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你就是仲裁人

你就是仲裁人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作家艾伦·C.詹金斯在《鬼文化》一书中曾经很聪明地回答:“你自己就是仲裁人。”精神病学认为,“鬼魂”是潜意识的愿望、未解除的罪恶感,在迷信的土壤上幻化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表现形式。“闹鬼”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闹”,不是“鬼”在闹,而是人类的“恶作剧”。他的意思是说,人们所看到的“鬼魂”,实际上是没有精神依附的某种物质的留影。

你就是仲裁人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英国作家艾伦·C.詹金斯在《鬼文化》一书中曾经很聪明地回答:“你自己就是仲裁人。”

简单地说,如果你自己确实看见过“鬼”,摸到过“鬼”,同“鬼”对过话,甚或出入过“鬼”的世界,那你就相信“鬼”吧,因为,谁也没法说服你不信;如果不信,那你也不必根据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唯物主义认为,人死了,就标志着人生旅程就此终结,永远终结,不会再以鬼魂的形式重现于人间。从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起,到当代的灵魂学家、宗教职业者乃至灵媒,用尽了种种现代科技手段,也没有能找到鬼魂存在的真正证据。

那么,怎样来解释社会上出现的“信鬼”、“怕鬼”、“闹鬼”,乃至“活见鬼”的现象呢?综合起来,大略有以下几种解说。

(一)精神因素说

一般来说,许多“鬼”的故事都是由简单的迷信衍生的,特别是在文化不发达、科学不普及的地方。精神病学认为,“鬼魂”是潜意识的愿望、未解除的罪恶感,在迷信的土壤上幻化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表现形式。孤单寂寞的寡妇在风雨之夜见到死去的丈夫,积案如山的凶犯在亡命途中碰上索命的恶鬼,一个神经兮兮或者心事重重的人,总比一个神智健全的人更容易幻听、幻视,因而也更容易“见鬼”。这就是哈姆雷特能看见亡父,而他的母亲却全然不觉,反而认为儿子疯了的缘故。

再加上人类总是偏好一些刺激性和神秘性的事物,在添油加醋上决不缺乏创造性才能,旧的“鬼”故事几经发酵,变成优质的营养基,从而又孕育出新的“鬼”故事来。

(二)人为因素说

“闹鬼”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闹”,不是“鬼”在闹,而是人类的“恶作剧”。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总是被控制在人力可能完成的范畴之内。

剑桥大学精神研究所所长托尼·唐奈尔曾在伦敦城北调查过一起著名的鬼宅事件,住宅主人是位老人,他将一只旧式铃铛的金属线,系在他坐椅边挂历绸带的环孔上,悄悄一拉,就能使一条铝块和一只锅杯在卧室的楼板下调皮地吵吵闹闹,并且跳起舞来。老人用这个方法吓跑了想把他赶到养老院去的儿媳和儿子。

伦敦另一起“公鸡胡同闹鬼事件”,则是“一个狡黠的11岁女孩”在床上轻轻叩击。她受着父亲的唆使;她父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证明那个放高利贷的房主,曾经毒死过他的女人。

如果处心积虑,再加上一些科技手段,“闹鬼”就会“闹”得像英国头号凶宅那样,更加有声有色。

(三)“照片形式”说

1963年去世的人类学家默里在《我的100年》里提出了一个“暂定的假说”,认为“鬼”是“照片的一种形式”,或者是“由光线射在构成空气的某种原质上的记录”。他拿这个过程与照相原理相比:“虽说光波会在特别处理过的物质表面留下记录,但未经加工之前,这记录的结果是不会显现的,表面依然是一片空白。我觉得鬼魂不过也是如此……另外,鬼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出现,一般不超过四分之一哩。如果鬼魂突然消失,那大概是一阵风把空气中印上影像的微粒吹散了。”

他的意思是说,人们所看到的“鬼魂”,实际上是没有精神依附的某种物质的留影。这似乎可以解释“鬼照片”,以及人类常见到的飘飘荡荡、时隐时现、无言无语的“鬼影”。

(四)精神力量说

很多人都承认“制动者”在“波尔代热斯”现象中的作用,但直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制动者”,都对这种“作用”的形成和发生机制一无所知。这只能说明,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一种至今尚未被认识的神奇的作用力。它在人的思维过程中产生,能与空间的某种能量结合而产生种种作用,“制动”能量的释放程度直接受制于“制动者”的精神活动状态。许多学者倾向于将精神与能量这两个过去看来截然有别的概念融合起来,以求得对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实质性统一的新发现。

这种精神力量到底存不存在?至少,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证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