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的“曲线”

我的“曲线”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1964年6月出生于皖南山区的一个偏僻小村,其时正是“人多热情高,干劲大”的年代,兄姊六人,我叨陪末座。初中毕业,为“饭碗”计,考取县城师范,从此算是“衣食无虞”。“曲线”求学,耗时弥多,且留下顽固的“后遗症”:填表每至学历栏,总彷徨瞻顾,气短心虚。心猿意马几年后,回过头来再属意于语文教学,历史却已进入了90年代。回首“曲线”,瞻望前程,明天不知尚有“曲线”否?

我的“曲线”

汤国来

我1964年6月出生于皖南山区的一个偏僻小村,其时正是“人多热情高,干劲大”的年代,兄姊六人,我叨陪末座。初中毕业,为“饭碗”计,考取县城师范,从此算是“衣食无虞”。忝为人师,始于1982年,18岁。先以不合格学历教初中历史,后赴芜湖教育学院中文系进修,毕业后以不合格学历教高中语文,再师从安师大中文系诸先生书信求学,1993年始得一纸本科(函授)学历证书。“曲线”求学,耗时弥多,且留下顽固的“后遗症”:填表每至学历栏,总彷徨瞻顾,气短心虚。

同学戏谑,于教院学习期间曾赠我一“卧龙”诨号,取以属相并日上三竿尚弛然高卧而已矣。惭愧之余,想起初入师范时我初中语文老师喟然长叹的一句“鞋面的料子纳作了鞋底”,心里不禁戚戚然若有壮志生焉。于是或读或写,杂学旁搜,始有散文、随笔之类见诸报端。心猿意马几年后,回过头来再属意于语文教学,历史却已进入了90年代。这一“回头”,盖起因于一节朗读课:读过白居易的《琵琶行》后,意犹未尽,我又朗读了一遍霍松林教授的译作。两番朗读,教室里一片寂静,我分明看见了前排几位女生闪动于眼角的晶莹泪花。下课铃响,一同学随我至宿舍,递上一盒磁带,要将我的朗读录下音来。我非播音演员,哪敢自灌磁带?诚惶诚恐之余,也却体会到将课文“烙”上学生心灵的快乐。从此叠起其他杂念,一门心思,试图在语文教学这块芳草地上绽出自己的一星绿意。

为人拙讷,不善言辞。有同事善意地提醒我要“隆重推出”,我有些作难:自拔头发难上天,这个“推出”,与我有什么干系呢?———1994年终于由“陇上”而被“推”至县中学。

近几年,在蔡澄清先生的指导、鼓励下,小心翼翼地讲课、作文。教而写,写而教,有教学、教研论文50余篇散见于《语文学习》等刊物。

回首“曲线”,瞻望前程,明天不知尚有“曲线”否?我的耳边又回响起两句话,一句是法国先哲伏尔泰的名言:“种我们的园地要紧。”一句是妻子的“名言”:“生来就是忙碌的命!”

(载《语文学习》1997年1期“优秀青年教师名录”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