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现在所说的新材料作文是指2006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

我们现在所说的新材料作文是指2006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那么新材料作文该怎样审题立意呢?

1.抓住关键词句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或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例如: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审读此则材料可知,最后两句是对上面所举事例的归纳,特别是后一句点出幻想的意义,应该视为关键语句。由此可以从“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立意,也可以直接立意于“幻想的意义”,如“幻想让生活更美好”“幻想有神奇的力量”“幻想推进社会的进步”等。

2.把握作者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是十分明显的。作者用了“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了题意。

3.分析事件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分析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

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

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是什么?

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

4.找材料的异同点

(1)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如:

①马克思23岁时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进一步分析材料,我们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意为:青年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各则材料的内涵有共同点的多则材料。其思维过程如下:逐则分析明确内涵,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明确立意所在。

如: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色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腾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过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洗衣技术。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后,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点:这三个材料讲的故事都与发明、发现有关,而这三项发明发现都与他们个人的人生遭遇有关,都是生活中遇到了某种坎坷或难题促使他们产生了破解的想法;经过努力探索,终于破解了难题,以至有了新的发明和发现。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立意:要善于从细节中发现机遇,只有抓住机遇才能成功;如果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可以写矛盾是相互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关键是我们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抓住转化的契机,变不利为有利;同样的难题,许多人都会遇到,但机遇只垂青有心人。

5.寻找材料的互补性

材料:(1)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2)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1)“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2)“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最佳角度构思作文。

练习——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解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

立意: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