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技术与设计》教学内容解析

《技术与设计》教学内容解析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依据进行《技术与设计1》教学内容的解析。《技术与设计1》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总体来说,《技术与设计1》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设计的一般过程是本册书的核心内容。要想学习并理解这部分知识,必须要对“技术”及“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宁夏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丁玉军

一、概述

(一)教材解析依据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有四个版本的教材。本文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依据进行《技术与设计1》教学内容的解析。虽然有四个版本的教材,但是不论哪个版本的教材其编写依据都是通用技术课程理念及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所以,对于教材内容的解析,也是依据课程标准来进行的。

(二)教材理念

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技术与设计1》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这就决定了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关于技术的共通能力发展。

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主要有四部分构成:理解技术、选择技术、使用技术和管理与决策技术。概括地说,技术素养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技术的认识与理解和技术的使用与应用。

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秉持内容与课堂的开放性,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通用技术课程要关注技术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4.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技术在不断发展创新,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崭新成果和未来走向;技术信息与技术文化很重要。应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5.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要认识到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与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类同性,都应该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倡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总体来说,《技术与设计1》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性质,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认识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具有正确使用生活中一些常用技术的基本技能。

(2)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案和成果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3)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绘制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会使用几种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4)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具有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会写简单的技术测试和技术试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2)经历技术方案的实现或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初步学会模型或产品的制作、装配、调试的方法。体验意念具体化和方案物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

(3)经历技术设计中交流与评价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技术交流的方法,发展技术的表达和评价能力。

(4)经历观察、设想、安装、测试、调试、测量等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

(5)经历典型的技术设计、制作和评价的活动过程,初步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和技术探究方法,具有初步的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和使用技术及其产品的能力,发展技术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与神奇,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具有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2)熟悉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够安全而又负责任地参加技术活动,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养成严谨、守信、负责、勤俭、进取等良好品质。

(3)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辛与曲折,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培养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意志,感受解决技术难题和获得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

(4)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富于想象、善于批判、敢于表现个性、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5)理解技术的文化特性和艺术特性,具有认识技术问题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以及一定的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能力。

(6)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劳动观念,具有敬业意识与创业意识,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以及主动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二、各主题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

(一)主题内容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主要有以下三个主题内容:

1.技术的认识与理解

包括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技术的未来、技术实践活动的认知和技术文化的理解等。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包括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以技术为基础,离开了技术,设计无法表现与实现;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的关联等。

3.设计的认识与理解

包括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设计的交流与评价等。

(二)各主题内容之间的关系

设计的一般过程是本册书的核心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隐含着丰富的内容。要想学习并理解这部分知识,必须要对“技术”及“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都在为“设计的一般过程”做铺垫。设计的一般过程中涉及设计的原则及设计的交流与评价,所以本章后续即安排了此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包含: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原型与模型;测试评估与优化;产品的使用与维护这五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着诸多的、有待进一步学习研究的方法和技巧等细节问题。所以在此之后即安排了多个专题内容,做了详尽的阐述。如第四章学习内容是:“发现与明确问题”;第五章是“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与制定设计方案相关);第七章是“模型与原型的制作”;第八章是“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穿插的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技术语言并掌握各种常用技术图样的绘制技巧与技能。很明显这些内容也与设计的一般过程中“设计方案”的学习有密切关系。总而言之,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是围绕“设计的一般过程”来设计与展开的。

三、课时安排建议

四、各章内容解析

(一)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1.本章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作为《技术与设计l》的第一章,它对本册及全套教材具有导入及引领作用。从学习内容上看其包含了三个主题: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技术的未来。从表面上看三个主题相对独立,实际它们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首先,它们都属于技术与设计的通识教学内容。其次,各主题之间有着简单的递进关系。只有知道了技术是如何产生的、技术对人、社会的作用,才能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及专利性;只有对技术的两面性有所认识才能对技术的未来有一个客观的、清醒的、正确的看法。最后,在内容的理解上有交互性。例如,在技术的价值里我们讲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在技术的性质和技术的创新性里也讲技术的发明、革新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又如,在技术的两面性里我们要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指出技术不利的一面;在技术的未来里,又引用了爱因斯坦的《告后人书》提醒人们要清醒地看到技术的不利一面。总的来说,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技术的未来是拓展性的知识。

本章内容教学的难点有两处。一是对“技术与人”的全面理解,尤其是对技术可以发展人的理解。课本用了“通过技术活动实现自我价值——爱迪生的故事”的案例,望老师引导学生认真领会。二是技术的专利性的认识,其中学生对为什么要设立专利制度、设立专利制度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较难理解。这主要归结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社会阅历与发明体验有关。

2.本章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案例分析,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

(2)通过分析一些技术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理解技术对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通过案例分析、辩论、马上行动等活动,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其申请办法。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4)通过展望技术的未来,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和神奇,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5)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

3.本章教学建议

(1)本章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开始,导入的方式、方法、切入点很重要。导入要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第一节课里,最好能用贴近学生的语言说清楚通用技术的课程目标

(2)“技术的性质”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切忌让学生背记“干条条”。教师要突破传统的说教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让学生内化理解。

(3)本章教材设计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一般情况都应该采用并实施。例如:“让学生扮演专利的申请方与专利的授予方,模拟专利的申请过程”;“口头编续文莉一家的晚上生活”;“关于技术的未来的一个辩论会”等。

(二)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1.本章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从“技术”到“设计”的过渡章节。从学习内容上来讲,它主要包含三个主题: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这三个主题内容都是与技术、设计相关的,又是必须让学生了解认知的重要知识。在“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上,要让学生理解“技术”与“设计”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要让学生知道“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的关联。“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主要阐述三个问题:什么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技术试验及其方法”需要阐明的问题有:什么是技术试验、技术实验的重要性、技术实验的分类及技术实验的方法、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本章的三个主题之间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教师教学时亦可以再补充丰富与之相关的知识,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把这部分内容呈现给学生。“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这部分知识,非常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老师一定要讲出“彩头”,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强烈兴趣。同时这部分知识对后面设计的过程、交流、评价有“垫脚石”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二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技术”与“设计”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2.本章教学目标

(1)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2)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3)了解技术试验的重要性。能完成简单的技术试验,写出试验报告。

3.本章教学建议

(1)“人机关系”内容很丰富,教师要适当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以便站在更高的水准上,深入浅出的把这部分知识介绍给学生。

(2)“技术试验”在通用技术课学科教学中占有很重要位置。教材中出现的技术试验一般都应引领学生去体验与实施,甚而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小的”可实施的技术试验。

(三)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1.本章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主要有三个主题: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评价、设计的交流。其中设计的一般过程是本章乃至本教材的“中心”。若以此中心内容向外辐射,那么几乎本册书的所有内容都可覆盖。设计的交流、评价本身在设计过程中就是不可或缺的。把其拎出来单独设“节”,说明它在设计过程中的地位很重要。本章的设计思路是从总体上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关于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概况,从而形成对设计的一个基本认识。本章与后面各章的关系属于“总—分”关系。

在“设计的一般过程”中以便携式小凳的案例贯穿于设计过程的始终;在“设计的一般过程”的五个环节中“制定设计方案”最为重要。在“设计的一般原则”中逐一阐述了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美观原则、道德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些设计原则既是设计的规范,又是评价的尺度,它应体现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各个原则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些原则,原本没有主次之分,只不过在具体的项目、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有所侧重和规避。在“设计的交流与评价”中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交流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学生在后面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每一阶段的要求及时地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评价。学生的优化意识、质量意识自然也会提高。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设计的一般过程,难点是设计的评价。

2.本章的教学目标

(1)明确设计的一般过程的五个环节,并清楚各环节的先后顺序及其目的。

(2)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设计产品有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

(3)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或标准件。

(4)能制定符合一般设计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

(5)通过比较和权衡,能在多个方案中选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方案或集中各种方案的优点来改进原有方案。

(6)了解1耀2类产品的常用测试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简单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测试。

(7)能在分析测试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或更换方案。

(8)制作成功后,能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9)知道并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10)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完成后,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11)能根据设计过程中每一阶段的要求进行评价。

(12)能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进行评价,写出试验报告。

(13)能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并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14)能对他人的、现有的技术产品做出自己的评价,并写出比较全面的评价报告。

(15)让学生知道设计的交流与评价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学生的优化意识与质量意识。

3.本章教学建议

(1)教师在对本章备课时,要通读后续章节,这样可以领悟编者的设计思路,亦易于在总体上取舍内容,把握内容的深浅。有些内容完全可以放在后面去“细”说。

(2)本章的课时紧张,有些技术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可以布置学生在课下完成。技术操作应该在教师的监控与指导下来完成。

(四)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

1.本章教材内容分析

发现与明确问题是技术设计过程的首要阶段,对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建立发现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现与明确问题不仅仅针对于设计过程的首个阶段,它还存在于设计的全过程之中。

本章的两个主题很清晰:一是发现问题;二是明确问题。发现问题主要阐述了两个内容:问题来源、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明确问题主要包含三个内容: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明确设计计划。这里的发现问题强调“问题的价值”及“与技术相关联的问题”。明确问题首先是明确问题的价值,然后去明确设计过程各个环节中涉及的其他问题。如设计要求,设计者的能力、资金、空间等。

本章的重点是发现问题的方法及树立学生的有价值问题意识。难点是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2.本章的教学目标

(1)了解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会用这些方法去发现问题。

(2)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问题,并能判断是否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能力与条件。

(3)能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的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

3.本章教学建议

(1)要给学生交代清楚本章内容与上一章内容的关联,要注意内容的前后衔接。

(2)教学时,要突出教材所提“问题”范畴的技术特征,防止在“问题”的一般性意义上的泛泛而谈。

(五)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1.本章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安排了两个主题即“方案的构思方法”与“常用的创造技法”。“方案的构思方法”以台灯为例,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设计分析、方案的构思方法、方案的比较与权衡。这些内容是设计的一般过程相关知识的扩充与深化。“设计分析”要紧扣“物”“人”和“环境”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去分析设计台灯要考虑的因素;“方案的构思方法”主要介绍了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教师在介绍这些方法时要指出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点与缺陷;“方案的比较与权衡”重点在于如何去权衡比较方案的优劣,这里既渗透着方案的优化及筛选问题也与设计的交流与评价密切相关。

本章的重点内容在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方法”,第二节“常用的创造技法”为补充内容(选学)。创造技法就是创新的方法。创造技法的学习对方案的设计、构思有促进作用。所以可以先(或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第二节的内容。

2.本章的教学目标

(1)通过台灯的设计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对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

(2)了解方案构思的几种常用方法,并能够运用相关方法构思设计简单的作品。

(3)在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草图法、模仿法等常用的构思方法进行方案的构思,制定出符合设计的一般原则和相关设计要求的完整的设计方案。

(4)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中的讨论活动,使学生感受设计的快乐,大胆构思,努力发掘自己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富于想象、敢于表现、用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合作交流。

3.本章教学建议

(1)本章的教学要注意由具体到一般,可以以台灯的设计为例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进行设计分析”“如何权衡方案”。

(2)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提出的问题在小组的充分讨论下,然后得到结论。要关注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

(六)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

1.本章教材内容分析

我们说过,第四章之后基本上是按照设计过程的各环节顺序依次展开的。而本章内容看似独出心裁,与“设计的一般过程”无关,实际上它们的关联度还是比较高的。本章有设计表现图、常见的技术图样和计算机辅助制图三部分内容。这三个主题的共同特点是“掌握和运用不同的技术语言进行技术交流”,它们的主要内容都是技术图样的绘制或识别。设计表现图主要阐述了“技术语言”的概念、技术语言的分类及草图、效果图、正等轴测图三种设计表现图的绘制技巧或识别方法。常见的技术图样主要有三视图、机械加工图、线路图的绘图技巧或识图方法。计算机辅助制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制图的优点、应用范围(各种常用制图软件)及应用实例。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章的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技术交流的工具,以便于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呈现”设计方案。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设计表现图”与“常见的技术图样”。重点介绍的绘图方法有草图的绘制、正等轴测图的绘制。重点介绍的识图方法有效果图、三视图及机械加工图的识读。难点是“正等轴测图的绘制”的掌握。

2.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并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

(2)能用设计草图来表达设计意图。

(3)了解效果图的作用,并能释读效果图。

(4)学会并掌握物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5)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能标注简单尺寸。

(6)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和线路图。

(7)了解计算机辅助制图的优点及应用范围,利用计算机制图软件,学会基本的作图方法。

3.本章教学建议

(1)本章的教学要把握好难度,不能把课上成了专业的制图课,重点应放在识读图能力的提高上。

(2)可以对技术语言、技术图样做补充讲解,结合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技术语言、技术图样做拓展性的介绍。例如,电视机电路图、家庭装潢效果图等。

(七)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1.本章教材内容分析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章的动手操作,技术实践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动手操作最多的章节。它对学生掌握技术设计过程,实现设计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模型制作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设计、优化制作的过程,它不是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最后环节。在模型制作之后,还要运用技术试验进行测试、评估、优化,直到达到设计要求。

本章内容主要有模型、工艺、模型的制作。简单地说,就是认识和理解工艺及模型的制作、学习工具的使用、动手实践完成模型的制作。其中,认识和理解工艺及学习工具的使用是完成模型制作的基础。其中“模型”主要论述了“什么是模型”“模型的功能”及“在设计的不同阶段的模型的功用”。通过对“草模”“概念模型”“结构模型”“功能模型”“展示模型”等模型功用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模型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工艺”主要阐明了工艺的含义、不同工艺对产品的影响及金属加工工艺。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将图纸表达的设计方案变成实体产品的方法。不同的工艺对产品的质量、产品的生产效率影响很大。金属加工工艺阐述了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工序、每个工序的步骤以及对每个步骤所用到的所有金工工具的使用方法都做了详细的图示与说明。

“模型的制作”首先介绍了模型制作的步骤,接着以三组台灯的制作为例,展述了运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做成的台灯模型。

本章教学重点是模型的认识与理解、金工工具的正确使用和台灯“模型”的制作。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金工工具。

2.本章教学目标

(1)能够列举生活中模型或原型实例,知道模型或原型及其功能,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

(2)能够结合生活中所熟知的简单工艺,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操作。

(3)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并能对外观进行润色。

(4)能够通过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3.本章教学建议

(1)教师对金工工具的介绍与示范主要是让学生熟知各种金工工具的使用方法,不要求学生对各种金工工具的使用都达到熟练的程度。教师的示范要规范,对各种工具的使用安全知识,也要作为必备知识介绍给学生。

(2)课后要布置小的模型制作,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要让学生体会模型制作的技能、技巧与方法,感悟模型的功用。

(八)第八章技术产品的使用与保养

1.本章教材内容分析

设计的技术产品经过技术试验测试、专家评估达到了设计要求后,就是一件“合格”产品了。

产品设计、制作完成后,就要体现它存在的价值。一般来讲,产品只有走向市场,由消费者使用并确认了它的使用价值后,产品的价值及设计者的价值才得以实现。“技术产品如何正确的使用、安全的使用”;“技术产品如何更长时间、更好的使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是编者设置本章内容的目的所在。

本章内容分为两节:“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和“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其中“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有两个小主题:“产品说明书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和“如何进行产品说明书的写作”。“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有三个小主题:“技术产品的使用”“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技术产品的服务途径”。

本章教学重点:如何进行产品说明书的写作;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本章教学难点:理解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

2.本章的教学目标

(1)了解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作用与一般结构。

(2)能编写简单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

(3)能从设计者的角度理解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用户的需要,产品说明书要告知产品的使用、保养方法。能从产品使用者的角度,通过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常用的维护、保养方法,由此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

(4)能够通过产品说明书等途径了解产品的服务途径。

3.本章教学建议

(1)课前让学生带自己熟知且感兴趣的产品说明书。课上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某种产品说明书的书写结构、内容、文字特点等。最后由学生总结“如何编写产品说明书”,若有缺失,教师来补充。

(2)对于“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一节的教学,教师要多介绍生活中实例,同时发动学生讲一些相关的趣事,加深学生对正确使用技术产品、技术产品的保养的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