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汉语响彻斯德哥尔摩音乐厅

让汉语响彻斯德哥尔摩音乐厅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颁奖仪式上,丁肇中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慷慨致词,这也是诺贝尔奖设立76年来,首次用汉语发表的获奖演说。这一刻,汉语响彻整个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这一刻,丁肇中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对丁肇中学术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是,在1966年丁肇中重做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实验,那就是测量电子的半径。由此奠定了丁肇中的学术思想特点,即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视实验。

丁肇中,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1976年因和里克特彼此独立地发现一种新粒子,与里克特分享了197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颁奖仪式上,丁肇中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慷慨致词,这也是诺贝尔奖设立76年来,首次用汉语发表的获奖演说。这一刻,汉语响彻整个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这一刻,丁肇中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

丁肇中是华裔美籍科学家,父亲丁观海是工程学教授,母亲王隽英是心理学教授,他们在访美期间,生下了丁肇中,于是丁肇中从小就成了美国公民。出生后两个月,与母亲一起回到中国。由于战争的原因,直到12岁才受到传统的教育。

他童年没有进校受过正规教育,但接触了中国不同省份的文化历史和方言,也聆听过许多常到他家访问的学者的讨论。1949年丁肇中进入台湾地区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3年,他获得福特基金会的奖学金,到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5年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他所领导的马克·杰实验组先后在几个国际实验中心工作。

对丁肇中学术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是,在1966年丁肇中重做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实验,那就是测量电子的半径。丁肇中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物理学家推导出的理论相符合,证实了理论物理学家的结论。因为早在1948年,理论物理学家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得出电子是没有体积的结论。但是到了1964年,实验物理学家经过实验得到电子半径为10~13厘米的实验结果。随后,多个物理学家同样得出电子半径为10~13厘米的实验结果,即得出了实验与理论不相符合的结论。1966年,丁肇中重做这个实验,证明以前那些科学家做的实验结果都错了。后来丁肇中总结这个故事得出的体会是“做实验物理,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由此奠定了丁肇中的学术思想特点,即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视实验。他认为,物理学是在实验与理论紧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进展的基础在于理论能够解释现有的实验事实,并且还能够预言可以由实验证实的新现象。当物理学中一个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相矛盾时,就会发生物理学的革命,并且导致新理论的产生。如高能加速器实验近年来作出的有关粒子物理的基本发现,除W粒子和Z粒子外,几乎都是在加速器开始建造时未曾预言过的。他强调,没有一个理论能够驳斥实验的结果,反之,如果一个理论与实验观察的事实不符合,那么这个理论就不能存在。他重视科学实验的观点,对科学工作者是很有教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