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常儿童的鉴别与选拔

超常儿童的鉴别与选拔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超常儿童教育实验过程中有一个突出的认识,超常儿童记忆力特别强,很多个案在记忆力方面留给我们极为深刻的印象。二十年来,我们对超常儿童的鉴别和选拔是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逐步达到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曾采用过向各重点小学送达超常儿童推荐表,到各小学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小学超常儿童的情况。这给超常儿童的选拔扩大了选拔面,同时也给超常班的正常工作带来了压力。

一、超常儿童的智力特征和个性特征

1.智力特征

(1)观察敏锐,感知深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它是认识过程的开端。观察力乃是智力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展,与观察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蒸汽机发明者瓦特,小时候看到水壶里的蒸汽能掀起壶盖的现象,这为他后来发明蒸汽机起到了诱发作用。美国的莱特兄弟,小时候喜欢观察、联想,对挂在空中的月亮好奇,兄弟俩就想上天去看看,拿着竹竿爬到树上,想把月亮钩下来。结果月亮没有钩下来,反而自己从树上跌下来。后来在父亲的引导下,知道了只有发明一种飞行器,才能乘它飞上天空,飞向月亮。于是他们对鸟的飞行反复观察,这为他们后来发明飞机打下了基础。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感到好奇,从而通过长期的精心的观察,发现了动物的条件反射的规律,创立了高级精神活动学说。

(2)记忆力好。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力是智力结构的信息储存器,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

我们在超常儿童教育实验过程中有一个突出的认识,超常儿童记忆力特别强,很多个案在记忆力方面留给我们极为深刻的印象。如超常儿童余同学,早在幼儿时舅舅教他学古诗。据余自己说,当时共学了100多首诗。时隔五年后,他能一字不差地都给背出。我们要他背几首听听,余某一口气背了《陇西行》《山居秋瞑》《子夜吴歌》《关山月》《羌村》《兵车行》等古诗,令在场的教师赞叹不已!

(3)注意力集中。

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者。人们的智力活动,甚至一切心理活动,都必须注意参加,才得以顺利而有效地发生、发展和形成。

(4)有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脑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智力结构的翅膀,它在儿童的学习、活动和个性形成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个性特征

(1)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情感联系着。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动机水平高,意志坚强。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

(3)自信心、好胜心强。

这种自信、好胜的个性,在他们的集体生活中也是可以察觉到的。例如超常18班,刚是初二年级但敢于与学校足球队及兄弟学校的足球队比赛。经过努力,获得比赛胜利,他们的心情倒显得比较平静。但偶尔一次比赛失利,他们会捶胸顿足,落泪难忍。

二、超常儿童鉴定和选拔的原则

1.在动态的比较研究中鉴别,即把超常儿童的鉴别放在与年龄相同、条件接近的常态儿童动态比较中进行。

2.多项指标的综合测试。包括知识指标、能力指标、智力指标、个性品质、创造力指标、健康指标等。

3.多种途径的立体模式。特训(测试)、训(训练)、动(实践)、评(评价)、调(调查)等交织在一起进行全面分析。

4.多次反复的渐进模式。在鉴别的不同阶段,逐步提高目标要求,同时通过教育教学过程进一步鉴别。

三、东北育才学校超常儿童鉴定与选拔的基本程序及内容

二十年来,我们对超常儿童的鉴别和选拔是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逐步达到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每年的情况不尽相同,大体框架如下:

1.报名

每年五月前后公布当年的招生简章,并组织报名。曾采用过向各重点小学送达超常儿童推荐表,到各小学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小学超常儿童的情况。也曾用到各小学发送招生简章,或登报公布的形式。头几年,每年报名的人数只有几百人,但接下来的十几年中,每年都在1500人以上,近几年更是出现了每年两三千人报名的火爆场面。这给超常儿童的选拔扩大了选拔面,同时也给超常班的正常工作带来了压力

2.初试

初试采用集体调查的方式进行,内容为小学五、六年级的算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方法以书面笔答形式。命题一般请学科专家参与。试题要有一定难度,较高的信度、效度,布局合理,疏密得当,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便于鉴别。最近几年,除数学、语文、外语外,又增加了百科知识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生产生活、文化艺术、旅游、考古、书法美术等。以考查学生知识面,特别是在人文认知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这种考核也是一种导向。智力是多元的,学生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超常儿童不只是会做奥数题的解题机器。

除了内容上的调整,在测试方式上,也曾做了多种尝试。比如,考生自选题目组的测试,事先公布几个测试的题目组,考生报名时可任选其一。比如,观察与记忆能力题目组,联想与表达能力题目组,思维及创造能力题目组,动手与设计能力题目组,推理与分析能力题目组,等等。

经过初试,择优录取大约30%的学生。

3.复试

复试仍采用集体检测的方式进行。复试的内容有所不同,主要有:

(1)以数学竞赛题为主要内容的测试,以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思维能力。

(2)以超长度的试题为主要内容的测试。即增大一套试题的长度(一般人都答不完)在有限的时间内解答更多的问题,以考查学生思维的密集性、广博性及快速的反应能力。

(3)以观察、记忆为主要内容的测试,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学、数字、图片、表格、人物、画面、数据、情节、颜色等,让学生观察、记忆,并按要求回答问题,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包括逻辑记忆、形象记忆、有序记忆、无序记忆、颜色记忆等)。

(4)以动手操作为主要内容的测试。比如剪纸、撕纸、折纸、电路连接、设计水果电池、要求尝试作曲等,以考查学生的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及联想想象能力。

经过复试,再择优录取大约100名学生。

4.适应

将约100名学生分成2—3个班,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进行6—10次适应性学习,这是鉴别、选拔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对学生进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的深入考查。每班配备班主任及各科任课教师。每个半天安排一小节、两大节。一小节用于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活动,如讲演、比赛、游戏、清扫、自我介绍、设计活动、创意等。班主任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毅力、耐力、注意力、意志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等。两大节用于各位任课老师讲课、测试。每大节的前半段时间讲解一定的内容,紧接着在后半段时间考查刚讲过的相关内容。先后安排了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电脑、体育等科目。这里的“讲”,实际上还是“考”,因而所选择的内容必须是背景公平的,不是预先可以准备的。有备的测试,鉴别不出真正的“超常”,其内容应该满足:

(1)中、小学课本所没有的。

(2)各种教辅材料没有的。

(3)各种课外补习机构没有补过的。

(4)上一年招生没有出现过的。

(5)学生可以接受的。

(6)便于测试的。

同时满足上述要求,难度很大,因而,我们要求老师们尽量自编讲授内容。在最初的几年里,适应性学习曾采用封闭管理模式,利用大约一周时间,将参加选拔的学生都集中在学校统一授课、统一测试、统一食宿、统一活动,实行二十四小时全程跟踪。通过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对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意志坚持性、思维创造性、求知欲、兴趣爱好、情绪体验、个性、自制能力、自控能力、自我调查能力等进行全天候的、全方位的综合考查。这种把学生放在真实的学习生活情景下的考查,效果很好,鉴别的准确率也提高,受学校条件及参选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的影响,这种方式实行起来,困难较大,必须探索新的模式。

5.个性测试

参加完适应性学习之后,学生要接受智力和心理个性测试。这两项采用集体测查的方式进行。测试的量表,在不同年份先后采用过《中国比内智力量表》《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测试量表》《808神经类型测试表》以及《瑞文》《高度瑞文》等多种量表,这些量表易于操作、信度高、效度好。比如《中国比内智力量表》共计51个项目,包括数的、形的、运算的、推理的、类比的、对比的、分析的、判断的、解释的、纠错的,等等。《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包括常识的、理解的、类目的、词汇的、符号的、添图的、拼图的、积木的、排列的,等等。《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测试量表》包括抱负方向的、独立性方向的、好胜心方向的、坚持性方向的、求知欲方向的、自我意识方面的,等等。这些测表对于准确鉴别和选拔超常儿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这种智商和心理测试逐渐淡出了鉴别与选拔程序。因为这种测试逐渐变成社会上的商业行为,各种量表市场上有售,各种测试在医院、诊所里都可以做。

6.综合分析评定

在上述程序完成后,对于能够量化的,转换为数据并做加权处理;对于不能量化的,转换成等级并做定性分析,对于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后决定取舍。

7.试读

试读是超常教育实验部开展的适应性学习,是鉴别选拔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该校在选拔过程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环节。

一般在第一轮初选之后进行短期试读。时间在4—6天左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接受14—20个课节的适应性学习。有时是全天上课,有时是半天上课。最后用试读的成绩来作为第二轮选拔的主要参考。选定进入超常班学习的80人(有的年份是30人,也有120人的时候,近几年一般在80人左右)。

通过这一过程,衡量他们是否适应超常教育实验部的特色教学方式,是否能跟上超常班的课堂节奏,是否能保证个人能力和个人素质持续、全面发展。

我们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使用听讲配合测试的方式,一般来讲,课程涉及数学、语文、英语、综合等方面的知识,其内容不是严格按照相应的学科进行的讲授和考查,我们更多关注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新概念的运用能力以及理解记忆能力等全面的素质考查。比如数学类的内容中,就有定义新运算、密码的破译;语文类的内容中有古诗词的理解、句法语法的内容;而外语类则注重考查记忆能力;综合类更是涉猎广泛。老师会讲解一些原理性的东西,有些时候可能会印发一些材料,但主要以讲解的内容为主。学生通过听讲,对某个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紧紧围绕着刚刚学习过的内容,很少有所偏离。所以,学生只要是在课堂上,而且也只能在课堂上有良好的接受,才能在后来的测试中有好的表现。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比较灵活的掌握。比如,为了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那么就采取比较单纯的记忆考查,而没有太多的讲授。毕竟作为记忆能力,记忆方法是无法速成的,我们就要安排合理的考查形式,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有时候也会单纯地考查学生的听课情况,考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比如安排下午的时间自习,让学生在没有目的的很长时间里面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我们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而对学生有一定的评价。同时,我们会组织学生参加扫除或参与一些活动,看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如何。这些考查很大程度上依靠评价者的经验,但是也是很有效的一种辅助方式。

在考核结束后,我们会对各学科的成绩和评价进行综合,给出一个标志学生优劣程度的评价分数,再基于此分数进行选拔。

8.综合评定

择优录取的大约30人,于每年八月末秋季开学之际,进行为期一年的试读。这时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超常班一年级的正常教学阶段。再过半年经过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反复评定,并参考平时考查及最后期末考试、分流考试成绩,确定正式学员。对个别不适应学习者送回原小学继续学习。这时,其原来的小学的原班同学尚未毕业,而且与有关小学有同意学生回小学的协议。

上述第七、第八两项程序,最近几年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其一是参加一年试读的学生由30人增加到80人左右,分为两个班试读,其二是试读一年后不能继续留在超常班的将转入本校一年级普通班。

四、选拔超常儿童过程中干扰因素的排除

近些年来,随着东北育才学校办学影响的迅速扩大,以及超常班实验成效的日益明显,本来难度已经很大的超常儿童的鉴别和选拔变得更加困难。越来越多的造假方法花样翻新和人为干扰降低了鉴别与选拔的准确率,有的学生用假姓名、假年龄、假学校报名;有的改户口、出伪证;更多的是进行超前教育、超负荷教育(以为这样就是超常)。一时间,针对班超常的预备班、补课班,预备的预备班,补习的补习班铺天盖地,为排除这些干扰,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1.考试的内容、形式、环节不断推陈出新,年年有变,难以预测。尽管这是非常难的,二十年来我们还是努力做到了这一点。

2.在初试、复试、心理测试、试读等各阶段,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规范要求、严格保密,力求高度公平公正。

3.在试读前、后两次召开家长会,宣传超常教育性质、目标、任务、途径、手段;特别反复讲清楚,不适合在超常班的孩子,如果错误地选择了超常班,会带来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损害。

4.在每个学生试读之前要严格查验三证(户口本、独生子女证、儿童健康手册),如有需要还要到公安局户籍部门查验。

5.请考生所在学校出具证明,以确保孩子的姓名、年龄、年级准确无误。

6.个别年份曾增加骨龄测试,以进一步验证孩子的真实年龄及预测发育状况。

7.曾尝试使用脑像图技术,利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辅助确定考生的智力潜力及智力类型。

上述种种措施,尽管大大地增加了超常班教师们的工作量,却较好保证了对超常儿童高水平、高质量的鉴别和选拔。

为了应对测试、考查中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作了一些调整:

首先正确认识我们测试(测评)方式的功能和作用。测试是评价的一种方式,测试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为了“创造适合超常儿童的教育”,当然也是“选择适合超常教育的儿童”。也就是说,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鉴定和选拔。所以测试评价的内容不仅有认知的、能力的、方法的,还有情感的、态度的、价值观的,等等,是智力与非智力水平的平衡发展和综合表现。因此,测试评价应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全面的评价。本着这种理念,我们从测试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如何以更科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测试评价起到更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传统试卷,形式上过于严肃、单调、呆板,内容上繁、难、偏、旧,注重知识技能、强化训练,有比较强的唯智的、功利的、量化的色彩,不大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情感世界,不大符合超常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在新的评价理念之下,我们认为在测试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1.人文性

试卷应以学生为本,具有亲和力,使学生能够与之平等交流,产生积极对话的愿望,乃至产生竭力创造的心理冲动。尤其是超常儿童,年龄幼小,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安全感,易受到伤害,并容易产生压抑、烦躁、不安、拒绝、恐惧等情绪,影响其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其智力发展,所以说只有保护了学生才能最终去发展学生,即使是测试也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那么,试卷设计一定要强调人文性,试卷氛围要和谐、融洽,能够“解放”学生,使之始终处在一种愉悦、积极、认真、进步的心理状态下。试卷语言既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让学生入情入境,受到教育和感染,又要规范严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试卷风格应当“亲”人、务实、探新。总之,测试评价的着眼点始终基于对学生的关怀,有利于其健全、和谐、健康地发展。

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我们在试卷的设计中突出了以下特征:

(1)取消卷首得分栏,淡化分数意识,注重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进取的精神。

(2)变百分制为定性式。在一次测试当中,我们就把学生成绩改为定性的等级发布,也得到了学生、家长及教师的认可。

(3)改变题目的表述方式,取消大题序号,增加图形标志,去掉分值,尽可能使题目符合儿童心理,充满感情色彩,激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之产生求知的欲望、探索的勇气和实践的动力,使其自信、自励、自强。

2.主体性

把学生始终看做一个有多方需要的鲜活的生命个体,让学生成为试卷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承受者,因为测试过程当中,学生理当自主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探究。测试应当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我们在试卷提供的平台上能够看到儿童的表现、发现、想象、创造……因此,试卷设计应突出主体性。某些题目设计很注重这一点,如“请说出小猫和电视机的联系”“看这些符号能表达什么样的表情”。试题给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发掘自身潜能。另外,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

3.基础性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综合发展的基础,过分强调和漠视双基都是片面的。为了回避干扰而谈双基色变,只能使新的理念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双基和课改精神不仅不矛盾,还相辅相成。根据课标要求,应当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因此,如果只追求形式上的花里胡哨、热热闹闹,而不关注学生究竟得到了什么,最终会因为失掉基础而阻碍学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试卷设计求实是根本,当然在强调基础的时候,要更加注重方法上的艺术性、内容上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把工具性、人文性、艺术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4.趣味性

试卷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出这一特性。

(1)形式的趣味性

如插图的选择,要结合超常儿童心理及经验,视觉效果要好,内涵要丰厚,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恰如其分。把考试内容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快乐的测试过程中,智商与情商得到和谐发展。试卷构思新颖、表现丰富、富有创造性,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及素质都得到比较全面的展示。

(2)内容的趣味性

试卷的内容和形式一样,不能忽略了趣味性,内容的趣味性从某种意义上显得更加重要。如,有的试卷给出的文章阅读难度过大、逻辑性不强、条理不明,却让学生去排序,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反而会使其思维陷入混乱,影响其思维发展;有的则在阅读文章后设计一大串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全无,创造力和发展能力又从何谈起?更不要说体现试卷的选拔和鉴别功能了。

5.创造性

一是创造性命题,二是诱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此处侧重谈后者。试卷要有意识体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其智力的发展寻找源头活水。如学生的细心、耐力、严谨、自信、顽强等素质。我们超常教育实验部的教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扬创造精神。如有的试题设计为“由0产生的联想”,据统计,当次测试100名学生,想象则有79种之多。超常儿童的创造潜能是十分巨大的,试卷设计应充分提供施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运用科学、艺术的方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和独特的表现。试卷设计如果能够匠心独运,就能够很好地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6.整合性

试卷的设计从知识的角度要加以整合,而不能学科本位,把知识割裂开来,使之成为孤立的、缺乏联系的死知识,而应当使知识在纵向、横向的联系中活起来,并有新的生成。比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强调大语文的观点,试题设计应当加强学科内外的整合,并使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感受到整合知识的作用,获得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