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精心设计问题,启迪思维,激活课堂。

历史课堂“活”起来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

王培民

新课程标准带着鲜活的新理念走向我们已经四个年头了,身为一线历史教师,不仅要适应时代,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而且要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四年的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落实的最关键环节,那么如何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历史课堂,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呢?下面我就从问题探究、作业的处理与设计等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以探究问题激活历史课堂是关键

1.课前预习,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发展能力、激活课堂的重要条件。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课前预习教材,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一到二个自己疑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交于老师。虽然刚开始实行的时候,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比较肤浅,但也应该加以鼓励和坚持,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意识自然就增强了,思维深度也会不断提高。这样学生就有了自己的重、难点,自然就会在课堂上会以高涨的热情去关注、参与这些问题的解决。如《祖国统一大业》一课,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在毛泽东时代没能解决香港问题呢?”“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最佳方案?”“放弃台湾不行吗?”等,这些问题虽然尖锐,但有深度,有价值,反映出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意识在不断的增强。

2.精心设计问题,启迪思维,激活课堂。问题教学法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对此加以改造,使之发扬光大。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收到真正满意的课堂效果,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是否是从探究的角度来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富有启发性。应做到:一、问题的设计必须做到难易适中,符合学生实际,既要有一定的难度,也要设置合理的坡度,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入到求知的高度。如《祖国统一大业》关于“一国两制”,可设问如下:“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最佳方案?”;二、问题的设计必须要反映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或者有深度的问题。如在上述问题中可加问:“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为什么没能解决香港问题呢?”“在港澳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不行吗?”“放弃台湾不行吗?”。这样就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成功地进行了师生的角色转换,使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同时,也体现了问题从学生中来,通过整合又回到学生中去,过程让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认识,达成共识,形成能力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在自学质疑中品味到了思维的魅力,在问题的解答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求疑、求实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三、尽量做到问题设计与探究和创设情境相结合。如在《祖国统一大业》一节中,中间就穿插播放了《百年圆梦》和《走向共和》两部纪录片的片段后提出以上系列问题的。情境的设置,无疑使学生走近了历史,亲自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脉搏,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个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从影片、从教材、从各种媒体等不同方面挖掘信息,多角度的去论证历史现象,其思想所闪动的探究智慧光芒,熠熠生辉,让我久久难忘;四、问题的设计应具开放性,答案也应具开放性。要鼓励学生去大胆探索,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挑战权威。如关于台湾问题,我设计如下:“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理由是什么?”当时全班几乎只有两种声音:“武力解决”和“和平统一”,在大家各抒己见后,王丽同学高高举手回答:“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视形势而定。”之后,她从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发展演变再到目前的局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再如:在学习了洋务运动后,提出“你是如何看待洋务运动的?”这样既活化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将课堂教学引向了深处。五、问题的设计要面向生活,面向现实,做到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意识,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学完《禁烟运动》一目后,可设计:“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禁毒大战’的看法。”在学完《抗日战争》后,可就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影星赵薇穿日本军裙服事件,设问:“你对此有何感想?”在学完《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节关于美国种种霸权行径时,可联系“南联盟事件”“中美撞机事件”“美国抛开联合国,出兵伊拉克”等种种事例,提问“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美国为什么能在国际舞台上如此专横跋扈,长期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21世纪的中国如何赢得未来的安全与发展?”等等。这样问题使学生由历史走向了对今日现状的思考,想说的话很多很多……思维、智慧得到了开发,情感得到了震撼和升华,课堂实现了高效运转。

3.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领学生,共同探究,达成共识,形成能力。在学生预习中发现问题、教师精心设计了种种问题后,如何引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并由这些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呢?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而定,或学生独力思考,或分组合作探究,或召开辩论会,或开展一些活动模拟历史,编演历史课本剧等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学生独立思考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尤其是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中,我坚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精选议题。合作讨论的中心议题必须要有探讨的价值,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重点内容;第二,制作一张小组合作探究的表格,发给学生,其内容包括:小组成员、组长(主持)、记录人员、小组代表发言人、探讨的中心问题、小组达成的共识和疑惑等,以确保合作探讨落到实处;第三,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4-6人最好;第四,必须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合作,以使每个人都有收获;第五,组内成员分工明确,组长全面统筹,有的记录,有的归纳概括,有的代表小组发言,确保发挥特长,人人参与;第六,要有成果;第七,各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要有精辟的点评,充分肯定各组的亮点。总之,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组织教学,都必须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遵循课堂实效的原则,让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让历史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二、作业处理得当,设计新颖,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激活课堂的重要手段

1.正确对待和处理课后习题。新教材虽有诸多特点,但其核心特点是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仅仅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式,更多的是学生自己个性化的探索,它突出地体现在每章节的“学思之窗”和课后的“学习延伸”上,除了少数选择题之外,大多数是探究题和史料阅读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和传统作业仅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特点显著不同,不是学生随便翻翻书就能解决的了的。因此,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所需,灵活处理,抓住典型,重在引导,尤其要引导学生学会调查、搜集信息;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提炼观点,最后形成能力。一旦能力形成了,也就自然做到了举一反三。决不能就题论题,仅把答案简单地呈给学生。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我就引用了必修1教材第35页曾国藩的一段话,可引导学生怎样去捕捉、提炼有效信息(时间、人物、材料出处、中心思想),怎样提炼观点:“曾国藩是何许人?这段材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从曾国藩的话中表达了他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原话)?由此可以看出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待洋务运动的?”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参与了思维的全过程,长此以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定会大幅度提高,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设计新颖、个性化的作业,提高兴趣,提升能力。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空间,布置新颖、个性化的作业就是很好的手段。作业的设计应与现实相结合,应与学生的“兴奋点”相结合。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一方面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或做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另一方面也可鼓励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网资源开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自主研究,撰写小论文。如在学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后,让学生搜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粮票、布票、油票、粮本等,感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行社会调查,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人们吃、穿、住的不同,谈谈我们石油城居民小区(或我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学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可设计:“假如你身处当时当地,你最想投资于哪一行业?会遇到哪些困难?你的企业能否做大做强?为什么?”在学完《祖国统一大业》后,以“放弃台湾行不行?”为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专题研究,适时地引导学生树立资料要为自己观点服务的意识,必须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和处理,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必须多角度地去论证自己的观点等。当高一(5)班许文宗所在的小组,从历史角度、地理角度、经济角度、未来国家安全角度、对中国边疆其他地区的影响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论述不能放弃台湾的时候,赢得了满场喝彩,我不能不惊叹学生的创造力!此外,高一(4)班的10名同学还对自己感兴趣的台湾军事力量进行了研究,并且撰写了较高质量的小论文……这些设计新颖的作业,都不同程度地撞击着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受学生欢迎,他们喜欢上历史课,也喜欢历史课堂。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潮下,历史课堂只有成为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效应,三维教学目标才能实现,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让我们与新课程同行,与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