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初探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初探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初探

贺晓东

本人从教至今已15年有余。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多年观察,发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课程,她的严谨也赋予了这门课枯燥、难懂这一特点,再加之学生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个人学习态度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制约,发现同学们总体而言,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都不太高,更别提通过数学学习来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了。

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下面就情境创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本人的看法和浅显的理解。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焦点,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知识、规律的魅力,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入手,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才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从而达到乐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目的。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又要遵循怎样的原则呢?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机和作用

创设的问题情境放在课首、课中、课尾皆可,其目的无非是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拓宽学生的思维结构,增加教学层次性,使教学一波三折,高潮迭起,亦或是使学生回味无穷,因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与冲动。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类型

(一)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时,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求知欲,集中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为,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我引入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印度有一个平民为国家立了大功,国王问那个平民要什么奖励?平民说:“我只要在你的棋盘(国际象棋棋盘)上的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下一格所放的米是前一格的1倍)……,以此类推直到放满第64格。”这个国王就笑这个平民说:“你只要这么点的奖赏吗?”可是后来实践证明国王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的米作为平民的奖赏。看着同学们津津有味地思索着我刚讲的故事,我抓紧时机紧接着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①同学们,为什么国王拿不出那么多的米来奖励平民?②你发现米的数量有什么规律?③如何表示更简单?根据反馈,学生都感到轻松,非常感兴趣地开展小组讨论解决了前两个问题,但对第三个问题学生感到陌生,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全班上提出问题,针对要害给予点拨,让全班学生再思再议,从而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故数学也必为生活所服务,所以数学的发展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作为教师就需要我们善于总结、归纳,将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所了解、熟知的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关系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作为数学老师都知道勾股定理是初中阶段非常难上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那如何才能把这堂课上好上活呢?在精心的准备和大量的收集了有关的数学资料后我通过了这样一则故事引出了课题: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相传2500年前,一次,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在宴席上,其他的宾客都在尽情欢乐,高谈阔论,只有毕达哥拉斯却看着朋友家的方砖地而发起呆来。原来,朋友家的地是用一块块等腰直角三角形形状的砖铺成的,黑白相间,非常美观大方。主人看到毕达哥拉斯的样子非常奇怪,就想过去问他。谁知毕达哥拉斯突破恍然大悟的样子,站起来,大笑着跑回家去了。看着同学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紧接着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毕达哥拉斯从地砖的图案上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了吗?”“不知道。”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在出示了地砖的图片后,同学们就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通过探究他们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于是我又见缝插针地问道:“那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不是也具备这样的数量关系呢?”从而把整堂课的教学第一次推向了高潮。

(三)创设实验性的情境

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设疑加鼓励是效果良好的手段之一。设疑是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之前,设置疑障,让学生大胆猜测结果,它有利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克服一切都要教师告知的依赖思想,并且在猜想中体验创新的喜悦和自豪感,这让学生兴趣大增,对于学生猜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不管正确与否,不要轻易下断论,对于猜测中不时出现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明确鼓励,使他增强自信心,学习的劲头会更大。如:教学《角的大小》时,设疑让学生猜测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选择、实验来完成学习。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活动角,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短不等的角以及两块三角板,让学生自己选择工具,小组合作实验来探讨一个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会学得很主动,在交流信息时,会有不同的见解,能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学具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会得到“两条边叉开越大,角越大;两条边叉开越小,角越小”。有的学生会得到“两个角的大小相等,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有的学生会通过动手实践得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不同方法等,这样的课堂教学开放而且有效,学生学得很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学完此内容后,课后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以直观与动手操作为基本手段,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等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联系,用所学的知识(三角形、线段、射线等)设计图案,可以是把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创新,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促进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更能增强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的目的和方向

(一)激发主体性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数学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可以越俎代庖,不能以传统的知识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要给学生以自由、活动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情境教学不仅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要优化课堂情境,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充分感受数学,主动探究数学,主动运用数学。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的垂直》这节课时,教师创设以下的教学情境:植树节栽树如何判断树与地面垂直?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甚至生活中的办法也来了,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如何定义线面垂直,如何判定线面垂直等这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也就在轻松和谐的情境之中完成了。

(二)激励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并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三)着眼发展性

数学是一门抽象和逻辑严密的学科,正由于这一点令相当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对其缺乏学习热情。情境教学当然不能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都用生活真实形象再现出来,事实上情境教学的形象真切,并不是实体的复现或忠实的复制、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在原有的知识上进一步深入发展,以获取新的知识。

(四)贯穿实践性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应用,同时还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数学教学也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并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让学生扮演测量员,统计员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制统计图,写调查报告,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学生产生顿悟,求知欲得到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了。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训练。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了情境教学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应难度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而使情境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