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谐教育教学要把握好六个关注

和谐教育教学要把握好六个关注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可以说,没有和谐的交往与互动,就没有很好地进行教学。一般来说,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建构和谐互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产生自信心和归属感的基本条件。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更能彰显爱心。

和谐教育教学要把握好六个关注

刘荆理

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主要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可以说,没有和谐的交往与互动,就没有很好地进行教学。但是当前课堂中仍然存在着一种“师动生不动”的现象,分析起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行为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要么偏难,要么偏易,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早在1983年,极端建构主义代表人物格拉赛斯费尔德就指出:“我们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看作是个人建构自己经验的产物,教师的作用将不再讲授'事实',而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在特定领域中建构自己的经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要借助知识的传输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心智的培育者,承担着对来自书本、社会实践的知识经验进行筛选、加工、整理、讲解、传授,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目标。

二、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一般来说,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建构和谐互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产生自信心和归属感的基本条件。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仍是配角,教师叫干啥就干啥,配合老师完成教案上已写好的教学过程。显然这与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以学生为本”,“让每个个体的潜能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要克服这些不良现象,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次有梯度地设计思考题和练习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好中差生都学有所获。

三、要关注师生互动的实质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把握师生和谐互动的实质,首先要明确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让他们“要思维”,而且“会思维”。通过启发、引导、鼓励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学什么”和“怎样学”。其次,增强互动形式的多样性。教学过程是一个“立体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下的“一言堂”将改为“众言堂”,学生活动是“多向”的信息交流,既要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同时也要增强学生间的交往机会,使交往的模式呈现出多方位的、共同发展的、和谐互动的特点,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四、要关注师生情感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只有将教师的情感与知识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协同发生变化。“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赞许的语言、一个得体的动作,都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愉悦与满足,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反思当前的师生互动,或多或少都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教师关注的仅仅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其他方面不重视,致使课堂人文气息缺乏,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客体。因此,建立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来优化学生的心境,教学定能事半功倍。

五、要关注学困生,学会欣赏学生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我们应细心地探索学困生这个世界,审时度势,掌握火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何在学困生身上找到闪光点,点燃心灵的火花,化缺点为优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最关键的。闪光点在开始的时候也许是最微弱的、细小的,但作为教师要努力去捕捉、去发掘,使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出来,并把它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教师要善于变换自己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学会欣赏学生。要善于设计多种情境和机会让学生能“表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尽量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和满足;要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有关活动要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参加,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在成功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使他们完全成为和谐教育的一分子。

六、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用爱心和耐心去叩响学生的心扉

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更能彰显爱心。爱心和耐心的浇灌可以使枯树泛绿、萎花吐蕊,可以使莘莘学子开启幽闭的心灵。如是,就可以创造轻松、“不戒备”的沟通氛围,教师的爱心可以使自己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在学生心里扎下根,学生会视教师为朋友,为教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而正是这种在爱心和耐心的感召下自然朴素的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使教师能准确详细地掌握学生某个阶段的现实诉求,从而为做好学生下阶段的思想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教育更加和谐。

作者:旬阳县吕河初级中学副校长,中学副高职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