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因为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过程。而我国的现代家庭教育中,已出现种种令人深思的现象。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使孩子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激发其早日成才。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幼儿园、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完成。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①家庭;②学校;③儿童所在的集体;④儿童本人;⑤书籍;⑥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教育人的过程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因为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3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3~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古人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接受人生熏陶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能力、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在这个年龄阶段,人的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5岁以前是一个人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都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那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就得益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在两三岁时,父亲就经常把他抱到郊外野游,培养他的观察能力。歌德三四岁时,父亲就教他唱歌、背歌谣、讲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时写剧本,25岁时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匠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反之,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例子也不少。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几乎与狼一样。她靠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卡玛拉两年后才能站立,6年后才可以像人一样行走,4年内才学会了6个单词,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个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生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己的3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不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生活能力极弱。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早期教育的作用。

对于新世纪的中国而言,可谓“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全民有责”。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及其不断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关起校门仅搞应试教育,还应将教育的触角伸向家庭,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方能振兴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而我国的现代家庭教育中,已出现种种令人深思的现象。

由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少年儿童都是独生子女。自古道“独子难教”,再加上民风民俗的作用,许多家庭从祖辈到父辈都将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以至于有的家长娇惯、溺爱孩子,而有的家长基于“望子成龙”的思想,以棍棒代替一切来教育孩子。在一个故事中,一个小孩告诉伙伴们:“我爸最好,我说骑马,他就让我骑在背上,他两手着地往前蹦;我说骑驴,他就擦着墙根走。”而《中国教育报》上曾载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一所学校,期末语文测试出了两道作文题,分别是《我的欢乐》和《我的苦恼》,结果54%的学生都写《我的苦恼》。一个学生写道,他喜欢采集生物标本,而他父亲却强迫他集邮。他费尽心血采集的生物标本被撕得粉碎,这孩子非常苦恼,在作文中发出呐喊:“为什么要限制我的爱好,一个人的兴趣难道要由父母来指定吗?”读到这里,不由得让人掩卷沉思。试想,扭曲孩子的性格,将家长的“美好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如此“善花”能结出“硕果”吗?在农村,更不乏这样的例子:家长彻夜搓麻将,却要孩子认真学习;家长输红了眼,家里一贫如洗,就叫孩子辍学打工挣钱。孩子身处这样的家庭,在学校里接受的文明教育,教师灌输的挫折意识、忧患意识顿时被铁的事实击得粉碎。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使孩子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激发其早日成才。据调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69.8%的学生是来自于知识分子家庭。也就是说,这些娃娃从小就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

童心是幼稚的,孩子们常常幻想着事事如意,总是希望得到父母和成年人的肯定,以此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心理学告诉我们,这种成功的感受能给人带来一种奋勇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所说:“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保护受教育者,不降低他的人格,不应当使它感到自己是听凭命运摆布的一颗无能为力的尘埃。”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要做到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现代教育要求父母首先要做到关心子女身心健康。所谓身心健康,是指生理的健康发展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应当说,当今没有一个家长不注意自己子女的身体健康。电视上一则营养广告会引起家长的极大兴趣,但很少有家长会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主要表现为:积极而良好的人际交往心态;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精力充沛、不怕困难、反应灵敏;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能经受挫折、面对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