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主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主要经验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历史表明,只有始终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使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相互促进,在不断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

二、中国共产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主要经验

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

(一)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根据。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和中国人民的根本要求,依据发展变化的实际,明确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目标和任务,不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指明前进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转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紧紧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历史表明,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的总趋势,科学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实际和人民愿望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党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引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党的历史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为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创造条件,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党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牢固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确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各方面改革全面推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做好工作,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立足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要求,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历史表明,只有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拥护;只有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只有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关乎党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的时代高度,观察和思考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党提出并一以贯之地贯彻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够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更好地承担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这些具有创新性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历史表明,只有不断实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与时俱进,我们党才能找到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正确道路和科学方法,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四)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衡量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先进,要放到具体的历史实践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其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实际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只有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来确定党的中心任务,并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使党的先进性得到切实体现。

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成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党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键是要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来不断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先进性也集中体现在领导人民通过改革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应当成为解放思想的模范、促进发展的模范、求真务实的模范、开拓创新的模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历史表明,只有始终围绕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才能使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相互促进,在不断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保证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成立时仅有50多名党员的党,发展成为现在拥有371.8万个基层党组织、7593.1万名党员、在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科学地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总要求。党通过健全党的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整顿党的组织、改革党的领导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中某些不适应的环节、贯彻执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党通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面对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清醒地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制度建设和党内监督,严肃党的纪律。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普遍加强。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继续保持和体现着先进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中外历史经验,进一步强调要汲取和借鉴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因丧失先进性而导致失去执政地位的教训,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用改革的精神完善自己。党着眼于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党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集体领导,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不断推进了党的先进性建设。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上述经验的取得,是我们党80多年来不懈探索的结果。“这些宝贵经验来之不易,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必须十分珍视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99]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285页。

[2]《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9页。

[3]《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16页。

[4]《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0页。

[5]《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3页。

[6]《列宁选集》第4卷,第626页。

[7]《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卷,第129页。

[8]《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9]《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7页。

[10]《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55页。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04页。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27页。

[13]《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6页。

[14]《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6页。

[15]《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第54页。

[16]《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28页。

[1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24页。

[1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第78页。

[1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献》,第80页。

[2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1页。

[2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6页。

[2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第3页。

[2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9页。

[2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465页。

[25]《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6页。

[26]《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4页。

[27]《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8页。

[28]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

[29]《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2页。

[30]《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4页。

[31]《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第26页。

[3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8页。

[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7页。

[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6页。

[35]《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8页。

[36]《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81页。

[37]《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09页。

[38]《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153页。

[39]《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20—221页。

[40]《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6页。

[41]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45页。

[4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64—665页。

[43]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第1969—1970页。

[44]《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7—48页。

[45]《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7日。

[4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91页。

[4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2页。

[48]《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7页。

[49]《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15页。

[50]《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4页。

[51]《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页。

[52]《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231页。

[5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

[5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

[5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4页。

[56]《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2页。

[57]《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53页。

[5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页。

[5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第13页。

[60]《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第15页。

[61]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0—41页。

[62]全国党建研究会、中央组织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版,第161页。

[6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7页。

[64]《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页。

[6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381页。

[66]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67页。

[6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128—129页。

[6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党的建设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5—239页。

[69]《十六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创新局面》,《人民日报》2007年7月13日第1版。

[70]《人民日报》2007年7月13日第1版。

[71]《人民日报》2009年7月2日第4版。

[72]《人民日报》2009年7月2日第4版。

[7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人民日报》2006年7月1日第1版。

[74]《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8页。

[75]《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8页。

[7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3页。

[7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57—966页。

[78]《人民日报》2002年9月2日第1版。

[79]《人民日报》2008年12月5日第1版。

[80]《人民日报》2008年7月1日第2版。

[81]《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4页。

[82]《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69页。

[8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12页。

[8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512页。

[8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514页。

[8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513页。

[87]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513—514页。

[88]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1页。

[89]中共中央组织部:《200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人民日报》2009年7月2日第4版。

[90]《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8—1439页。

[91]《邓小平文选》第2卷,403页。

[92]《邓小平文选》第2卷,403页。

[93]《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24页。

[9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11页。

[95]参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72—877页。

[9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

[97]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中央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2页。

[98]《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3页。

[99]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