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志的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意志的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意志的发展使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向更高级的阶段。反过来说,和意志相联系的认识过程必然是有意性的,所谓有意的感知(观察)、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这些“有意性”,是认识活动中的意志成分。因此,儿童意志的发生、发展意味着认识过程的有意性的发生和加强,这也就是认识过程发展水平的提高。意志是高度发达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动机主从关系的形成也意味着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系统的形成。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的心理机能。意志不同于其他心理过程之最重要特点,是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意识。意志的发展使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向更高级的阶段。

img43

一、意志的发生、发展使学前儿童认识过程的有意性发生和加强

意志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意志过程从确定行动目的时开始,就要有对所面临事物的感知活动。在执行过程中,甚至在确定行动目的和计划时,要运用记忆和想象,要进行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判断推理,等等。因此,意志过程以认识过程为前提。同时,认识过程的有意性也是意志过程的成分。比如,原始的感觉可以是人所意识不到的,但是在意志过程中,人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面临的事物,依赖于意识到的感知。同样,在意志过程中,所依赖的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也必须是自觉意识到的。反过来说,和意志相联系的认识过程必然是有意性的,所谓有意的感知(观察)、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这些“有意性”,是认识活动中的意志成分。因此,儿童意志的发生、发展意味着认识过程的有意性的发生和加强,这也就是认识过程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意志的发生、发展使学前儿童对心理活动的支配调节能力提高

意志是高度发达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意志参与认识过程,就使认识过程有了目的性,使目的支配认识,这样,意志就能对认识过程起支配和调节作用。

意志和情感的关系也是如此。一方面,由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而意志行动是要改变客观事物以达到预定目的,那么,在意志行动中,无论是遇到了外部障碍,还是克服内部障碍,以及目的能否实现,都会引起人积极争取的态度或消极拒绝的态度,即产生情感。另一方面,当在情感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受到意志过程支配时,即可变成行动的动力,去促进人们克服困难和坚持实现目的。

可见,意志又是意识的调节方面。意识使人自觉地提出行动目的、组织行动过程、排除外来干扰。它指引和控制着有目的的行动,支配着其中的各种心理过程。它充分表现了人的心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意志的发生发展使学前儿童能够支配和调节自己的各种心理过程,提高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三、意志的发生、发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系统的形成

意志是成体系的活动。意志的产生和进行过程,包含着复杂的心理结构,这些心理活动成分是成体系的。体系之形成主要决定于行动动机的组织程度。推动人去行动的各种动机,在人的意识中组成一定的等级,其中有较强的动机和次强的动机,有较重要的动机和次要的动机。正是动机的体系决定着人的行动所遵从的目的方向,即按照某种方向行动,而不按其他方向行动。

动机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年龄和不同场合下,动机的等级可以发生变化,主要的动机可能退居次要地位,而其他动机则可能从次要变为主要。但无论如何,意志活动总是与动机的体系相联系,各种动机的斗争以及最终形成的动机主从关系,决定着意志行动的目的和方向。动机主从关系的形成也意味着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系统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