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就业和事业

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就业和事业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国家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个人来说,就业是立业之基。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给予了高度关注,家长也对你们的就业充满着期待,所以希望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就业。但这一步总是要走的,所以希望同学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解除矛盾、消除疑虑。一是要警惕求全心理。

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就业和事业

对国家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个人来说,就业是立业之基。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给予了高度关注,家长也对你们的就业充满着期待,所以希望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就业。就业既然是人生大事,同学们可能会面临着种种矛盾,可能会存在着种种疑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一步总是要走的,所以希望同学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解除矛盾、消除疑虑。

一是要警惕求全心理。没有十全十美的职业,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单位。选择职业和单位,应该综合权衡利弊。专业对口、个人兴趣、单位类型、收入待遇、所在区域、人际氛围等,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但又总有一些需要暂时放弃或者放宽标准。待遇高的可能压力很大,专业对口的可能条件较差,自己有兴趣的可能没有能力去做……如此等等。希望同学们在比较的时候,既要比较有形的条件,也要比较无形的条件;既要比较现有的条件,也要比较长远的发展空间。兴趣可以逐渐培养,待遇可以从长计议……

二是要消除观望心理。同学们在就业过程中会有一种观望的心态,希望等到更好的机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希望同学们知道,等待是要付出成本的。第一种是时间的成本。人生本身就是由时间构成的,久拖不决就是浪费时间,也就是浪费生命;第二种是失去优势的成本。长期的犹豫不决,会消磨你的意志,降低你的能力,使你失去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而当你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别人已经积累了经验,打开了局面,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第三种是减少机会的成本。从可能性上来说,再等等也许会有更好的机会;但从现实性上来说,总的就业岗位是固定的,有那么多的人在其中进行选择,所以从概率上来说,时间越晚机会就越少。我并不一概反对等待,而是提醒同学们要权衡等待的利弊。

三是要化解攀比心理。就业中作一些适当的比较是需要的,这也是一个参照系。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面临的机会不同,所以不要盲目攀比。有的同学看到与自己差不多的,甚至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心中不平衡。对这些同学,我在为他们遗憾的同时,赠送他们一句外国的谚语:“鹰有时飞得比鸡还要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比鹰高。”如果你真的是鹰,总会有展翅高飞的时候,你现在的工作就当是起飞前的准备。而如果你在长时间的消极等待中消磨了意志,那当起飞机会来临的时候可能已经飞不起来了。

四是克服惰性心理。个别同学存在惰性心理,完全放纵自己,不想找工作。要知道,长期的无所事事,不仅强化了经济上的依赖思想,而且会使你的意志力、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消磨殆尽,并且降低你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社会发展是很快的,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不断更新的。你无所事事的时间越长,再适应职业要求就越难。

五是缓释受屈心理。最近从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博客上看到一篇文章:《大学生缺的不是工作,是那份坚持》,文中写到了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是“满大街铺天盖地的都是招聘广告”,另一方面是“满大街匆匆忙忙也是无工作的大学生”。文中还写道: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到真正自己一个人独立地去面对社会时,一点点的委屈,一丝毫的打击都承受不了”。所以该文作者认为,“不是工作抛弃了大学生,是大学生抛弃了工作”。[1]希望同学们提高面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真的不满意当然可以重新选择,但那也应该是在审慎思考之后,而不应该情绪化地处理遇到的挫折和压力。

有一句话: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其实,光是有准备的头脑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积极主动的态度,客观务实的思考。

祝同学们获得自己满意的职业!

【评论选摘】

评论一:虽然我们还没有毕业,但是同样受益……

评论二:沈书记的分析,非常受益!当前经济已经回暖不少,工作机会也不断增多,但同时不少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稳定性,整体提高企业素质,确实对毕业生有了新的要求。另外一面,作为毕业生,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对起点的选择也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1984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导致2000年后适龄劳动人口总量下降;而且由于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总量剧增,难免高校毕业生要去基层工作。如此分析,高校毕业生个人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就变得更加突出了。企业为了不再倒下,给高校毕业生提供的是基层底薪工作机会,但是对为了能在高强度经济压力下生存的毕业生而言,如果心态没有调整好,确实很难抉择。

评论三:沈书记,你分析得很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缺少的的确是那份坚持,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大学生难的不是就业,而是那份持之以恒的决心……

【注释】

[1]一哲:《一个当“心”的当铺》,《青年文摘》,2009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