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开展幼儿思维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园开展幼儿思维教育的必要性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开展思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幼儿的思维品质,提高其思维能力。这实际是一种忽略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和奠基性的学前教育。根本的途径在于改造我们的学习,具体说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谓“授人以渔”,就是引导人们去学习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去培养和提高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人的思维虽然有先天的决定因素,但是后天的训练对思维的影响更大,更重要。研究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人。幼儿园开展思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幼儿的思维品质,提高其思维能力。只要在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有成效地坚持下去。思维虽然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心理特征。

一、幼儿终生发展的基础是幼儿思维的发展

国内外无数研究成果都已经证明,发展幼儿的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幼儿期的思维发展将奠定他们终身发展的基础。

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为:

从概括的性质的演变来看,一般认为是从动作的概括向表象的概括,再向概念的概括发展。

从反映的内容的演变来看,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底,国务院召开了常务会议,明确指出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专题研究部署了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发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批新的幼儿园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对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也有计划地在全国逐步展开;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要求享有优质幼儿教育的愿望正在得到有效落实。这一切可喜现象的出现,说明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

但是,在重视幼儿教育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幼儿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不少幼儿园仍然以看护好幼儿,不出现安全事故为最主要的任务,而忽视了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和社会性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又如,一些幼儿园以幼儿能够认字2000~3000个,数数能够到1000,唐诗能够背100首等为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所追求的核心目标,甚至把某些小学阶段才学习的知识内容前移到学前阶段,还美其名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实际是一种知识中心论支配下为适应应试教育需要而采取的幼儿园教育。再如一些幼儿园以培养幼儿的某一种专长,例如舞蹈、绘画、钢琴、英语等为核心目标,追求所谓的“一招鲜”。这实际是一种忽略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和奠基性的学前教育。

显然,我们的学前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从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到教育教学内容,都有待我们去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不断改革,使学前教育真正发挥启蒙作用,真正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思维教育符合学前教育改革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幼儿的发展不仅仅是身体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核心便是幼儿思维的发展,所以思维教育及思维游戏的研究是符合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

在幼儿教育阶段,智育的核心任务就是大力培养和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训练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提法,可能就出乎很多幼教工作者的意料。在很多家长看来,智育不就是要让幼儿学认字、学数数、学计算、学科学知识吗?怎么培养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倒成为智育的核心任务了呢?我们还要不要让幼儿识字?当然需要。我们还要不要让幼儿学习数数、计算?当然需要。我们还要不要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当然需要。但是,在幼儿阶段,这些都不是智育的核心任务。幼儿阶段智育的核心任务或者说主要任务,应该是思维能力的训练,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然而,关于智育的这种定位,对于我国的多数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来说,很可能还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

为什么在幼儿阶段,智育的核心任务不是学认字、数数、计算、英语等,而是培养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性增长和知识更新速度空前加快的时代。从知识呈现爆炸式增长这方面看,据一些科学家预测,今后50年内的知识总量,将是现在的100倍。这就意味着今天人类拥有的全部知识,在2050年人类全部知识总量中,大约只占1%。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今天一位科学家,即使他夜以继日地阅读,也只能读完有关他本专业全部出版物的5%。有人计算,现在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如果一位化学家每周用40小时来读,而且还只是粗线条地读,他就要耗费48年的时间。从知识的急剧更新方面看,据一些科学家的研究,由于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使得一个大学毕业生在他走上工作岗位的十几年甚至几年后,他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多半都要过时了。这样,一方面,人们面对着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和知识的快速更新;另一方面,一个人能够用来学习知识的时间却是十分有限。这就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怎样才能解决这一尖锐的矛盾?根本的途径在于改造我们的学习,具体说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谓“授人以渔”,就是引导人们去学习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去培养和提高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方法和能力,本质上都可归结为人的思维能力。所以,从幼儿阶段就培养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使他们获得了一个将来能够应对知识大爆炸和知识快速更新的重要法宝。

第二,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思维发展的关键飞跃期。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朱智贤和林崇德在《思维发展心理学》中提到,我们的一些研究表明,幼儿、青少年在思维的发展中,表现出几个明显的质变:出生后八九个月,是思维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2~3岁(主要是2.5~3岁),是思维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5.5~6岁,是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飞跃期;9~10岁,是思维发展的第四个飞跃期;14岁,是思维发展的第五个飞跃期;16~17岁,是思维活动的初步成熟期。所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我们不能从幼儿阶段就开始抓住这个关键飞跃期,有意识地加强对幼儿和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他们的思维发展就会错过一个最佳的发展时期。这将会影响到幼儿未来的一生,造成他们的终身遗憾。

第三,学习知识本身不是目的,我们不是为学习知识而去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要运用知识来改变世界,为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和更幸福的生活。为此,我们就需要学会把知识转变为智慧。集知识之大成,得智慧之精髓。我们不要让幼儿成为书呆子,而要让他们成为有智慧的人。智慧作为一种能力,其核心就是思维能力。没有思维能力,就根本谈不上智慧。然而如果不能形成智慧,就达不到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我们在引导幼儿学习知识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智慧的人这个根本任务。

第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表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的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因此,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交际的质量。一个人如果思维能力低下,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低下,他在语言表达方面必然会出现条理不清、颠三倒四、答非所问、离题万里、自相矛盾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必须同时甚至是首先去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阶段,引导幼儿学习一点知识,认识一些字,进行一点计算,固然是必要的,但是,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和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则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教育观念上的根本性转变。然而,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幼教工作者还没有完成这个教育观念上的根本转变,知识中心论的观念还比较根深蒂固,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在幼儿智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还缺乏应有的认识。而且,还有一些幼教工作者根本就没有学习过逻辑学,不知逻辑思维为何物,他们自然也就不可能去培养和训练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这一情况显然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让幼儿思维得到发展

既然思维发展对于一个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理所应当就应该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目前认为还应包括操作能力。平时,人们常把会发现问题、注意力集中、记性好、爱思考问题和提问题的幼儿,称为聪明的幼儿或智力发展好的幼儿。智力发展的核心是思维的发展,智力是先天素质、社会环境和个人努力几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学前期是人的思维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注意进行教育,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尽管在学前期,幼儿所学的知识相对来说是极有限的、粗浅的,但是智力水平提高了,他们将来不仅能学得多、学得好,而且对他们一生的发展、学习和实践都大有益处。因此,成人应注意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切忌单纯地填塞大量的或过深的知识。把幼儿束缚在死记硬背上,不仅不能促进智力发展,反而会使幼儿思维的发展受到阻碍。

幼儿在认识世界、掌握知识、学习技能的活动中,都需要智力。智力同最终表现为人的行为和智力活动密切相关,幼儿总是通过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成分和智力活动来表现自己各种各样的行为。这5种心理成分的作用可以概括为: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仓库和基础;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和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核心;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警卫、组织者和维持者。当这5种心理成分处在幼儿智力结构的关系中时,并非独立发挥其作用,而是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体,彼此协调统一地在幼儿的智力活动中以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来体现他们的智力水平。

幼儿在学会说话后,时常自言自语,同周围事物对话。由于智力的发展,逐步转化为内部语言。这一转化就意味着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再从记忆方面看,幼儿开始比较完整的记忆,大约在3岁左右,18岁时发展到高峰,由不随意记忆的发展到随意记忆、动作记忆、机械记忆、理解记忆交互发展,这也表现了幼儿智力水平的不同。从幼儿语言、记忆等方面的转化上,就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从而认识智力活动的实质就是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人们只有通过智力活动才有可能获得对客观现实的本质的认识。因此,智力活动只有在作为偏于认识方面的一般能力和偏于认识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的一定的智力基础上才能进行。

(二)幼儿园思维游戏对幼儿思维发展的价值

幼儿园的思维游戏,不同于幼儿园开展的其他游戏,它是以操作材料为依托的探索性、操作性智力游戏。幼儿按照游戏中不断提出的问题和任务,通过操作材料,不断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进行游戏。游戏的整个过程是幼儿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课程的每套操作材料,不仅色彩艳丽而且操作性极强。这些材料既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知水平也在不断调整、提高,通过各阶段的游戏课程,幼儿能体会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符合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特点。教育学家指出:幼儿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幼儿来说,游戏、生活就是学习。幼儿在进行思维游戏课程学习时,每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操作卡片,并在游戏中进行学习活动,幼儿学习的兴趣高,学习的主动性强。在游戏中,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系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幼儿园教育绘制了一幅美好蓝图。《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在幼儿园阶段接受过思维教育的幼儿,上小学后的学习能力更强,而游戏就是思维教育最好的方式之一。比如玩抛球的游戏,幼儿能在皮球的“一来一去”中培养起识别顺序的能力,而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如果没有识别顺序的能力,他们很难把一个句子顺利地从左读到右。这说明了思维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获得幸福的童年、该年龄应有的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想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有益的体验和成长,游戏背后就不能有来自外部的奖惩压力,一旦幼儿参与游戏的动机发生变化,游戏的作用也会受到限制。让幼儿玩,就要引导他们参与到游戏中去,确确实实地去玩,而不能因为外在的评价或奖惩影响了游戏作用的发挥。思维教育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幼儿会做几道题,会拼多少图,会多种分类等这些看得见的现实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乐学、会学的意识、能力与习惯,在我们进行思维游戏课程的教学时,不仅让幼儿学会,还要让幼儿会学,使幼儿终身受益。

从国内外关于幼儿思维教育的各自理论和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中受到不少启发,为我们开展幼儿思维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幼儿园开展幼儿思维教育的要点

1.幼儿园必须重视幼儿的思维教育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幼儿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幼儿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教育就是要交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教育,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很多国家把思维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引入从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整个学习生涯,认为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会使幼儿在很多领域的学习到达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了这种“渔”,幼儿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去打各种“鱼”,又何须教师再去拼命灌输。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个幼儿在思维发展上都有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处于发展关键期的3~6岁的幼儿。同时,每个幼儿在思维的结构上都会存在着强项和弱项,结构上的差异是偏科的原因之一。所以,提高思维水平和全面发展思维能力对每一个幼儿都很重要。

童年是很短暂的,在让孩子自由享受童年的快乐和有目的地安排孩子发展的天平上,平衡点到底在哪里?相信如果我们认真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就会更多地去关注孩子思维能力培养。

2.在幼儿的思维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幼儿的思维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思维教育的活动设计应遵循以下5个基本的原则:

(1)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和发展水平

幼儿的思维在主动参与活动时是活跃的,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习惯。此外,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设计思维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差异性。

(2)在活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思维

动作思维是幼儿思维的最初表现,幼儿渴望用直接的行动解决面临的问题。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幼儿使用工具并利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同时了解周围许多东西的不同性能。

(3)充分利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培养幼儿的思维

幼儿的思维与语言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幼儿完成任务之后,可以要求幼儿说一说他是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完成任务的。语言可以帮助幼儿表达、总结他的思维方式,使幼儿能够举一反三地将之运用到许多类似情境中。

采用图形等非语言方式也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教师可利用物体形象的两个基本特征,帮助幼儿认识同一物体的不同形象以及物体结构的整体性,即要求幼儿知道同一物体有不同形象并能分离和联系物体的重要特征。

(4)尊重幼儿的求知欲

学前阶段的幼儿通常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随着思维的发展,幼儿的问题也随之变化,最初的问题围绕新鲜事物、现象及特点的名称展开。接着,从某些事物的名称、特点转移到各种现象的关系和联系上,即从“是什么”变成“为什么”。随后,幼儿开始对周围物体的综合性能发生兴趣。教师可以从幼儿熟悉的领域入手,提醒幼儿关注他们还不熟悉的现象,帮助幼儿熟悉不同的实际领域,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5)尊重幼儿的探索和创造

在幼儿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分强调标准答案。幼儿的经验多是自己的生活体验,每个幼儿的体验不同,经验不同,因而幼儿的探索活动和创造活动会不同。过分强调单一的标准会抑制和束缚幼儿思维的发展。因此,可设计一些具有多种答案或方案的问题,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和创造,在“与众不同”的体验中,发展思维。

3.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思维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思维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但是,当我们关注幼儿思维教育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注意。

首先,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取决于遗传和后天的教育与实践。而后天的教育与实践是幼儿智力发展中的主导性条件。幼儿智力发展的潜力很大,关键是要教育得法。

其次,思维教育是提升幼儿智力的关键因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是思维教育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更多地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思维教育。

第三,在发展幼儿思维的教育过程中,思维游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在愉悦中得到思维的发展。因此,游戏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它有利于锻炼幼儿的大脑,开启智慧,它在开发人的潜在智力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等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思维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把大量有关思维品质的训练蕴含其中。因此,通过思维游戏,可以在激发幼儿思考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和提升幼儿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理解力、计算力、判断力、推理力、应变力及创造力等。

三、思维游戏是幼儿思维教育的有效载体

游戏通常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能够为幼儿的探索、想象和创造提供适当的空间。可以说,幼儿的想象力是在游戏中产生的,离开游戏的场合,幼儿的想象力会极端的贫乏,游戏也是幼儿创造力的源泉。丹斯凯发现,那些在测验前进行自由游戏的幼儿比那些没有进行游戏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因此,在幼儿园的思维教育中,思维游戏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一)对思维教育载体的研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恰恰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事,在游戏中,幼儿不会感受“学”的概念,只有“玩”的快乐。对于学前期幼儿来说,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让一名幼儿长时间地主动学习,不符合幼儿这个客体本身的特点。而思维游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是进行思维教育的有效载体,能让幼儿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轻轻松松地就保持注意力集中。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幼儿不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游戏中,幼儿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思维游戏的智力品质来看,它表现为思维的独立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逻辑性等。在学前阶段,则应注重前三种智力品质的培养。游戏,是幼儿独特的实践活动,游戏发展本身反映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游戏的内容、形式、时间和参加成员的变化、发展,说明了游戏所反映的现实关系在不断深化,社会生活中的实质性问题一步步地在游戏中获得体现,因此游戏的发展变化正是反映了幼儿思维水平的变化。在游戏中,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提出思维的课题,能促进幼儿思维积极地发展,提高幼儿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盲目地接受别人的暗示和影响。

(二)对幼儿思维游戏设计的研究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杨枫老师在关于幼儿思维游戏设计的文章中指出,一个好的思维游戏应该是训练目的、任务明确,玩法新颖,内容多变并且逐渐复杂化,规则简单易行,能够激起幼儿积极的心理活动。思维游戏可分为听觉游戏、触觉游戏、嗅味觉游戏等。

1.听觉游戏

幼儿观察力训练的主要途径是感官训练,发展观察力的思维游戏以幼儿的感知觉训练为基本内容, 包括听觉、视觉、嗅味觉和触觉等多个感官的训练。观察游戏一般以“寻找”“发现”“比较”等为主要玩法, 通过听听、看看、摸摸、尝尝等外感受器的反复活动, 对事物典型的、细微的特征进行观察, 从而帮助幼儿加强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 扩大观察的范围、广度和深度。

听觉游戏有两个方面的训练任务, 一是分辨声音特征, 二是判定声源方向。

(1)分辨声音特征的游戏

分辨声音特征的游戏主要是训练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区别声音的性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等)以及从物体的声音特征来识别物体的能力。例如, 让幼儿闭上眼睛静坐室内,仔细倾听和分辨发生在周围的各种声音(说话声、咳嗽声、交通工具声等),看谁说得又对又快。这种类型的游戏一方面要求幼儿去最大限度地使用他们的听觉器官, 一方面还能促使幼儿为了要听清楚那些微弱的声音, 而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游戏时, 教师应注意在声音内容上有所变化。如可找一些钥匙、硬币等幼儿熟悉的东西, 先让幼儿看过, 然后蒙住眼睛, 请幼儿分辨是什么物品的声音。

设计分辨声音特征的游戏可以采用蒙上游戏者眼睛的游戏方式, 也可以采用遮住分辨物的方式。例如可以用一条大毛巾搭成“幕布”, 教师躲在后面制造一些声音, 如拍球、剪纸、翻书、削铅笔等, 请幼儿猜猜老师在干什么。

有的听觉游戏要求幼儿对日常物品与其声音特征能建立一定的联系, 设计或选择游戏必须在幼儿具备足够的听觉经验基础上进行。当然, 由浅入深的系列游戏必然能丰富幼儿的听觉经验, 提高听觉识别物体的能力。

(2)判定声源方位的游戏

判定声源方位的游戏有两种设计思路。

第一种游戏设计中的声源是固定的。如把一只发条玩具藏在室内, 让幼儿蒙上眼睛,根据玩具发出的声音将玩具找出。这种游戏还可结合分辨声音特征的游戏思路进行设计。如设计数个发声源, 每个发声源发出的声音各有其特征。让数名幼儿根据各自指定的声音特征进行寻找声源的比赛。

第二种游戏设计中的声源是移动的。如蒙上幼儿的眼睛, 并将他们排成一路纵队,教师手持一只小铃, 在幼儿的前、后、左、右各方向摇动, 要求幼儿根据铃声的方位改变行走的方向, 或跟着铃声走。又如, 蒙上幼儿的眼睛, 将一只响铃球从幼儿面前向某一方向滚去, 请幼儿根据球滚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去向, 迅速准确地找回球。

2.触觉游戏

触觉是我们感知事物的一大途径。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常以触觉代替视觉或听觉, 即常以触觉来认识周围事物, 因此更应该重视触觉。感官教育就是以触觉练习为主的。

(1)触摸辨物游戏

触摸辨物游戏以“摸一摸”为主要构思, 通过游戏丰富幼儿的触觉经验,加深幼儿对物体性质的认识, 提高其识别物体的能力。这类游戏常用的道具有两种, 一种是内装触摸物两边开有取物洞口的纸箱, 一种是内装触摸物能收紧袋口的布口袋, 我们称之为“百宝箱”和“百宝袋”。设计触摸辨物游戏应把握三个难度层次:第一个难度层次是从物体的相对特性入手的。例如, 在百宝箱里放两个大小不等的球, 两根长短不一的尺子,两个软硬不同的娃娃等, 要求幼儿两手到箱中摸取具有相对特性的物品, 如左手摸塑胶娃娃, 右手摸木制娃娃, 两手同时摸出即为正确。第二个难度层次是围绕物体的相同特征进行设计的。例如, 在两只百宝袋中, 分别装上同样的物品, 如棉花球、鞋带、尼龙布等, 请幼儿两手分别从两只袋中摸出相同的东西。第三个难度层次以分辨物体的相似特征为主, 有时还可以结合语言训练一起进行。例如, 在百宝箱中放入一些十分相似的物品, 如纽扣、棋子、瓶盖等。要求幼儿依次去摸一件, 取出箱之前要描述所摸物品的特征, 并说出该物品的名称, 比比谁说得好, 说得对。另外,将各种触摸辨物的游戏构思引入到对几何形体的认知教学中,也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触摸分类游戏

触摸分类游戏是建立在触摸辨物游戏基础上的, 要求游戏者首先对物体的差别与近似之处进行触摸辨别, 然后再进行分类的游戏。游戏的难度主要受物品差异的影响。分类游戏有两种:一种是给出分类依据,按要求进行分类;一种是没有分类依据, 要求自定分类依据并进行分类。后者难度大于前者。如“看谁摸得对”就是一个分类游戏:

收集一些纸盒子, 在盒子上贴一个特定的形状(如△、□、○)或物品(如纽扣、砂纸、丝绸等)作为类别样品标志,需要多少种类就贴多少盒子。再准备一个大纸盒, 里面装满各类数量相等的物品, 这些物品的种类与每一个盒子上贴的标志相对应。游戏时发给每个幼儿一个贴有类别标志的小纸盒,蒙上幼儿的眼睛,让他们轮流从装满各类物品的大盒子中拿一件属于自己一类的东西,放进自己的小盒子中。这样一直做下去,最后以全部拿对的幼儿为优胜者。

(3)触摸造型游戏

触摸造型游戏的重点是分辨各种造型的特征,发展幼儿的图形认知能力。游戏设计有两种思路,第一种设计思路是通过触摸辨别图形及图形边框的特征进行镶嵌的游戏。游戏所用的嵌板用硬纸板或薄木板做成, 板上设计一些几何图形, 挖下这些形状成为嵌卡, 并使之与嵌板上的孔相吻合。为了使幼儿能选择不同难度的嵌板进行游戏, 还可以多设计制作几块不同图形不同难度的嵌板备用。如果嵌板上设计的是美术图形, 则会大大增加触摸镶嵌游戏的难度。游戏前可以先让幼儿熟悉嵌板,然后蒙上眼睛,将嵌卡和嵌板分离,要求幼儿通过触摸完成镶嵌,同时,还要让幼儿边镶嵌,边说出图形的名称。第二种设计思路是通过触摸图形及其相互的关系特征进行排列的游戏。游戏方法是在百宝箱里用双面胶固定排列一些用硬纸板、塑料等制成的形状物,让幼儿把手伸进箱子里, 用触摸去发现箱子里东西的形状和排列次序。然后要求他从另一些形状物中选择与箱内相同的形状物, 并在箱子上用同样的次序排列出来。

(4)触摸动作游戏

触摸动作是盲人感知他人身体姿态和动作的主要方法, 普通人一般不需要如此来获知动作。但通过触摸动作的游戏, 幼儿却能获得一种特别的体验。如游戏“盲人塑像师”,3个幼儿一组,1人担任塑像师,1人为模特,1人为塑材。蒙上塑像师的眼睛, 由模特任意摆一个动作并保持不动, 然后请塑像师触摸模特的动作, 再将塑材摆成与模特同样的动作。游戏时还可对塑像师的“作品”进行评比, 看谁摆得像。

3.嗅味觉游戏

“尝一尝”和“闻一闻”这类构思的智力游戏着重发展幼儿的嗅味觉。通过尝尝, 可使幼儿区别物质的味道(甜、酸、咸、苦等); 通过闻闻, 可使幼儿从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特殊气味中来识别物体。

嗅味觉游戏所使用的分辨物可以是食物, 也可以是非食物; 可以是固态物质, 也可以是液态物质。游戏设计可以单就一种感觉进行训练, 也可以把两种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游戏。例如,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上酒、醋、橘汁、水、汽油等液体, 请幼儿通过闻闻来区分和识别这些液体, 游戏训练的是幼儿的嗅觉;而在同样的杯子里装上不同浓度的糖水, 请幼儿通过尝尝排出糖水甜度的次序,则是训练幼儿味觉的灵敏度; 如果将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切成同样大小的块, 让幼儿先闻闻, 再尝尝进行辨别, 就是一种嗅、味觉综合训练游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