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老师顶牛

同老师顶牛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天,国文老师要学生们认真阅读胡适《尝试集》中的作品,并写出心得体会。同学们都知道老师是胡适的崇拜者,无不满口赞美胡适以讨老师欢心换得好评和高分,只有华罗庚一声不吭地托着腮帮子沉思。于是就跟老师讨论:“倘若老师只许赞颂周公旦,那题目就应当叫做“周公诛管蔡颂”。既然是‘论’,那就应允许学生自由议论,允许有不同写法、不同说法。”老师沉默了,深深地记住了这位学生。

跟大师较劲 同老师顶牛

华罗庚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但他幼时反应并不敏捷,村镇上有人叫他“呆罗罗”。他6岁时上了本镇的小学,12岁入县立初中。初二前算(数)学成绩并不出色,还得过“不合格”。他成名后,有人问起这事,他坦诚地作了自我批评:“我小时候是很贪玩的,常常逃学去看社戏。”我们知道,“贪玩”倒不是华罗庚的本意,“逃学”的主要原因是他小时候的爱好不在算学而在国文。

他的国文是很棒的。有一天,国文老师要学生们认真阅读胡适《尝试集》中的作品,并写出心得体会。《尝试集》是胡适先生在1920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他主张凡事要“尝试”,所以把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诗句“尝试成功自古无”改为“自古成功在尝试”,并以“尝试”做书名,还特地加了这个“诗序”作为说明:“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此言未必是。我今为之转一语,自古成功在尝试。”同学们都知道老师是胡适的崇拜者,无不满口赞美胡适以讨老师欢心换得好评和高分,只有华罗庚一声不吭地托着腮帮子沉思。老师问他想什么,他照直回答:“‘诗序’逻辑混乱,不堪卒读。”老师惊讶地呵斥:“文学大师会有逻辑混乱吗?”

华罗庚看着脸色难看的老师,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句意是一试就成功是没有的;第四句中的“尝试”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的成功尝试,句意是说没有经过尝试哪会获得成功呢?两个概念不同,各有各的道理。胡适先生不该混淆概念,否定别人。

旧波未平,新浪又起。这一天,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周公诛管蔡论”。题目中说的是周朝初期曾经发生的故事:周武王因病去世,儿子姬诵继承王位(史称成王),这位小国王年仅13岁,因此就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摄理政事。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眼看周公旦代行天子职务,心里很不服气,就伙同武庚等一起造反,结果失败了,被周公旦处死。

一般来说,就这样的历史故事命题作文,一般人的写法都是顺着历史既定的说法,骂管叔鲜、蔡叔度作乱,赞扬周公旦平乱有功,但华罗庚没这样做“顺水文章”,却说了周公旦的“坏话”。这下可把老师惹火了,责骂他“污蔑圣人”。面对这样的历史成见和武断专横的批评,华罗庚心里很是不服,忍了忍,想了想:老师是需要尊敬的,但道理还是要说明白的。于是就跟老师讨论:“倘若老师只许赞颂周公旦,那题目就应当叫做“周公诛管蔡颂”。既然是‘论’,那就应允许学生自由议论,允许有不同写法、不同说法。”是啊,他说得入情入理。老师沉默了,深深地记住了这位学生。

多么有趣,20多年后,这位老师跟出了名的华罗庚当面倾吐了肺腑之言:“我早就看出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心灵悟语

我们在老师面前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这样我们也就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img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