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学史上的巨作《美学》

美学史上的巨作《美学》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黑格尔美学也为其后各种不同的美学思潮和流派留下了甚为广阔的继承、吸收和发挥的空间。黑格尔的《美学》又名《美学讲演录》,全书共分为3卷,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衍化、生发出基本原理、艺术史、艺术分类等严密的美学思想体系。从黑格尔的角度来看,他认为美学的范畴在于艺术美,而不是自然美。此外,黑格尔还指出美的生命在于显现。

·作者简介·

黑格尔(1770—1831),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出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亚特一个官吏家庭。从1780年开始,黑格尔就来到该城文科中学读书。1788年10月前往图宾根神学院学习神学和哲学。在他青年时代,适逢法国大革命爆发,因此他深深地受到了卢梭的思想的影响。他坚决地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分裂,渴望德国在政治上实现统一,并把德意志民族的复兴同资产阶级革命紧密地联系起来,将立宪政治制度视为理想的国家制度。后来,由于拿破仑战争的失败和欧洲封建势力的复辟,他便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开始赞颂现存的普鲁士王国,主张在此基础上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在1829年,黑格尔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晚年的黑格尔对普鲁士王国表现出忠顺的态度,但却对法国革命始终持着极度的赞扬,并坚决反对德国保守派的历史法学派。他的一生创有大量的政治论著,其中发表的有《评1815年和1816年符腾堡王国等级议会的讨论》、《法哲学原理》、《论英国改革法案》。后人编辑出版的有《德国法制》、《黑格尔政治和法哲学著作》等。

·作品导读·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黑格尔美学可以说是资产阶级美学的最高峰。虽然它形式上属于神秘的唯心主义,但内容上却包含了历史主义和辩证法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黑格尔美学也为其后各种不同的美学思潮和流派留下了甚为广阔的继承、吸收和发挥的空间。

·作品概要·

黑格尔的《美学》又名《美学讲演录》,全书共分为3卷,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为中心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衍化、生发出基本原理、艺术史、艺术分类等严密的美学思想体系。

本书在序言部分就阐明了美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从黑格尔的角度来看,他认为美学的范畴在于艺术美,而不是自然美。在美和艺术的科学的研究方式上他分为两个步骤。首先,从经验出发,对某个艺术作品进行客观的欣赏和评价,了解到这件艺术品所产生的历史环境;其次,从理念出发,认识它们的自在本体性和普遍性。

第一卷的主要内容是探讨了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黑格尔认为,概念的普遍性和客观实在的具体性在理念中都有迹可循。因此,理念既包括本质和内容,又容纳现象和形式,是两者的具体统一。此外,黑格尔还指出美的生命在于显现。因此,所谓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指的就是以感性为载体绽放出理念的光辉。

第二卷则主要论述了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艺术的各种特殊类型体现出了美的理念上的一些重要差异,它们是美的理念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形势。这些艺术的特殊类型可分为象征主义艺术、古典主义艺术和浪漫主义艺术三种艺术类型。首先,象征型艺术是艺术的开始阶段,是从形式艺术过渡到真正艺术的准备阶段。这种艺术类型的理念与形象是不和谐的,但却通过其神秘的色彩将崇高的风格完美地显现了出来。其次,古典型艺术是艺术的中心,是一种恰当实现艺术概念的真正艺术。这种艺术在理念和形象上达到了一种自由完美的协调,在感性形象中充分体现了理念的韵味。最后,浪漫型艺术的主要对象是自由活动的心灵。这种艺术的精神内容取代了物质的表现形式,它的基本原则是精神离开肉体,返回到本身。也正是因为浪漫型艺术的这种内在主体性,才使得各人的独立性和环境的偶然性之间的尖锐矛盾日益突显。因此,浪漫型艺术的衰亡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卷的主要内容是详尽地讨论了各种艺术门类的体系。黑格尔认为,建筑是最早的艺术,是第一阶段艺术的主要体现。它实现了艺术的最初任务。建筑是客观基础的一种外在形式,并通过象征的方式暗示出了精神性和主体性的意义。其次,第二阶段的艺术主要是雕刻。这一阶段按照分类属于古典型艺术,因为它把精神用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变现出来,使精神和物质融合为一个整体。这一阶段的艺术特点是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结合,用感性的形象将理念显现为实有。第三阶段的艺术主要是绘画、音乐、诗歌。这一阶段,精神以绝对的高度压倒了物质,理念逐渐从物质中挣扎出来并转向自由、无限的方向发展。因此,这一阶段属于浪漫型艺术,并且已经达到了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经典章节·

1.自然美和艺术美

根据“艺术的哲学”这个名称,我们就把自然美除开了。从一方面看,我们这样界定对象的范围,好像有些武断,好像以为每一门学科都有权任意界定它的范围。但是我们把美学局限于艺术的美,并不应根据这种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固然常说美的颜色,美的天空,美的河流,以及美的花卉,美的动物,尤其常说的是美的人。我们在这里姑且不去争辩在什么程度上可以把美的性质加到这些对象上去,以及自然美是否可以和艺术美相提并论,不过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从形式看,任何一个无聊的幻想,它既然是经过了人的头脑,也就比任何一个自然的产品要高些,因为这种Geist[法译作“精神”(Esprit),英译有时作“精神”(Spirit),有时作“心灵”(Mind)]幻想见出心灵活动和自由。就内容来说,例如太阳确实像是一种绝对必然的东西,而一个古怪的幻想却是偶然的,一纵即逝的;但是像太阳这种自然物,对它本身是无足轻重的,它本身不是自由的,没有自意识的;我们只就它和其他事物的必然关系来看待它,并不把它作为独立自为的东西来看待,这就是,不把它作为美的东西来看待。

如果我们只是普泛地说:心灵和它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这就等于还没有说出什么,因为所谓“高于”还是完全不确定的说法,还是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左右并列地摆在同一观念范围里,所指的还只是一种量的分别,因此,还只是一种表面的分别。心灵和它的艺术美“高于”自然,这里的“高于”却不仅是一种相对的或量的分别。只有心灵才是真实的,只有心灵才涵盖一切,所以一切美只有在涉及这较高境界,而且由这较高境界产生出来时,才真正是美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的那种美的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不完全不完善的形态,而按照它的实体,这种形态原已包含在心灵里。

此外,把美学局限于美的艺术也是很自然的,因为尽管人们常谈到各种自然美——古代人比现代人谈得少些——从黑格尔所谓“绝对”,“自由”,“无限”,“自在自为”,其实都是一回事,即一个独立自在的整体,不受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所限制,只有把一个对象看作一个独立自在的整体,即理念与现象的统一体,它才是绝对的,无限的,自由的,自在自为的,也才是美的。“自为”就是自觉,与存在而不自觉的“自在”对立,是心灵的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