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望岳(杜甫·唐)

望岳(杜甫·唐)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选自《杜诗详注》。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作家作品简介

选自《杜诗详注》。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二、词语解释

[1]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2]未了:不尽。

[3]钟:聚集。

[4]眦:眼角

[5]会当:终当,终要。

三、问题设计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答: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是哪两句?说说你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诗的尾联,是整首诗的主旨句,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3.这首诗中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历来被人称道。请你选择其中一字分析好在何处?

答:“割”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了阴阳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钟”字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到泰山上,表现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之情。

4.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望”字,二是诗句中的“会当”一词。

5.赏析“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答: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人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眶;“入”,收入眼里,看到。

6.《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