道路》的报告。这个报告总结了石油会战以来17年间大庆取得的主要成就,总结了大庆的基本经验。概括为6条:(1)学习马克思主义,批判修正主义,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2)学习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经验,建设一支铁人式的革命化队伍;(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4)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建立一套严格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5)坚持“五七”道路,建设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社会主义新型矿区;(6)加强党对企业的一元化领导,搞好领导班子革命化。

此次会议后,在全国掀起一个“工业学大庆”的热潮。会议对拨乱反正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受当时“左”的影响,会议也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指标,如要求在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要把全国三分之一的企业建成大庆式企业,从中央各有关部委到地方各级党委,都要做出把所属企业建成大庆式企业的具体规划,定出有力措施,组织实现等。

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召开一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1978年9月,邓小平第3次来大庆视察工作,他深情地说:“十多年没来了,大庆变化很大!”并提出:“你们要加快找油,加快找气,找更多的油、气田。”“大庆贡献大,房子要盖得好一点,要盖楼房。”全国工业学大庆的召开,邓小平语重心长的嘱托,对大庆油田实施长期稳产规划注入了巨大的动力。

2.年产超五千,稳产上十年

大庆油田年产上5000万吨以后,中共中央对大庆油田能否稳产十分关心,多次要求,“年产5000万吨,延长、再延长”。198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大庆油田时提出:大庆要对国家作出新的贡献,一是稳产多少年,开采多少油,这是主要的;二是探明一些新产油区,开辟第二战场,没有大庆,或者找两个中庆、几个小庆;三是发展化工乙烯。

按照中共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大庆油田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从1975年起即着手进行原油年产5000万吨稳产10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油田总地质师闵豫组织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并结合大庆油田实际,完成了“大庆油田稳产趋势分析”等18个专题的研究工作。1976年1月召开了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进行了“年产上五千,稳产再十年”的深入论证。随后,这一规划得到石油化学工业部批准。在此基础上,大庆党委确定了10年高产稳产规划。

这一奋斗目标提出后,各级党政组织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把油田广大干部、工人、科技人员、家属都动员和组织起来,共同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作贡献。这10年中,油田开发经历了两个艰难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6年至1980年,以老油区调整挖潜为中心,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主要是:不断提高注水量,恢复油层压力;在搞好分层注水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调整措施;积极地组织新井、新区投产;对老区地面流程进行改造等。这些措施使5年原油产量稳中有增。第二个阶段是1981年至1985年,油田进入高含水期,综合递减区块增多,地下挖潜难度增大,地面集输流程不适应产液量的增长,使稳产难度越来越大。经过科学分析和论证,重新调整了后5年的稳产规划和开发政策。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对象,由主力油层转到了中低渗透率油层;油田稳产措施,由主要靠井下作业转变为主要靠钻老区加密井;在采油方式上,由以自喷为主逐步改变为自喷加抽油;油田基本建设由以新区新建为主转变为以老区改造和扩建为主。由于有效地实施调整方案,加之葡萄花、太平屯、高台子油田的加快开发和宋芳屯等油田开发试验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后5年的稳产,并略有增长。同时加强了油田外围勘探,增加了后备储量。在这10年里,油田广大干部、群众克服了很多困难,勘探、老区调整和外围油田建设总工作量,相当于前16年工作量总和的3.9倍。累计生产原油5.18亿吨,相当于16年原油总产量的1.89倍;财政上缴365亿元,相当于前16年上缴额的1.41倍;出口原油1.17亿吨,为国家创汇221.9亿元。

3.依靠高科技,稳产再十年

大庆油田第一个稳产10年,就是在稳产难度不断加大的条件下实现的,以后在高含水情况下继续保持稳产,将会出现开采对象变差,井况变坏,单井产量降低,投入费用增大,经济效益相应降低等问题。能否再持续10年稳产,成为确定新的奋斗目标必须回答的严峻课题。为了制定油田的发展规划,大庆油田从1980年就开始了调查研究工作,集中3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12个专业组,在对照国内外油田先进水平大找差距的基础上,组织了原油储量、原油生产、工艺技术等10个方面的专题调查,开展了地质、开发、钻井、工程经济效益4个论证。1985年11月,在局、厂领导干部电话会议上,大庆石油管理局提出了“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再找一个大庆油田,年产5000万吨,稳产再十年,为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的奋斗目标。以后又修改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勘探,原油5000万吨稳产再十年,努力延长稳产期。”按照这一奋斗目标,油田上下、各条战线广泛行动起来,层层制定规划,把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个基层单位。“七五”期间,通过大搞油田层系调整,狠抓油田注水,全面完成老井转抽和打加密调整井,加快新油田开发等措施,油田继续保持高产稳产,共生产原油27789万吨,比计划超产299万吨。“八五”期间,按照国家关于“继续保持年产原油5500万吨,1995年底综合含水不超过82%”的要求,大力实施“稳油控水”系统工程,与规划指标相比,累计多产油610.86万吨,少产液2.48亿吨,增加可采储量2575万吨,增收节支150多亿元。同时,还为进一步延长油田稳产期创造了有利条件。

4.攀登新高峰,高产创奇迹

1995年,开发建设35周年的大庆油田,实现了原油5000万吨稳产20周年,总体开发效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一年的9月20日,油田召开了开发建设35周年暨原油5000万吨稳产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江泽民、李鹏亲自为大会题词,江泽民的题词是“发扬大庆精神,搞好二次创业”,李鹏的题词是“继续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

这次大会,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视察大庆时关于稳定发展的指示要求,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党组确定的“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对油田“九五”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做出了安排部署,根据前期的科学论证,明确提出了“确保年产原油5300万吨以上稳产到2000年,并力争把年产5000万吨稳产期延伸到21世纪”的奋斗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困难很多,主要是:老油田挖潜难度增加,措施效果明显降低;外围油田多属储量丰度低、开发效益差的低产难采油田,很难在弥补老区递减中起到影响全局的作用;储采失衡日益加剧,接替资源不足日趋严重。但油田上下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进一步加强资源勘探,完善和发展“稳油控水”各项措施,大规模开展聚合物驱三次采油,逐步进行三次加密调整,以及加快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发建设等措施,使“九五”期间原油产量始终保持在5300万吨以上,并把油田稳产期一直延伸到2002年,实现了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5.实行新体制,政企共发展

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大庆油田设立特区(当时称安达特区人民委员会),1965年2月正式成立特区政府,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历经“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庆军管会、大庆革委会,直至1979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庆市,1980年4月成立大庆市人民政府,1981年2月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改为大庆石油管理局,这时的大庆市人民政府、大庆石油管理局,仍然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继续实行“政企合一”体制。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油田生产的发展和一批化工企业的兴建,一个大型矿区城市初具规模,地方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等社会需求不断增长,企业对市政建设、社会福利、人民生活等方面,已无力包揽,同时企业需要加强专业化领导,改善企业管理,集中力量搞活经济,提高效益,发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实体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1983年9月30日,大庆市委提出了实行政企分开和市局机构改革方案,经石油工业部、黑龙江省委多次协商,于12月22日正式批准,统一大庆实行政企分开。大庆市人民政府和大庆石油管理局,中共大庆市委员会和中共大庆石油管理局委员会分设机构。市政府负责市政工作,属黑龙江省政府领导;大庆石油管理局负责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属石油工业部领导;石油化工总厂在1983年9月14日划归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领导。

大庆于1984年1月政企分开、机构分设、职责分担后,为有利于统筹全面,有利于大庆经济发展,经黑龙江省委、石油部党组、石化总公司党组等协商研究,确立大庆实行“三位一体”的领导机制,即大庆市、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石油化工总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领导班子配备上,主要领导成员实行必要的交叉。

这种市、局交叉任职的情况延续到1996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企职责的明确划分,企业办社会局面的变化,国务院、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黑龙江省决定,油田党委书记和局长,不再兼任大庆市委书记和市长。最后一届交叉任职的为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兼大庆市委书记李智廉,局长兼市长王志武。在新的一届领导到职前,1996年3月21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胡锦涛、吴邦国亲切接见他们,并作了重要指示。李鹏要求,油田年产原油5000万吨稳产要再保持10年,同时大体实现储采平衡。胡锦涛指示要“珍惜大庆光荣史,再创大庆新辉煌”。吴邦国指示,要与地方共同处理好相互关系。这都为实现油田持续发展,更新思路,指明了方向。

(四)科学发展,昂首百年(2003年至2009年)

2003年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了大庆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整体经济效益,决定把大庆油田石油生产指标调整到5000万吨以下。2003年初,大庆油田酝酿提出创建“百年油田”的设想。经过充分论证研究,于2004年2月正式确立了“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发展战略。这标志着大庆油田从此进入一个历史发展新时期。2006年8月10日,温家宝在大庆专门主持召开办公会,就大庆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基本思路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勘探、合理开发,调整结构、多元发展,企地结合、共建和谐”的32字指导方针,以及大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7项政策措施。2008年春节期间,周永康到大庆油田视察,作出了“原油产量要在4000万吨台阶上再稳上若干年”的指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随后进一步提出了“大庆原油4000万吨硬稳定十年”的要求。大庆油田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制定了《大庆油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规划》,确立了“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创建百年油田”新阶段的战略任务。

1.规划百年油田,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2003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首次调整至5000万吨以下,大庆油田上下对可持续发展问题非常关注。同时,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企业必须承担好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img92

大庆油田钻井队伍施工现场

根据形势任务发展的要求,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一届四次职代会暨2004年工作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国家石油战略安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整体发展、地方经济振兴,以及企业和员工生存发展四个需要出发,确立了“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发展战略,后经逐步丰富完善,形成了一整套以百年目标为引领,以追求“四最”为动力,以构筑“四个支撑”为基础,以“2431”为实施思路,以“三步走”为构想,以“五统一”为原则的战略体系。

大庆油田提出的创建百年油田,是一个以本土勘探开发为基础,以海外业务为补充,以技术、人才、文化为支撑,具有强劲竞争力、成长力、生命力的百年企业。它有时间的概念,又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概念;指的是油田开发,又不局限于油田开发。它强调开采时间的延续,更强调业务空间的拓展;强调开发水平的攀升,更强调经营业绩的有效;强调油田的百年生产,更强调企业的百年成长。

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1世纪中叶,大庆油田开发建设100周年之际,油气当量保持在2000万—2500万吨,继续保持中国重要油气生产基地的地位。

实施思路是,面向两个市场、整合四种资源、发展三大经济、实现一个跨越,即面向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整合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资源经济、合作经济、服务经济,在21世纪前20年内,完成油田公司由区域发展向国际经营的历史性跨越。

“三步走”构想是,2005—2010年,为基础发展阶段,主要是固本强基,夯实主营业务,进一步提高资源探明率、主力油田采收率、难采储量动用率,并形成天然气的发展强势;2011—2020年,为战略调整阶段,主要是拓展领域,优化业务构成,构建起以油气开发为龙头,本土、海外、多元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2021年以后,为持续发展阶段,主要是依靠油田公司的技术、管理、人才和文化优势,实现由资源型企业向具有强劲竞争力、成长力、生命力的综合性公司的根本性跨越。

创建百年油田坚持“五个统一”,即坚持与确保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协调统一,与支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整体发展的协调统一,与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协调统一,与保持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协调统一,与保障员工切身利益的协调统一。

创建百年油田战略体系的形成,不仅解决了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问题,而且有效地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激励了队伍,使油田上下呈现出人心思上、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2.全员解放思想,编制持续稳产规划

2008年初,周永康视察大庆时作出了“原油产量在4000万吨台阶上再稳上若干年”、“高科技是大庆油田的新希望”的指示。对于已经高速高效开发近半个世纪的大庆油田而言,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难度和压力很大。

对此,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从2008年4月起,在全油田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谋划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大庆油田主要领导深入基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组织油田1000多名专家和科技骨干,历时3个多月编制形成了《大庆油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规划》;统筹兼顾各项业务的整体协调发展,研究形成了“勘探开发和工程技术服务业务,要重点突出、集中力量、加快发展;生产保障和矿区服务业务,要规模适度、讲求效率、配套发展;装备制造、油田化工及多种经营业务,要有进有退、择优扶强、有效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各二级单位编制完善了相应的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周永康关于“高科技是大庆油田的新希望,要用高科技打好新时期的新会战”指示精神,配套完善了“十一五”后3年和“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科技发展规划,研究确定了26个重大科技工程专项,切实突出了高科技在原油持续稳产及油田整体协调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对大庆油田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十分重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于2008年7月9日专题研究并原则通过了这一规划,呈报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审批。当年胡锦涛曾给大庆提出“珍惜大庆光荣史、再创大庆新辉煌”,温家宝视察大庆时提出“百年油田”。大庆油田艰苦年代创业,5000万吨以上稳产了27年,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面临油田的自然递减,大庆新时期的创业者,应用高科技,提出4000万吨以上再稳产10年的目标,这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解放思想,科学组织,大胆实践,再创新辉煌。胡锦涛、温家宝在文件上进行了圈阅。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对大庆油田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新时期4000万吨持续稳产寄予了殷切期望,这是对大庆油田广大干部员工的巨大鼓舞、激励和鞭策。

3.实现原油稳产,打响高科技新会战

近半个世纪以来,大庆油田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连续27年原油5000万吨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效开发,大庆油田勘探开发遇到许多世界级难题,科技已经成为油田持续稳产生死攸关的决定性因素。

2008年7月16日,大庆油田高科技新会战誓师大会隆重召开。会上,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王永春宣读了《高科技新会战总动员令》,要求把实现稳产作为第一目标,举油田上下之力,汇全体员工之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高科技打好新时期的新会战,全面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目标。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王玉普在会上作了题为《继承发扬大庆精神,打好高科技新会战,向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目标进军》的重要讲话,做出了坚持“四个同时”,注重“三个结合”,打好“五大战役”工作部署:坚持“四个同时”,一是在加快核心主导技术攻关的同时,加强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二是在加快成熟技术推广应用的同时,加强重大革命性技术措施研究。三是在加快解决持续稳产技术需求的同时,加强长远战略储备技术研究。四是在加快适用技术攻关的同时,加强高端市场主导技术研究。注重“三个结合”,一是自主创新与借脑引智相结合,二是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三是单项技术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打好“五大战役”,即以实现储采基本平衡为目标,打好油气勘探攻坚战;以实现采收率达到60%为目标,打好老区精细挖潜攻坚战;以加快低效难采储量动用为目标,打好外围有效开发攻坚战;以形成重要产量接替区为目标,打好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增储上产攻坚战;以打造一批名牌企业为目标,打好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的攻坚战。

为打好高科技新会战,大庆油田组织实施了“五大战役”,即以实现储采基本平衡为目标,打好油气勘探攻坚战;以实现采收率达到60%为目标,打好老区精细挖潜攻坚战;以加快低效难采储量动用为目标,打好外围有效开发攻坚战;以形成重要产量接替区为目标,打好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增储上产攻坚战;以打造一批名牌企业为目标,打好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的攻坚战;制订并启动实施了以9项配套技术研究、11项专项技术攻关和6项储备技术探索以及22项重点现场试验为主的4000万吨持续稳产到2017年科技规划。

高科技新会战誓师大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激励着油田广大干部员工挑战极限,突破“瓶颈”,积极投身于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实践中。

4.传承大庆精神,创造思想政治工作新经验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来,大庆油田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实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油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鲜经验。

2006年,李长春在《国内动态清样第287期》做出批示: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怎么搞,如何和建设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大庆油田又为我们创造了经验。他们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创建百年油田的强大精神动力。请中宣部会同国资委组织力量总结宣传他们的经验,以激励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继续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优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骨干作用。

按照中共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中宣部、国资委组织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人民日报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联合调研组,于3月20—29日到大庆油田开展了集中调研,总结宣传大庆油田先进经验。其间,听取了大庆油田关于生产经营情况和思想政治工作专题报告,深入1205钻井队、采油43队等19个基层单位实地考察,分别召开了领导干部、政工人员、劳动模范、科研人员、一线员工、老员工等14个座谈会,与200多人进行了访谈。

《新世纪新阶段大庆油田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肯定了大庆油田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8个重要举措和10个基本方法。

大庆油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8个措施,一是紧紧围绕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切实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领导,确保大庆油田始终沿着中共中央指引的正确方向健康发展;二是紧紧围绕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振奋干部员工精神,激发干部员工干劲;三是紧紧围绕构建和谐企业,着力解决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问题,维护国家和油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建立维护稳定工作机制;四是紧紧围绕培养和造就铁人式的员工队伍,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使干部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创业激情,为油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五是紧紧围绕提升油田管理水平,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六是紧紧围绕激发员工创造性、积极性,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评先创优活动,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七是紧紧围绕夯实企业发展根基,全面加强“三基”工作,促进油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八是紧紧围绕长效机制建设,构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化、科学化、制度化。通过这些有效措施,油田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党团员、班组长和先进模范人物共同参与,面向生产经营全过程,覆盖企业全体员工,全方位、全天候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10个基本方法主要有:灌输教育法,即“带着问题学,找到答案干”,用学以致用检验理论学习效果;主题活动法,即“贯穿主线,频道不换”,用主题教育推动改革发展实践;理念引领法,即“智慧源于群众,创造来自基层”,用先进理念引领管理行为;领导示范法,即“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员工看”,用领导表率带动员工;典型引路法,即“评比选树立标杆,人人身边有样板”,用典型示范领跑队伍;自我教育法,即“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感动身边人”,用自我教育激发员工内在动力;案例剖析法,即“把小事看大,把大事抓透”,用案例剖析解决思想问题;人文关怀法,即“企业以人为本,人以企业为家”,用人文关怀凝聚员工;载体推动法,即“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用创建活动推进党支部建设;阵地渗透法,即“网络连一线,报纸送万家”,用现代传媒扩大思想教育覆盖。

2007年,中宣部将大庆油田作为喜迎十七大重大典型,联合国资委组织中央新闻媒体,集中采访报道大庆油田在新的时期继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和鲜活经验。

5.明确战略任务,继续为国家做高水平贡献

当前,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石油工业发展,对大庆油田新时期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决心举全集团之力,确保大庆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油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都为大庆油田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大庆油田改革发展在实现原油持续稳产、投资成本、整体协调发展、和谐稳定等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既是大庆油田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既是持续稳产期,也是结构调整期;既是基础发展期,也是战略跨越期。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按照上级领导指示精神,经反复研究,多方论证,确立了大庆油田“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任务,以加快科技创新为主导,以优化调整结构为重点,以构筑整体优势为目标,高举大庆红旗,弘扬大庆精神,全面打好新时期新会战,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开创油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创建百年油田”,作为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丰富的实践内涵。原油持续稳产,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纲领,大庆油田各项业务都要立足确保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来展开,各项部署都要落实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上来。整体协调发展,是重组整合后新的任务要求,要加强一体化管理,构筑整体发展优势。构建和谐矿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文明城市在环境工程、设施配套、物业管理、小区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结合油田矿区的实际,制订和谐示范矿区建设的标准及实施规划,指导和推进矿区建设工作。创建百年油田,是大庆油田发展战略的总目标,这一阶段重点是推进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工程技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科技创新“五大基地”建设。

二、大庆油田主要成就

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大庆油田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油田整体呈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50年的建设成就有:

(一)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的“三个第一”。即原油产量第一,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20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上缴利税第一,累计上缴各种资金1.6万多亿元,2000年以来连年位居中国纳税百强企业榜首,从2005年起实现利润超过1000亿元,占中央企业的10%以上;油田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从1976年开始,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持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二)实现了勘探开发主营业务的健康发展。石油勘探迎来第3次储量增长高峰期,连续4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特别是外围盆地勘探实现历史性突破,在海拉尔盆地提交石油探明储量1亿多吨,并收购了与海拉尔同属一个盆地的蒙古国塔木察格3个区块,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已成为大庆长垣以外重要的战略接替区。油田开发在高含水后期继续保持高水平,主力油田水驱自然递减率控制在9%以内,外围油田年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三次采油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000万吨水平,累计产油达到1亿多吨,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

(三)提升了工程技术服务等相关业务的创效能力。工程技术服务快速发展,形成了年钻井6000口以上、年产能建设500万吨的配套施工生产能力,并有多支队伍进入国内外市场,外部市场年收入达60多亿元,形成了大庆钻探、大庆建设等工程技术品牌。

(四)形成了一整套世界领先的核心主导技术系列。验证发展了陆相成油理论,创造了世界领先的勘探开发技术,累计取得科技成果7900多项,其中国家级120多项、省部级640多项,获国家专利1800多项。其中火山岩勘探技术系列、分层开采、三次采油、水淹层测井解释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调整井钻井完井技术和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

img93

大庆油田进行三次采油的萨中Ⅱ聚合物配置站

平。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把“陆相成油理论和应用”,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共同誉为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

(五)开辟了企业发展新的业务领域。2002年,勘探发现了远景储量规模达1万亿立方米、中国东部陆上最大的天然气田,现已提交探明储量2800多亿立方米。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大庆“油气并举”的新格局,对于平衡中国天然气市场宏观布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俄油”引入大庆,已累计进口俄油2700多万吨,这在大庆原油产量战略调整的情况下,对持续带动石化炼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六)探索了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积极探索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有机融合,建立完善油公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行工程技术服务专业化运作,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迈出了坚实步伐。2007年12月,大庆油田荣获首届中国工业大奖。

(七)建设了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矿区。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全面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支持城市公共建设,承担和参与了萨尔图区铁西平房区拆迁改造工程、大庆路二期工程、萨尔图机场高速等几十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绿化和文化建设工程,新建改建了铁人广场、油田广场、石油广场等30多处文化广场(绿地)和社区休闲场地,使油田矿区和城市建设有了迅速发展,促进了大庆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共同进步。

(八)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认真履行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先后同地方合资合作开发了21个外围油田,2000—2008年累计向省市纳税786亿元,分别占省、市税费总额的65%和85%,极大地推动了周边市县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肇东、双城、安达、肇源、肇州、杜蒙等成为“财政强县”提供了强力支撑。

(九)培育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大庆油田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培育形成了以“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大庆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为革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技术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内涵铁人精神,以及“两论”起家,“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五条要求,“三个面向、五到现场”,“三基”工作基本经验,岗位责任制和“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的思想政治工作“两抓”基本方法等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并涌现出以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树立了大庆石油工人的光辉形象。

(十)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进行。多年来,大庆油田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为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庆,普通小学生或许不知道某个电影明星的名字,但一定对王进喜、王启民等人的先进事迹如数家珍。穿行大庆市区,人们常常会与“铁人”不期而遇。以铁人命名的广场、公园、学校、道路等有30多处;铁人雕像、会战群雕等一批景观已成标志性建筑;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油田历史陈列馆等近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年接待量100万人次,使人们时时处处受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教育和滋养。这不仅提升了油田职工的整体素质,也促进了大庆市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庆市坚持典型引领,注重在教育中培养先进典型,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薪火相传。在学习中强化,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新领导班子上任、积极分子入党、青年入团、学生入校的必修课,组织“老会战宣讲团”、“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报告团”进机关、企业、社区、军营、学校广泛宣讲,使之深入人心。

三、大庆油田基本经验

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转发了《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通知》指出:“大庆油田的经验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是具有普遍意义。”《报告》中总结了大庆会战的9条基本经验,即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企业必须革命化;高度的革命精神与严格的科学精神相结合;现代化企业要认真搞群众运动;认真做好基础工作,狠抓基层建设;领导干部亲临前线,一切为了生产;积极培养和大胆提拔年轻干部;培养一个好作风;全面关心职工生活;认真地学习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概括大庆基本经验时指出:“这个油田的建设,是学习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典范。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两论’起家,就是通过大学《实践论》和《矛盾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这个油田的建设,也是大学解放军、具体运用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经验的典范。这个油田的建设,自始至终地坚持了集中领导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高度革命精神同严谨科学态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技术革命和勤俭建国的原则,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的要求。”

1981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转发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的通知中,肯定了《报告》对大庆基本经验的分析和看法。《报告》中指出:“大庆油田在生产建设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其中最可贵的,是他们从油田的实际出发,认真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在实际斗争中培育出来的大庆精神。”“过去我们靠这种精神,甩掉了石油工业的落后帽子;今后还要靠这种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庆油田还在其他许多方面,为我国工业生产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坚持思想领先的原则,深入细致地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的经验;他们坚持学习铁人王进喜,年年进行总结评比,选模范,树标兵,以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带动整个队伍革命化的经验;他们坚持科学态度,掌握第一性资料,加强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的经验;他们依靠职工管理企业,重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发扬政治民主、技术民主、经济民主,坚持‘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他们提倡领导机关和后勤部门面向基层,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经验;他们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生活,组织职工家属因地制宜地发展农副业生产和创办集体福利事业的经验,都是十分可贵的。这是大庆油田广大干部、工人和职工家属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晶,应该加以肯定。”

1989年9月26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康世恩在全国石油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庆经验最可贵之处在于: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队伍建设放在第一位。②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③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全面体现和保证工人当家作主的地位,充分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④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智慧和作用,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下,攀登科学技术高峰。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宁愿自己多吃点苦,也要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

1989年9月2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王涛在庆祝大庆油田发现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大庆油田30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发展石油工业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光大。第一,学习大庆顾全大局、多作贡献的爱国主义思想,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第二,学习大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企业管理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第三,学习大庆坚持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第四,学习大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坚持用铁人精神培育和建设符合‘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要求的职工队伍。第五,学习大庆加强党的建设经验,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

大庆油田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贡献的巨大的,他们在生产建设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其中最可贵的是创造出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著名的大庆石油会战,是几代大庆人和全省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基本内涵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大庆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铁人精神是对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崇高理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体现出中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国石油人的传家宝。其主要内容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早已被中共黑龙江省委肯定,被全省人民所认可,在全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得到大力的继承和发扬。

进入新时期,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经验,就在于大庆油田始终做到了“六个坚持”,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职工头脑;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科技创新;坚持立足基层,抓实“三基”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当前,大庆油田正在全力以赴进行百年油田建设。大庆的百年油田,是一个以本土勘探开发为基础,以海外业务为补充,以技术、人才、文化为支撑,具有强劲竞争力、成长力、生命力的百年企业。它有时间的概念,又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概念;指的是油田开发,又不局限于油田开发。它强调开采时间的延续,更强调业务空间的拓展;强调开发水平的攀升,更强调经营业绩的有效;强调油田的百年生产,更强调企业的百年成长。展望未来的大庆油田,到2015年,在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基础上,加快天然气业务,产气量达到50—60亿方以上;加快对俄罗斯石油贸易海外资源勘探开发,进口俄油量达到1200—1500万吨以上,海外份额达到200—300万吨;页岩油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这样,到2060年油田开发建设100周年之际,油气当量保持在2000—2500万吨,国际贸易加上份额油气当量可保持在1500—2000万吨,继续在国家能源供应中保持较大比重,大庆油田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工程技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科技创新“五大基地”。2021年以后,大庆油田主要依靠技术、管理、人才和文化优势,实现由资源型企业向具有强劲竞争力、成长力、生命力的综合性公司的根本性跨越,成为一个业务结构优化合理,综合实力显著上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员工群众安居乐业的百年企业。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于海龙 王德伟 张旭 李昊泽执笔 孙庆海统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