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好听的声音

好听的声音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到他们自我陶醉的样子,我想,何不组织一次关于声音的活动,利用幼儿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奥秘、体验快乐、增长知识,于是就有了活动“好听的声音”。

2.科学活动:好听的声音

石家庄市玉田第一幼儿园 王国

活动来源 在一次玩沙时,有几个小朋友将小石子装到瓶子里,边摇晃边唱歌,旁边许多小朋友纷纷效仿。看到他们自我陶醉的样子,我想,何不组织一次关于声音的活动,利用幼儿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奥秘、体验快乐、增长知识,于是就有了活动“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2.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简单为乐曲伴奏。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的声音,“花狸虎”音乐磁带。

     2.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10个,薏米(也可以用豆子代替)若干,海绵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师:请小朋友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鸡鸣——笑声——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逐一提问:“这是什么声音?这些声音让你想到了什么?”(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通过仔细听,说出公鸡的叫声,想到该起床了;小朋友的笑声,想到他们一定很快乐;听到水声,想到是洗脸或是冲马桶的声音;听到马路上的汽车声音,想到开车要注意安全等;听到问候“老师好”的声音,想到小朋友已经来到幼儿园了。

二、让小瓶子发出声音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师:现在宝宝们已经来到了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

幼儿每人取一个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发出声音(有的幼儿像敲鼓一样敲,有的幼儿将瓶子放在地上滚,有的幼儿往空中扔,有的互相敲打等)。

师:请小朋友到老师跟前,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瓶子发出声音的?”

幼儿将自己的做法用语言表述出来。

2.用瓶子装薏米让它发出声音

师:空瓶子能发出声音,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薏米,薏米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

幼儿自由操作,大部分幼儿直接将薏米放到瓶子里,个别幼儿拿薏米往瓶子上直接敲。

师:谁的瓶子和薏米发出声音了,让我也来听一听(将幼儿聚到老师身边),请你们说说自己怎么做就能让瓶子和薏米发出好听的声音的。

师:我们的瓶子都发出了好听的声音,让我们用它为音乐伴奏怎么样?幼儿积极响应。

3.(放音乐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为乐曲伴奏

师:进行小结,指导幼儿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重也不同;同时装的薏米多少也影响瓶子发出的声响(装一个薏米声音怎么样,装多一点薏米声音怎么样,装满了又会怎样),边说边用实例演示。

4.猜一猜,老师装了多少薏米?

教师将放有薏米的瓶子在身后晃动,让幼儿判断装薏米的大概数量。

三、海绵和小瓶子能发出声音吗?

师:出示海绵,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说出海绵是软软的。

师:海绵和小瓶子能发出声音吗?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幼儿每人再取一个空瓶子,将海绵放到瓶子里进行尝试。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瓶子里装上硬硬的薏米和装上软软的海绵,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简单总结出,薏米放到瓶子里发出的声音大,海绵放到瓶子里发出的声音小,几乎都听不到了。

四、教师总结

在幼儿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小结,让幼儿了解软的东西放到瓶子里发出的声音非常小,而硬硬的东西放到瓶子里发出的声音很大,感受事物的对比性。

活动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通过玩薏米和海绵,知道了许多关于声音的奥秘,你们想不想自己选择喜欢的东西,放到小瓶子里,听一听,能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让我们到外面找一找试一试吧!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从幼儿的生活背景入手,让幼儿听辨不同的声音,从而引发对声音的兴趣。接下来,我让幼儿在游戏中,自己动手做响筒,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又了解了声音的轻重,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发现声音的轻重与装薏米多少的关系;由于薏米的质地很硬,放到瓶子里声音很响,很悦耳,幼儿用自制的响筒为音乐伴奏,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通过再次用瓶子装海绵,进行摇晃,辨别声音的大小﹑轻重,感知事物的相对性,整个活动,我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听一听,做一做,将科学探索和音乐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突出以幼儿为主体,努力把握“玩中学”的度,注重多观察、少干预,让他们在游戏、体验、操作中获取新知,充分表现自己,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

不足之处是幼儿在为音乐伴奏的时候,兴趣很高,对用力大小、感受声音的轻重方面没能更好地进行对比,如果着重让幼儿感受一下,效果会更好。

活动评析 本活动最大的特色是能够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探索,得出结论。这正是适应小班幼儿不善于集中注意力“听讲”的特征的教学方法。

从活动的产生来说,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生成课,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由幼儿的反应,教师产生临时的想法后,精心做了相关的准备而最终形成的。活动的目标主要涵盖了能力、情感两个方面的内容,活动的导入以幼儿熟悉的生活为背景,让幼儿进行猜想,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能够成功地引起幼儿兴趣。

在“让空瓶子发出声音”的环节当中,幼儿以生活经验为前提,充分发挥想象力,并验证自己的想法,以实现本活动的第一个目标。之后,教师统一要求幼儿用薏米装进瓶子中,发出“响亮”、“清脆”的声音,此时,教师如适当强调“响亮”、“清脆”这两个词,可以让幼儿在具体情境中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这样会使活动的效果不仅仅处在“培养兴趣”的水平。

“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为乐曲伴奏”,是幼儿情绪最高的环节,如果幼儿的乐感比较好,会配合得比较谐和,听起来整个音乐会更有魅力。对于不善于倾听的幼儿,也可能会乱晃瓶子,发出不协调的声音,所以教师在活动前可以强调:当幼儿随音乐晃动瓶子时,要随着节律晃动,还可找能力强的幼儿做示范,以免由于幼儿过于激动,使活动陷于混乱状态。

(点评:石家庄幼儿师范学校 李艳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