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人与动物的区别谈起

从人与动物的区别谈起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人是“未特定化”的。这固然是一个缺陷,它使人类适应外界环境的自然能力大大低于其他动物。但“未特定化”也是人类的最大财富,它使人类获得了创造性和向世界的开放性,从而能够通过自己所创造的文化来弥补其自然能力之不足,使人类能够成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的意志自由,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从人与动物的区别谈起

日本哲学家柳田谦十郎曾经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当我们把一块肉,放在饿着肚子的狗的面前时,这条狗必定要来抢着吃;但不能说人也一定这样做。根据时间、地点、给肉的人的品格和态度以及同他的关系,不管肚子饿得多么厉害,人不一定要吃这块肉。”[1]

确实如此,如果给肉的人态度傲慢,那可能是一种侮辱;如果给肉的人神情诡异,那也许是一种诱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是不会接受这块肉的。

这一对比体现出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动物的一切都是受其生物本能决定的,它们无法摆脱这种本能的束缚。而人则可以超越生物本能的束缚而获得行动的自主性。人当然也有生物本能,但由于人有意识和意志,可以应用意识来反思这些生物本能,用意志来控制这些生物本能,从而形成行动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就是自由。

从字面含义来说,自由就是自我决定,自己做主。用两个成语来表达,那就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不过这里不是从贬义上使用这两个成语,而是把它们当成中性的词来使用,意思就是“随己心之所欲”,“为己之所欲为”。这种意义上的自由,叫做意志自由,亦即作出选择的能力。饿着的狗不能不吃肉,是因为动物不能“随己心之所欲”,“为己之所欲为”,所以是没有选择的能力的;饿着的人则能够在吃肉与不吃肉之间进行选择,是因为人能够“随己心之所欲”,“为己之所欲为”,所以是有意志自由的。

在历史上,很多思想家都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其他动物都是被“特定化”了的,这种“特定化”就是本能对动物行为的严格控制:饿了就吃,冷了就藏(包括冬眠),遇到威胁就逃,到了发情期就交配生育……每一个物种的特定的器官构造、特定的生物形态,使它们能够适应其特定的生活环境。而人是“未特定化”的。这固然是一个缺陷,它使人类适应外界环境的自然能力大大低于其他动物。可以说,仅仅就人类的生理构造和体质特征来说,人在自然界的生存能力比其他动物要低得多。但“未特定化”也是人类的最大财富,它使人类获得了创造性和向世界的开放性,从而能够通过自己所创造的文化来弥补其自然能力之不足,使人类能够成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见,通过对人与动物的比较,我们可以肯定:人类由于摆脱了动物本能的狭隘束缚而获得了自由。

人的意志自由,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这种自由当然不是人类自由的全部内容,但它是人类自由的基础。人类如果没有选择的意志自由,其他的一切自由就失去了前提和根源。

正因为意志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根本特征,所以有人认为自由不是需要努力追求的目标,而是一个既成的事实。而且,正因为人类有意志自由,人就要对自己自由选择的后果负起全部责任,所以有人认为自由是人生不堪承受却又不得不承受的重负,所以有人要“逃避自由”。

然而自由是无法逃避的。既然意志自由是人类的“天赋”,那么充分地尊重意志自由,正确地利用意志自由,并在意志自由的基础上追求更为广阔丰富的自由,应该是人类的“天职”。

【评论选摘】

评论一:选择与自由其实是一对矛盾体,但是自由和很多其他东西一样,需要“修饰”,没有控制的自由不是真的自由,让我们勇敢而细心地选择自由。呵呵。

评论二:人类因为有意志自由才能相应地产生言论自由等其他自由,一个不错的视角。

评论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看看沈老师的文字,会收获很多,关于人生,关于生活!在这个浮躁又充满诱惑的社会里,留一片净土给自己的灵魂。

【注释】

[1]柳田谦十郎:《自由的哲学》,三联书店,1961年,第9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