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强秦商鞅①变法

为强秦商鞅①变法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他侍奉秦国受封于商、於(yū)之地,就以封地为姓,称为商鞅。孝公接见了公孙鞅,与他交谈国事,两个人在席间相谈。孝公重用公孙鞅后,想要推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提出非议。秦孝公变法的命令已经写好,但他怕失信于民而不敢公布。这样,就表明新法没有欺骗,于是秦孝公颁(bān)布了变法命令。种种法令不断推行,公孙鞅变法的成效越来越显著。

为强秦商鞅变法

(一)

秦国的商鞅变法在历史上十分有名,这里面也有很多故事。

商鞅本是卫国的庶出公子,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后来他侍奉秦国受封于商、於(yū)之地,就以封地为姓,称为商鞅。

公孙鞅这个人年轻时十分好学,当时的儒、墨、道、法各家学派都懂,而且才华横溢。后来,他到了魏国,魏国的丞相任用他做中庶子的官。魏相公叔座是一个忠臣,他觉得公孙鞅的才华出众,就准备向魏惠王举荐。可还没等举荐呢,公叔座就得了重病。魏惠王对他非常重视,亲自去探问他,问道:“你如果病重了那么国事将怎么安排呢?”

公叔座一看时机正好,就说了出来:“我身边的中庶子公孙鞅年龄虽小,但这个人有奇才,望国君能够重用他,用他来治国。”

魏惠王冷笑几声,没作什么表示。公叔座看魏惠王没有重用公孙鞅的意思,就趁魏惠王要回去的时候,叫退其他人,对惠王说:“君王既然不任用公孙鞅,就必须杀掉他,让他到外国去必留后患,千万不能放他出境。”惠王点头答应了,就离开了公叔座的家。

公叔座见惠王走了,连忙召见公孙鞅,对他说:“王刚才问我,假如我不行了,可以任用谁担任相国?我推荐你,但是王没有答应。我就先忠君后爱臣了,在王临走时对他说‘假如您不重用公孙鞅,千万不能让他出了魏国境内,一定要杀了他。’王答应我了。所以你还是快走吧,迟了恐怕就要被抓了!”

公孙鞅笑了笑,看着公叔座说道:“不必担心,王既然不答应你重用我,自然也不会听你的话来杀掉我的。”他果然没有离开魏国。

魏惠王回到宫中对他左右的人说:“公叔座病得多厉害!他已经病得糊涂了,竟然要我把国政交给乳臭未干的公孙鞅!这种事情他也想得出来!”

待公叔座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国在广招贤才,以继承秦穆公的霸业。他就西行到秦国,凭借孝公的宠臣景监的关系,求见孝公。

孝公接见了公孙鞅,与他交谈国事,两个人在席间相谈。结果公孙鞅在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说着,而对面的孝公早已经昏昏欲睡。谈话结束后,孝公非常生气,他找到景监,气势汹汹地说:“你的宾客是一个狂妄的人,这样的人我是不会任用的。”景监连连低头,不敢正视孝公。回去后,他找到公孙鞅,责备他说:“你与君王说了什么,怎么惹他生气了呢?”公孙鞅说:“我向君王说为帝之道,结果他听不进去,对我讲的也不能心领神会,你再给我一次机会晋见君王吧。”

不久,景监又帮公孙鞅找了一个机会,结果公孙鞅发现孝公仍是提不起兴趣,话题仍没能切入孝公的心里。结束后,孝公又开始责备景监,景监回去又责备公孙鞅,公孙鞅说:“我向孝公说为王之道,他没有接受,您再帮帮忙,请孝公接见我吧。”

公孙鞅又第三次晋见孝公,孝公觉得他不错,两个人交谈得很开心,但是孝公仍然没有任用公孙鞅的意思。交谈结束后,公孙鞅离去,孝公转过来对景监说:“你的宾客不错,我可以和他交谈国家大事了。”公孙鞅听后说:“我向孝公说为霸之道,他听了很合心意,就决定采纳我的建议了。如此看来他一定会再见我的。”

果然没隔多久,孝公就又要见公孙鞅,这次两个人谈得非常投机,孝公几次都把桌子和座位向公孙鞅靠近,就这样谈了几天,都不知厌倦。公孙鞅回去后,景监非常纳闷,问他:“这次你和君王谈了什么,怎么能够猜度(duó)到他的心意,令他这般高兴?”公孙鞅说:“我向国君说:‘行帝王之道来治理秦国,功德可与夏、商、周三代盛世相提并论。’而国君听完,说:‘那太久远了,我是不能等到,而且贤能的国君都应该在他们当政之时有建树,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郁郁地等待几百年才能成就帝王之业呢?’所以我就以强国之术向他述说,国君很是高兴,但这样却难以与殷、周的德治相比了。”

自从这次谈话过后,孝公非常器重公孙鞅,不久就重用了他。

(二)

孝公重用公孙鞅后,想要推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提出非议。他心里非常矛盾,犹豫不决。公孙鞅就劝他说:“君王不必再犹豫,左右为难绝对干不出惊天动地的事,犹豫不定就很难在事业上取得建树。圣人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必墨守成规;只要他所做的事能够给国家带来富强,给人民带来富足,就不必遵循古礼。”

孝公点头称是,说:“好!”

于是,孝公就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开始草拟并执行变法的命令。

秦孝公变法的命令已经写好,但他怕失信于民而不敢公布。为了取得民众信任,商鞅想出一个主意,他在城南立了三丈的木杆,出告示说:“能把杆从城南移到城北,赏金十斤。”结果人们只是在那里观望,没有人动,于是就增加到五十斤。这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说:“我移!”他扛上那木头从城南走到了城北,结果很多人围观,大家都要看这诺言是否兑现。结果那个人当时就得到了奖赏,而有很多人后悔不已。这样,就表明新法没有欺骗,于是秦孝公颁(bān)布了变法命令。

但是刚开始的一年中,民众们都到国都说新法令不方便,怨声载道。正巧那时候太子犯了法,但太子要继承王位,他不能受刑,就把太子的师傅公子虔(qiún)处以刑罚、太师公孙贾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没有不惧怕的,人们都在胆战心惊地接受新法令。

法令实行了十年,秦国发展相当迅速,国家富强,百姓安乐,路不拾遗,山中也不再有盗贼出没。百姓们勇于军功,连私人的恩怨打斗也减少了,无论乡镇还是城市都秩序井然。开始时很多反对变法的人,如今也来说变法的好处了。公孙鞅则说:“这些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迁到边疆去了。从此,秦国人遵守新法,再也没有人敢议论新法令了。

这时公孙鞅在咸阳修筑了高大的门阙(què)和宫廷,把秦都从雍州迁到咸阳。又向民众下命令:父子兄弟禁止在一个屋子里居住,把从前小的都邑合并为县,每县设有县长和县丞。之后他又开辟耕地,把从前的阡陌(田间的小道)和聚土的疆界都除掉,一律改为耕地。种种法令不断推行,公孙鞅变法的成效越来越显著。过了几年以后,秦国富强,周天子赐祭神的肉给孝公,诸侯都来祝贺。

第二年,齐国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打败魏国,俘虏魏国的太子申,杀死魏国的将军庞涓。第三年,公孙鞅劝孝公说:“秦国和魏国,就像人患了心腹的疾病,这病非除去不可。到时候不是魏国兼并秦国,就是秦国兼并魏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魏国处在险阻山岭的西边,建国都在安邑(今山西夏县),与秦国以黄河为界,占领崤(xiáo)山的有利形势,一有机会就会向西侵犯秦国,否则只能向东扩展土地。而您现在这么贤圣,秦国在您的治理下强盛了,而魏国去年被齐国打得大败,诸侯都反对它,它现在正是众叛亲离的时候。我们趁这个机会向他们出兵,一定可以打败他们。这样魏国抵挡不住,必定向东缩,魏国东迁,秦国便可占据黄河、崤山的险固地势,东向控制诸侯,大王成就大业的机会到了!”

孝公认为很有道理,就派公孙鞅率军攻打魏国,魏国也派公子卬(áng)率军反击。两军相持对峙,公孙鞅就修书一封给魏公子说:“当初我与公子是好朋友,现在彼此又是两国的大将,实在是不忍自相残杀。不如我们见面谈判,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饮酒叙旧,然后各自退兵,岂不更好?”

魏公子同意了。于是两方会见,签订盟约。仪式完毕,在饮酒时,公孙鞅所埋伏的穿甲武士突然袭击,俘虏魏公子,并且又趁机攻打魏国军队,把他们彻底消灭,胜利班师回国。魏惠王的军队屡次被齐国和秦国的军队击败,国内已经非常空虚,国力也日益削弱,非常恐惧。

于是,他赶紧派使者到秦国讲和,割让黄河以西的土地给秦国。这之后,魏国只好把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魏惠王后悔不及,不禁长吁短叹地说:“当初没有采用公叔座的话,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公孙鞅击破魏军回国,秦国将商、於两地十五个都邑的封地封给他,封号为商君。但是,他的那些背信弃义的行为,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这为他自己埋下了一个很大的祸根。

(三)

在公孙鞅推行的新法里,有一条是“或十家相互担保,或五家相互监视”,这样就可以联名举报奸犯,也不会有人包庇,其目的是实现他的新法。但是到最后却被他的对手所利用,反而把他自己给害了。

公孙鞅在秦国做了十年的丞相,由于推行新法,上上下下得罪了不少人,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有很多人都对他不满。有一次,他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找到赵良,对他说:“通过孟兰皋的推荐,我们有幸相识,现在我想和你交朋友,不知你是否愿意?”

赵良说:“我怎么敢有这种奢望呢?孔子曾说:‘举用贤能之士,使其发挥特长,就会有很多爱国忧民之士前来辅佐;但是任用不贤能的人,连原来能成王业的人都会引退。’我不是一个贤能的人,所以实在不敢从命。”

“我还听人说:‘不该占据那个爵位而占据那个爵位的叫贪位;不该享有名声的却享有名声叫贪名。’像我这样的人如果接受你的好意,恐怕就有‘贪位’、‘贪名’的嫌疑,所以我不敢从命啊!”

公孙鞅见赵良拒绝了自己,心里很不好受,就问:“你对我治理秦国感到不满吗?”

赵良说:“能听到别人说反对话的叫耳朵好;能查出自己的问题叫眼睛亮;能够战胜自己的弱点叫坚强。虞、舜曾说‘自己认为自己卑下是高尚的’。您如果照虞、舜这种谦卑道理行事,就不必再问我了。”

公孙鞅对赵良这番话根本听不进去,就说:“当初,秦国还在保存戎翟的旧俗,父子兄弟没有上下之别,还同室居住。现在我已经改变了他们的习俗,国人懂得男女有别。我建筑门阙,像鲁国、卫国的门观一样。你看我治理秦国,与那五羖(gǔ)大夫百里相比,谁更能干?”

听了公孙鞅的话,赵良就知道他心里想的什么。于是他摇摇头,十分无奈地说:“一千张羊皮也抵不上一头狐狸的腋毛,一千个点头附和的人也不如一个敢于直言争辩的人。周武王时有很多直言之士,结果国家兴旺昌盛,商纣王却因为暴戾而使群臣不敢直言,到最后国破人亡。如果您认为周武王是对的,商纣王是错的,那么请您让我整天直言进谏。如果我这样做了,能够不受惩罚吗?”

公孙鞅听赵良如此说,心里非常高兴,他说:“俗话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我向您拜师求教,您就不要拒绝了吧。”

赵良说:“五大夫百里是楚国的乡下人,他听说秦穆公是个贤能的君王,就要去求见秦穆公。可是,他很穷,根本就没有到秦国的费用。他就把自己卖给秦国人做奴隶,身穿粗布衣,喂牛干重活。一年之后,秦穆公听说这件事,就把他从喂牛的地方请出来,并且重用他,其官位凌驾于其他百官之上,秦国没有人敢埋怨。”

“百里担任秦相六七年。对外,他向东讨伐郑国,又三次拥立了晋国的国君,制止了楚国北侵;对内,他颁布教令,巴国前来进献贡品,秦国的恩德施行于诸侯。各个戎国也十分臣服,由于听说百里的政绩,都来叩关求见。”

“他非常严格要求自己,劳累了也不坐车,溽(rù,闷热)暑时也不张伞。在国内行走,也没有跟随的车队,也不携带武器。他的功名早已记在史册,他的德行被后世流传。五大夫死的时候,秦国男女无不痛哭流涕,孩子也不再唱歌谣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五大夫的德行。现在你之所以见到秦王,只是因为你是秦王宠臣景监的门客才被引见,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作为秦相,不以百姓利益为重,却大筑门阙,这是谈不上什么功绩的。对太子的老师施加墨刑,用严刑酷法来伤害百姓,这已经在无形中积仇怨、蓄祸患了!教令要求百姓,比国君的命令还要深刻;现在百姓们服从教令,比服从国王的命令还要迅速,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你还用诈术建立权威,对魏公子不义,擅自篡改国君命令,这也谈不上什么教化,对百姓是一种愚弄。更严重的是你又自比国君,南面称‘寡人’,每天都在罗织秦国贵公子的罪过。《诗经》说:‘看那老鼠都要有礼貌,而人怎么可以没有礼仪呢?人失去礼仪,倒不如去死!’从这诗句看来,你的作为早就为世人所厌弃。现在,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有八年了!”

“《诗经》说:‘得人心的就兴盛,失人心的就会败亡。’你过去做的事情,并不得人心。你出门,就有穿甲武士的车数十辆,有身强力壮的武士在旁边陪护,还要有手执长矛及短矛的武士在你的车边行走。没有护卫,你就不出门。《尚书》里面说:‘凭借道德的昌盛,依赖武力的灭亡。’你能明白吧?现在你的处境就像早晨的露水,瞬息就要消失,你还想长寿吗?那你何不归还秦王的十五个都邑,到乡野耕田务农、修身养性,再劝告秦王举用贤士、赡养老人、抚育孤儿、尊敬父兄、尊重君子。那样,你自身安全就有了保障,否则你会死无葬身之地。”

商鞅没有想到赵良会说这样的话,就拂袖而去,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五个月以后,秦孝公驾崩,太子即位。从前受到商鞅用刑的人,向公子虔等告发商鞅造反。太子派官吏逮捕商鞅。商鞅逃到函谷关下要住旅舍,旅舍的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对他说:“商鞅的法令规定:旅客住宿要拿证件,没有证件的话,我们会受牵累!”商鞅听了此话,长叹一口气说:“唉!制法的弊病,现在竟轮到了我的身上。”

商鞅就逃往魏国。魏国人对他欺骗公子而打败魏军耿耿于怀,不肯收留他。商鞅想转逃到别的国家,魏国人说:“商鞅这个人是秦国要逮捕的逃犯,现如今他逃到了魏国,我们应该把他送回去。”于是他们逮住商鞅,把他交给秦国。商鞅被带到秦国,又逃回自己的封地,与部属家人发动他的邑兵向北攻击郑国,企图找到出路。秦发兵攻打商鞅,在郑国的黾(miǎn)池擒住了他。秦惠公对他处以车裂之刑,又杀尽了商鞅的家族。

【详细注释】

①商鞅(?一公元前338年):卫国贵族公子,名敬,姓公孙氏,又称卫鞅或公孙鞅。战国时期法家著名人物,其祖本姬姓,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荐,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②乳臭(xiù)未干:臭,气味。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③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dí)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④左庶长: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四种庶长都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驷车庶长则是专门执掌王族事务;四种庶长之中,除了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其余全部是王族专职。

⑤怨声载道: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⑥县丞:地位低于县长,掌管民政和经济。

【知识扩展】

商鞅变法

历史上,商鞅变法共进行了两次。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施第一次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编制百姓,加强刑赏制度,颁布法津规则,制订连坐法。第二,奖励军功,颁行按军功受赏的重新规定给予爵位。鼓励士兵勇猛作战,按军功分爵位,严重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第三,重农抑末,发展农业生产。商鞅把李悝(kuī,商鞅的老师)“尽地力之教”的措施带到秦国,重视农业生产领域。

公元前350年,商鞅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有:第一,废除了井田制,打破过去土地上的界限,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第二,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第三,在全国设置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变法刚开始推行,就遭到旧贵族的强烈的反对。太子的两个老师鼓动太子反对变法,商鞅就处罚了那两位老师,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这样,大家就不敢反对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