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信息技术提升2.0课堂片段

教师信息技术提升2.0课堂片段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国首届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在浙江温州举行,我有幸代表江西省初中组参赛,并有机会欣赏了来自全国24个省市,各地精英们的精彩演绎。赛前半个月得知,温州市八年级的学生根本没学过“电子表格”。上课时师生配合自然默契许多,也不会出现提问冷场的尴尬局面。这次回来后,我和同学们约定:互相提醒,规范用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加全国优质课展评活动随想

刘 昱

全国首届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在浙江温州举行,我有幸代表江西省初中组参赛,并有机会欣赏了来自全国24个省市,各地精英们的精彩演绎。他们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以及每节课后专家的精彩点评,令我此次温州之行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和体会,希望能对参加类似比赛的老师有所帮助。

一、加强理论学习,领悟新课改精神

参赛前,教研室戴建埠老师建议我把“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和“英特尔未来教育”所提倡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去做,也感觉课堂效果有所提高,但更多的还只是“形似”,难以“神似”。我知道要达到“神似”就要靠新课程理念的支撑,内化课改精神。

借助这次新课改的东风,我把有关新课程理念方面的专家讲座恶补一番,以前模糊不清的“三维目标”、“教学评价”等概念清晰了不少,对我帮助很大。通过这次比赛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要想上好课,理论学习不可少。

二、借鉴其他学科经验,提高教师基本功

全国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负责人李艺教授,在总结点评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信息技术整体素养还不够高,需要提高,这是由于信息技术老师的成长环境不好、氛围不好、没有可以学习的对象等原因造成的,建议老师多去听听其他学科的课。”

的确,我们这个学科太特殊了,既年轻又没有“地位”,信息技术似乎就是为其他学科提供服务的,信息技术老师好象就是比试计算机水平有多高,而忽视了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扎实的功底,临时抱佛脚,不可能在大赛中出彩。安徽的蔡老师在本次大赛中脱颖而出,她对整堂课掌控自如,孩子们被“忽悠”地抢着回答问题,展示自我。特级教师李冬梅老师称赞她“非常适合当老师”、“一堂完美的课”!

我比赛前也请了其他学科的老师来听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冷文义老师一语中的:“你的课想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准备通过什么方法达到目标?最后目标实现得如何?”看似非常简单平常的几句问话,却给了我莫大的启示。化学组周乐春老师(江西省赛课第一名),谈起如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怎样突出亮点、激发学生兴趣等,头头是道,条理分明。这些都是老师要加强的基本功!多向传统学科学习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做好课前调研,选择合适的课题

特级教师李冬梅老师特别指出:“参加这类全国赛,首先就是要做好课前调研,选择合适的课题。要考虑你是给什么地方、什么样的学生上课?他们学过什么?正在学什么?”

我根据江西教材的进度选择了八年级上学期“EXCEL”中最后一章选学模块。赛前半个月得知,温州市八年级的学生根本没学过“电子表格”。怎么办?改课题来不及了。教研室戴老师建议我重新调整教学设计:淡化EXCEL,简化难点,突出“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

经过多次修改,讨论,最后我只保留原课题:“会变色的表格”,其他内容,如:教学重难点等都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原教案有三个重点,两个难点,后减为两个重点,一个难点;有的内容删了,有的放在“课后拓展”;整节课围绕如何借助“信息工具”帮助刘妈妈解决实际问题来展开,略去了有关EXCEL工具的使用技巧,对难理解的“条件格式”点到为止,打破了单纯学习EXCEL工具的局限性,把教学目标上升为体验“条件格式”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淡化技术突出理念。备课过程中我多次用没学过电子表格的学生试讲,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这节课最终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只是这期间我一直承受着因选课不当造成的心理压力

来到温州发现,由于全国教材不统一,五花八门选什么课题的都有。有的老师比我还粗心,比赛前一天才知道学生没学过他的选题,上课效果可想而知。

李冬梅老师建议参加这类比赛最好选两种类型的课:

一是学生没学过的题材,但一定要选择起始课程,如“初识专家系统”;或者选择上下关联不大的课程,如“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最好避免选择类似“VB分支结构语句”之类的,中间章节的内容。

二是能够衔接当地教材和进度的课,如浙江徐老师的“目录链接”。徐老师比赛前多次与当地老师联系,了解教学进度,并且亲自到学校实地考察三次,做了充分的课前调研。

对于我们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师怎么办呢?河南宋老师的方法值得借鉴。她是下午第一节课,于是利用中午的时间,通过班主任,积极与学生沟通,甚至找来了学生名单,事先分组选好组长,大致了解了学生的情况。上课时师生配合自然默契许多,也不会出现提问冷场的尴尬局面。

四、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恰当设计教学策略

听了一些课我发现,虽然由于课题没选好给老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迥然不同。如何安排难易适中的教学任务,怎样设计教学策略,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1.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课

广西一位老师讲的是“图文混排”,课后她遗憾地说:“不知道这边学生早就学过,我讲得太简单了”。由于课前对学生情况不够了解,教学没有拓展,学生兴致不高,教学效果显然不尽人意。

李艺教授总点评时指出:“一节课的知识点按照书本讲解是不够的,如果在最后环节进行一些增加、拓展,留一些东西让学生思考和回味,有余音绕梁的效果就更好了”。

2.对于内容复杂,有难度,学生没什么基础的课

一位介绍FLASH按钮的老师,面对一群没什么基础的孩子,一节课知识点有好几个,到下课了还没讲完,只好草草收场……。

另一位介绍FLASH变形动画的老师,虽然也是新课而且学生情况大同小异,但是这位年轻的女老师,简单到复杂,深入浅出,不紧不慢如和风细雨一般娓娓道来。愣是让这些没有基础的孩子成功地学会了用FLASH制作向日葵的变形动画。

评委点评说“教学内容的难度是否恰当,任务设计是否有层次性,如何选择教学策略……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五、关注细节、突出亮点,提高教学成效

比赛中一些教学细节,常常容易忽视。以我这一组为例,尽管评委明确指出不能把“单击”说成“点击”,但还有不少人犯错。反省自己日常工作中也常常不注意这类细节。这次回来后,我和同学们约定:互相提醒,规范用语。

一堂好课肯定要有亮点,但如果为了刻意地追求所谓的亮点而忽略教学的本质,那就是本末倒置,尤如餐桌上的菜,过多地追求色、香、味,而忽略了其中的营养成分。有的老师带领同学热热闹闹做游戏,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上了20分钟还看不出本课的重点在哪里,游戏冲淡了课的主题;有的老师课堂设置得太花哨,在导入环节花费过多的时间;还有的老师为了体现情感价值观,突出学科整合,一堂信息技术课让人听着怎么都像思想品德课。

关注细节,突出亮点,更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你的课上真正学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吧。

信息技术是门年轻的学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以屈原《离骚》中的名句以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细细碎碎一大堆,其实也就是自己的一些心得和专家的点评,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注:作者在此次优质课展评活动中获初中组全国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