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拟测试题五

模拟测试题五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大隐隐于市”,最佳的隐潜方式莫过于躲在江南小镇之中了。家,家人还在,家的四壁还在,但在那年月好像是完全暴露在露天中,时时准备遭受风雨的袭击和路人的轰逐。在作者看来,成年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又是一种“入迷”,然而程度远在吉诃德先生之下。

模拟测试题五

一、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她们只有几尺远的乌篷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它们的前边没有险滩,后边没有荒漠,因此虽然幽僻,却谈不上什么气势;它们大多很有一些年代了,但始终比较滋润的生活方式并没有让它们保留下多少废墟和遗迹,因此也听不到多少历史的浩叹;它们当然有过升沈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总之,它们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都显得平实而耐久,狭窄而悠久,就像经纬着它们的条条石板街道。

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中国文人中很有一批人在入世受挫之后逃于佛、道,但真正投身寺庙道观的并不太多,而结庐荒山、独钓寒江毕竟会带来基本生活上的一系列麻烦。“大隐隐于市”,最佳的隐潜方式莫过于躲在江南小镇之中了。与显赫对峙的是常态,与官场对峙的是平民,比山林间的衰草茂树更有隐蔽力的是消失在某个小镇的平民百姓的常态生活中。山林间的隐蔽还保留和标榜着一种孤傲,而孤傲的隐蔽终究是不诚恳的。小镇街市间的隐蔽不仅不必故意地折磨和摧残生命,反而可以把日子过得十分舒适,让生命熨帖在既清静又方便的角落,几乎能够把自身由外到里溶化掉,因此也就成了隐蔽的最高形态。说隐蔽也许过于狭隘了,反正在我心目中,小桥流水人家,莼鲈之思,都是一种宗教性的人生哲学的生态意象。

在庸常的忙碌中很容易把这种人生哲学淡忘,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它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诱惑而让人渴念。记得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期,我父亲被无由关押,尚未结婚的叔叔在安徽含冤自尽,我作为长子,20来岁,如何掌持这个八口之家呢?我所在的大学也是日夜风起云涌,既不得安生又逃避不开,只得让刚刚初中毕业的大弟弟出海捕鱼,贴补家用。大弟弟每隔多少天后上岸总是先与我联系,怯生生地询问家里情况有无继续恶化,然后才回家。家,家人还在,家的四壁还在,但在那年月好像是完全暴露在露天中,时时准备遭受风雨的袭击和路人的轰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生又接到指令,必须到军垦农场继续改造,去时先在吴江县松陵镇整训一段时间。那些天,天天排队出操点名,接受长篇训话,一律睡地铺而伙食又极其恶劣,大家内心明白,整训完以后就会立即把我们抛向一个污泥、沼泽和汗臭相拌和的天地,而且绝无回归的时日。我们的地铺打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从西边墙板的夹缝中偷眼望去,那里有一个安静的院落,小小一间屋子面对着河流,屋里进去的显然是一对新婚夫妻,与我们差不多年龄。他们是这个镇上最普通的居民,大概是哪家小店的营业员或会计罢,清闲得 很,只要你望过去,他们总在,不紧不慢地做着一天生活所必需,却又纯然属于自己的事情,时不时有几句不冷也不热的对话,莞尔一笑。夫妻俩都头面干净,意态安详。当时我和我的同伴实在被这种最正常的小镇生活震动了。这里当然也遇到了文化大革命,但毕竟是小镇,又兼民风柔婉,闹不出多大的事,折腾了一两下也就烟消云散,恢复成寻常生态。也许这个镇里也有个把“李国香”之类,反正这对新婚夫妻不是,也不是受“李国香”们注意的人物。咳,这样活着真好!这批精疲力尽又不知前途的大学毕业生们向壁缝投之以最殷切的艳羡。我当时曾警觉,自己的壮气和锐气都到哪儿去了,何以20来岁便产生如此暮气的归隐之想?是的,那年在恶风狂浪中偷看一眼江南小镇的生活,我在人生憬悟上一步走向了成年。

1.“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这句话中的朱雀桥、乌衣巷化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1段的江南小镇的景象,简要概括江南小镇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最佳的隐潜方式莫过于躲在江南小镇之中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限20字以内)

4.结合下文,说说“说隐蔽也许过于狭隘了,反正在我心目中,小桥流水人家,莼鲈之思,都是一种宗教性的人生哲学的生态意象”这句话中画线部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的,那年在恶风狂浪中偷看一眼江南小镇的生活,我在人生憬悟上一步走向了成年”。在作者看来,成年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成年,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论“入迷”

①有多种多样的“入迷”。

②吉诃德先生看武侠小说,把一份家产几乎看完,还嫌不够,还要出去行侠,终于把一条老命也赔上。这是“入迷”的一种。

③《红楼梦》里香菱读诗,弄得茶饭无心,梦里也做诗。这也是“入迷”。但据说香菱居然把诗做好了。

④乡间有伧夫读《封神榜》,搔头抓耳,心花大放,忽开窗俯瞩;窗下停有馄饨担,开了锅盖,热气蓬蓬直上;伧夫见了,遽大叫道:“吾神驾祥云去也!”跨窗而出,把馄饨担踹翻了。这又是一种“入迷”,然而程度远在吉诃德先生之下。

⑤吉诃德先生的“入迷”,结果是悲剧。乡间伧夫的“入迷”,结果是喜剧。香菱的“入迷”,结果不悲不喜,只成了一篇平凡的故事。

⑥就“入迷”而论,吉诃德先生实在是伟大的:你看他始终不动摇。乡间伧夫那一幕喜剧,叫做一时发昏,也许他赔偿了馄饨担以后就发誓不再看《封神榜》了。但当他高叫“吾神驾祥云去也!”而且撩衣跳窗的时候,他那态度倒也是“严肃”的,他确实“走进了《封神榜》”,不自知其非书中人了!至于香菱,她茶饭无心地读杜工部、温飞卿的时候,她唯一目的是自己也做个诗人,使她着了“迷”的,不是杜工部他们的作品,而是她自己想做诗人这一念的“虚荣”。故就“入迷”而论,香菱的,便是最下乘!

⑦有些人一拿起小说来读,便在心里说:“小说家言,岂能当真。”于是他带着怀疑的微笑,被动地看下去了。有些人进了戏园,就自己提醒自己道:“这是做戏呀!”于是他让戏拉着,坐到终场。他们自视为绝顶聪明的人,视吉诃德先生为天下第一号笨伯。可是我们说,真正含有严肃的人生意义的小说或戏曲,原来不是给此等人看的!此等人看小说、进戏园只是糟蹋时间罢了!读小说或观剧,一定得有几分“入迷”——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一同笑一同哭,这才算不负那小说或戏曲,而小说或戏曲也没有糟蹋了他的光阴。

⑧一位作家写作品的时候,也非“入迷”不可。他的感情要和他笔下人物的感情合一。他写的人物不止一个,然而他所憧憬的,或抬出来使人景仰或认识的人物,却只有一个或一群,作家就要恨此人物所憎恨的对象,拥护此人物所拥护的一切!作家必须自己先这么“入迷”,然后可望读者也“入迷”。然后他的作品不是消遣品,他的力气不算白费。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假使存了“我是在做戏”的念头,他的戏一定做不好。

⑨现在常听得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假使像香菱似的一面读杰作,一面心里想:“我读完了这些,我就是文学家了。”那他还是白读。他读杰作的时候,应当毫无杂念,应该只是走进书去,笑时就笑,哭时就哭,他应该“入迷”!所谓技巧的学得这一步,是在他几次“入迷”以后自然而然的结果。他把杰作咀嚼消化,成为他自己的力量了。倘若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要是他自以为“学到”了一点什么,那也不是真正的学到,而是生吞活剥地模仿,甚至是剽窃!

⑩归根一句话,人与文学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

6.文中举了三种“入迷”的人,请归纳出这三种“入迷”的特点。

吉诃德式的“入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间伧夫式的“入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菱式的“入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③段“但据说香菱居然把诗做好了”这句话作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8.第⑦段中“他们自视为绝顶聪明的人”,“他们”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最后下结论说“人与文学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

(1)请阐述“入迷”在文中的确切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举一例,以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简要说明“人与文学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出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  (  )

 A.作者对吉诃德先生的“入迷”抱着善意嘲讽的态度。

 B.本文认为没有作者的“入迷”,也就没有读者的“入迷”。

 C.作者反对香菱以功利态度读诗。

 D.作者认为阅读的技巧应该在毫无杂念的情况下自然地学会。

 E.本文作者告诉读者,“入迷”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同笑同哭,因为这样才能真正读懂作品,才能提高欣赏文艺的水平。

 F.作者论述“入迷”的目的在于倡导有更好的作品问世。

11.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4句)

(1)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2)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______(王冕《墨梅》)

(3)塞翁失马,______________(《淮南子·人间训》)

(4)______________,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5)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

元·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12.这首曲子以______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______黄沙、______、______,构成了一幅______特有的景色。

13.全曲没有一个词是______词,但却______

14.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畿,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15.长吉是_______(人名)的字,他的诗风主要表现为_______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 (  )  (2)语长吉之事尤备 (  )

(3)骑距 驴(  )         (4)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 耳(  )

17.下列各项与“语长吉之事尤备”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

 B.均之二策

 C.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D.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

18.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选文的内容看,“长吉之奇”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贾诩用兵

太祖(曹操)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贾诩)谓绣(张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20.《三国志》是一部_______体史书,作者是_______

21.下列对“太祖(曹操)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操刚刚讨伐张绣,有一天早上带领军队撤退,张绣便亲自带兵追击曹军。

 B.曹操连续讨伐张绣,有一天突然带领军队撤退,张绣便亲自带兵追击曹军。

 C.曹操刚刚讨伐张绣,有一天突然带领军队撤退,张绣自然要带兵追击曹军。

 D.曹操连续讨伐张绣,有一天早上带领军队撤退,张绣自然带兵追击曹军。

22.张绣第一次追击曹军是用_______追击_______,结果失败了;第二次追击曹军是用_______追击_______,结果获胜了。

23.贾诩认为张绣先败后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1)先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这一文段为了突出贾诩的军事预见,采用详略结合的写法。写交战双方,略写曹操一方;详写张绣一方;写张绣的军队,略写主帅张绣,详写谋士贾诩;写追击战始末,略写_____________,详写_____________

二、作文

25.“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是几年前一位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

以“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