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切莫将教师逼成“导演”

切莫将教师逼成“导演”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深圳市罗湖区开始推行的“推门听课”制度,即教研员事先不打招呼对学校进行突访的方式,则在前述背景之下显示出了其值得放大的积极意义。上述那样的“推门听课”式的日常检查其实算不得是多么新鲜的创意,古人很早就懂得微服私访才能发现真相的道理。

1.切莫将教师逼成“导演”

为了上好一堂展示课或者观摩课,教师可能不得不将自己临时切换为导演的角色,精心设计,反复排练,力求每一个环节丝丝入扣、滴水不漏,甚至规定由谁举手、如何提问、鼓掌的次数以及下课铃声响起时恰到好处出现的那句台词——应该说,这已成了教育界的一种常景。

如果知识的传授成了一种事先安排的精确“点击”,学生个性是否会受到排斥而日益成为某种统一规范之下的产品?进而言之,这种纯为应付检查的刻意包装,长此以往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什么样的示范效应?而深圳市罗湖区开始推行的“推门听课”制度,即教研员事先不打招呼对学校进行突访的方式,则在前述背景之下显示出了其值得放大的积极意义。

类似这样的拷问自然可以延伸到更大的领域。现实生活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检查活动,因为检查结果背后的潜在利益,又因为检查行程的高度透明化,比如时间、地点与内容的提前通知——这就为弄虚作假提供了足够的动机与时机。

笔者印象颇为深刻的一起策划是,某地为了迎接上级绿化部门的检查与考核,竟然将公路两旁的荒山用绿色涂料统统刷一遍,检查团的车队所到之处,果然是满山青翠入眼来,于是乎庆功评奖,皆大欢喜。只是,那种无论是耗资还是占地面积之大均足可载入吉尼斯纪录的“行为艺术”,最终又将由谁来买单?

当检查成了权力的延伸甚而象征,它完全有可能成为权力寻租的一条灰色通道,成为红包与荣誉的秘密交易。这应当也可以视为各种检查与评比何以盛行的不可忽略的原因。在检查双方的高度默契与配合下,严肃被消解,神圣成滑稽,而为了准备这一场表演所支付的公共成本,从某个角度可以看成是他们的一种另类出场费。

上述那样的“推门听课”式的日常检查其实算不得是多么新鲜的创意,古人很早就懂得微服私访才能发现真相的道理。它与智力无关——就像《皇帝的新装》并不是一道智商测验题一样——而是与我们直面问题的勇气与决心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