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迫切需要教师具有斯霞式教师德性

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迫切需要教师具有斯霞式教师德性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反面而言,从当前的情况看,基础教育中频频出现的教师道德失范现象颇令人担忧。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最终落实关键在于广大教师。在当前我国教师道德袪魅的背景下,研究斯霞的教师德性有什么意义?这一对斯霞教师德性形成过程的全景式解读可以为教师提升自身的师德境界提供参照。

(三)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迫切需要教师具有斯霞式教师德

教师道德的袪魅就当前基础教育现实而言,一方面基础教育中存在着大量的教师道德失范现象,这一现象的克服必然要求重建教师德性;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也必然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境界。

就反面而言,从当前的情况看,基础教育中频频出现的教师道德失范现象颇令人担忧。这些失范表现为:①在对待学生方面:以暴力体罚学生,造成伤害;以言语贬损学生自尊,施加心灵暴力等。②在对待家长方面:挖掘利用家长关系,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家长职位高低、能力大小,决定对待学生的亲疏远近等。③在对待工作方面:工作是并且仅仅是获得经济来源的手段,缺乏工作的热情和创造的热情,缺乏必要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忠诚;等等。这些虽不能说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但毕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要说在教师身上需要涵养一种“提倡的道德”,就连最基本的“底线的道德”也常常难以落实。这种教师道德失范对于孩子而言,其危害和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2]解决教师道德失范的根本出路在于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师德性修养方法。

就正面来说,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执行者、实施者和推进者。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最终落实关键在于广大教师。广大中小学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以什么样的心态迎接基础教育改革,这将关系到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例:第八次课程改革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理念为指导,经过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和优秀教师反复论证后推展开的,这次课程改革的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逐步展现出来。但是,专家论证的课程是理想的课程,教师理解和实施的是运作课程,两者的区别不言而喻。课程改革的精神在课程实际运作中必然要经过每一位教师的“改写”。从笔者的观察来看,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已经逐步暴露出来,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所提出的新课程本身,而在于课程改革究竟是谁的改革,是改革者的改革还是教师的改革?教师是如何看待课程改革的?教师又是如何对待课程改革的?是以一种被动的、敷衍的态度对待课程改革,还是以一种主动的、负责的态度对待课程改革?笔者到过很多中小学,接触过很多中小学教师,先后主持过几所小学的工作,感受最深的是很多教师素质非常优秀,但始终没有取得优秀的成绩,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同与忠诚。对工作的热爱与对儿童的热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斯霞及很多优秀教师都认为:对学生、对事业的爱构成师德的核心。斯霞所参加的学制改革试验首先涉及的一个问题也是课程改革,六年的课程学习所能够达到的水平能不能通过五年的课程学习达到?如果能够达到,它需要以什么样的课程为依托?六年制课程中有哪些地方可以运用到五年制课程中来?五年制的课程还需要做出哪些变革?与新的五年制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是什么?如何才能既压缩课程又提高质量,同时不增加学生负担?等等。斯霞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初步回答了这些问题,而支撑这一创造性实践的不是别的,正是斯霞对学生的爱和对事业的爱。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样需要这样的爱和忠诚,同样需要这种创造性的实践与探索。

斯霞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她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许多教师所经历的事情,面临过人生历程中的许多重大选择,甚至也产生过很多困惑。斯霞的“童心”“母爱”思想在教育界是广为人知的,她正是用“童心”、用“母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儿童,为新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作出重大贡献。童心与母爱只是对斯霞师德的代表性、有影响的提法,斯霞教师德性的具体内涵究竟包括哪些?这些表现于不同层面的师德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其整合的机制是什么?斯霞教师德性是如何形成的?在当前我国教师道德袪魅的背景下,研究斯霞的教师德性有什么意义?斯霞的教师德性对于我们理解当前我国教师道德建设的方向有什么启迪?为什么同样的一些因素在斯霞身上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影响,而在其他很多教师身上却没有取得这样的效应?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层面作出概括和阐释。笔者已经为这一课题研究做了大量准备性工作,整理了斯霞年谱和所有文稿(包括一些未发表的手稿),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了研究、宣传和报道斯霞的文章和著述,并寻访了斯霞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很多地方,完成了对斯霞老师的部分领导、同事、学生、子女、友人和一些斯霞研究者的访谈。笔者拟通过叙事、文献、访谈等方法,尽可能还原斯霞的生活和成长过程,将对斯霞师德内涵、师德形成的理解植入斯霞日常教育生活之中,从而力图实现“同情的了解”。这一对斯霞教师德性形成过程的全景式解读可以为教师提升自身的师德境界提供参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