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做“老顽童”

不做“老顽童”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李白的功成名就正是因为他后来的执着,他的执着却是感悟于那位磨绣花针的老婆婆。正是这样,青年处长一点点赢得了人心,而老局长却一点一点地失去了长久以来下级干部对他的信任和依赖。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弄清楚,固执并非执着,当以那位老局长为戒,切不可固执己见,死咬住不放,从而变成年轻的“老顽童”。

不做“老顽童”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弄清楚,固执并非执着,切不可固执己见,死咬住不放,从而变成年轻的“老顽童”。

人们常常固执地想得到一些东西,期望过一种认定了的生活,可是一旦持有这种固执的心态,就无法真正自由地生活。

也许,有人会把执着与固执混为一谈,但执着绝对不能等同于固执。执着是一个人在可能的范围内为自己定下奋斗的目标,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样的努力或许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或许要经过许多挫折与磨难、动摇与徘徊,但是由于这个追求的目标并非是不可实现,并非是难于登天,所以只要坚持,也就可能胜利。为我们所熟知的铁杵磨针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绣花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很是惊讶,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来,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但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开始执着地研读诸子百家、背诵历代诗词歌赋,他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诗人。李白的功成名就正是因为他后来的执着,他的执着却是感悟于那位磨绣花针的老婆婆。

这个故事教导了我们,做事情要执着,只要看准了目标,下定恒心,执着追求,就会达到成功。

固执却是一个人事业进步的大碍,没有全面地分析问题就主观地按自己的想法去办事,那肯定是要失败的。聪明人的做法是深思熟虑、反复思考,主观和客观的东西都考虑到,这之后作出的决定才有可行性,成功的几率才更大。

有一位老局长,一生正直不阿,工作上兢兢业业,一直干得得心应手,和同处了几十年的老部下也相处融洽。不料后来单位调来一个年轻的处级干部,年轻英武,做事果断,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表达方式也用得很好,马上赢得了同事们的欣赏。

本来一潭平静的湖水犹如被投入一颗石子儿,又像持久的机械运转体制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应该说工作会开展得更好。可是那位老局长却对新调来的年轻人产生了看法,他觉得他可以忍受青年处长的勃勃英气,毕竟他也想把工作干好,但是很难接受青年处长的建议。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老局长自己认为十拿九稳的工作计划却被青年处长加以修正,虽然方式用得很客气,很礼貌,也不至于使老局长有失脸面,但他却固执己见,武断地驳斥了青年处长的建议。因为按他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老局长觉得自己完完全全是正确的,青年处长没有再和老局长争执,而是私下里在原则范围内开展了自己的工作,结果证明他的观点完全是正确的,而且工作效率比起老局长的看法、计划要好得多。

人都是这样的,当你只是嘴巴说的时候,或许别人只是带着猜测的目光看你,而当你真正做出成绩时,那份功劳是抹不去的。正是这样,青年处长一点点赢得了人心,而老局长却一点一点地失去了长久以来下级干部对他的信任和依赖。老局长真的老了吗?其实不是,只是他的固执之心太重,导致了他工作的失败。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弄清楚,固执并非执着,当以那位老局长为戒,切不可固执己见,死咬住不放,从而变成年轻的“老顽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