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9年我国引进国外遥感技术并首次应用于农业,标志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开始;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开通运行,标志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迈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_现代农业经济发展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业信息化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1979年我国引进国外遥感技术并首次应用于农业,标志着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开始;1994年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开通运行,标志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迈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1.农村信息网络平台初具规模

农业部建立起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站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全国有3100多家农业网站与此建立了链接,其日均点击率在全球农业网站中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农业部。全国31个省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全国有40%以上的乡镇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上网的计算机有1.7万多台。覆盖省地县乡的农业信息化网络体系初具规模,并以此为基础,正在逐步健全农村产品检测预警系统、市场监管系统和农村市场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等三个应用系统。

2.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村村通电话”工程完善了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到2006年底,全国能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了98.9%,有24个省区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电话,电视普及率也达到了108.6台/100户,“村村通宽带”工程也在一些地区开展起来。

3.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在全国推广实施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农业信息入户项目中,建设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使信息服务检索化、立体化、形象化。各地创造出“百万农民上网工程”、“电波入户”、“信息公告栏”、“信息下乡”、为农服务热线等多种信息服务模式。

4.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不断加强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已在农业、畜牧、水产、农垦等领域形成近40个比较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并建立了内部信息共享机制。从2002年开始启动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监测预警工作,适时对国内外市场供求走势进行分析预测。从2003年开始面向社会推出《农业部经济信息发布日历》制度,定期发布各行各业信息,目前全国4万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万个农村合作中介组织、95万个农业生产经营大户、240万个农村经济人都可以得到农业部门的信息服务。“一站通”供求信息联播系统覆盖全国93%的县,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