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理念下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新理念下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学生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理念认为,以上的做法并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被动的跟着教师走。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加大课堂教学的开放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并做适当的点拨和补充。

新理念下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雷改莉

一名离家出走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讨厌死了,见他的鬼去吧,把书扔进高压锅里,用小火煮上一天,拿出来再用锤子砸、砸、砸,再浸入浓氨水、浓硫酸、浓硝酸,再用棒球棒打,狠狠地打、打、打,送入火炉,烧成灰,最后为它拍照,留作幸福的纪念。”这几句话虽然短小,却反映出学生痛恨书本几乎已经达到疯狂的地步。我们是否应该问个为什么,是书本上染有“疯牛”病毒,还是令人窒息的课堂逼迫得火暴的年轻人把浑身的力量发泄到了书本上?面对学生这几近疯狂的状态,我们是否该好好的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兢兢业业、含辛茹苦、谆谆教导、滔滔不绝。学生如同一台机器一样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着教师传授的知识。我们只能说可敬的教师对学生投入的是一分“糊涂的爱”,其表现是对学生自主性的忽视,对学生自主权的剥夺,一味照自己的“好心”办学生眼中的“坏事”。对于身心都很脆弱的学生,我们教育者需要用理性和情感来呵护。对于当今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很多教育者已经熟视无睹,认为那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认为学习是一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事情,殊不知这样的学习方式严重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的学校中,我们的课堂上应该跃动着生命的火焰,闪烁着智慧的灵光,每一个学都应当生龙活虎、朝气蓬勃,而不应当让作业、考试、自习压迫得身心疲惫、萎靡不振,甚至精神濒临崩溃。

把课堂还给学生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究竟怎样算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和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在未进行新课程改革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在课堂上教师提出课本上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看书、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得出正确的结果;或者教师不断的提出问题,学生不断的讨论,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较理想的答案,这就说明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理念认为,以上的做法并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被动的跟着教师走。真正的主动是什么?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学、讨论、探究等形式解决问题。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想需要从以下几点着入手。

首先,教师必须先行一步,主观和客观上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条件和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对新教材内容和处理方式的理解,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可体现在所设计的教学过程中。简单地说就是要在主观上认同,客观上创造条件。教师在教学中注入活的内容,使内容安排上便于学生发挥;教师又可灵巧安排教学时空的关系,使之便于学生发挥;更可以借助于多元化的评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因为多元化评价本身就是吸引学生自主参与的立足点。

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加大课堂教学的开放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1.问题法

教学中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多表扬,善于利用讨论和争论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发展。

在没有学习新知识前,根据本节课的课题,鼓励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可以是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是探讨的问题,也可以是应用的问题等等)。学生再通过自学、讨论、读图、分析、查找资料等学习方式自行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并做适当的点拨和补充。例如:《海水的运动》一节,在导入新课以后,让学生想一想,关于海水的运动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刚开始没有人说话,我进一步启发到:有所求,才有所得,你们什么都不想知道,那肯定什么都得不到。想知道的越多,就得到的越多。过了大约一分钟,学生就纷纷举手,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出乎我的预料,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和求知欲令我吃惊。例如:海水为什么会运动?海水怎样运动?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冲浪运动利用的是海水运动的哪种形式?厄尔尼诺现象是怎么回事?百慕大大漩涡是怎么回事?等等。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下,通过讨论学生能自己解答的问题当堂就解决,当堂解决不了的利用学习工具寻找答案。书本上没有的鼓励学生在课外查资料,第二节课再继续解决,最后教师只做适当的补充。由于这些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因此学习起来情绪高昂、劲头十足。经过这样长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将会不断提高,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不就是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又自己解决问题的吗?

2.刺激法

教育家皮亚杰说:“老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求和欲,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通过自学、讨论来解释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并能举一反三,列举出其他相关的现象,并做出解释。如: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的热力状况》,列举了如下的现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的?中午为什么比早晨和午后气温要高?同学们通过自学和激烈的讨论,加上教师的点拨,得出:天气晴朗时,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略。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吸收、反射和散射。学生联系实际又罗列了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如:早晨和晚上的日光为什么是橙色和红色的?为什么将红灯设置为交通车暂停的信号?电影院为什么要“严禁吸烟”?为什么早晨日出之前和黄昏日落之后仍然很明亮?白天太阳没有照射到教室,为什么我们能看到教室的一切?等等,这样开放式的教学,不仅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还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还使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和自己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多了一点想学的愿望,少了一些厌学的情绪。因为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

3.展示法

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或者学生了解较多的教学内容,还可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给学生创设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让不同的学生展示不同的资料,最后总结出主要的学习内容。如:第二单元第七节《大气环境保护》,通过学生展示资料,说明资料,最后总结出大气环境三大问题的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及人类采取的措施。让学生做小老师,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给学生创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和成功的舞台,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如王立成老师讲优质课时,课前让几名学生制作了课件,课堂上给以充分展示的机会,此后这几名学生上地理课发言积极,作业能按时完成,还不时的问一些课外的问题。明显地对学习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情感投入法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会对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发生重要作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过于严肃的、不信任的甚至是对立的课堂气氛只能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抑,从而增加精神上的疲惫感。另外,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产生对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请,谢谢,请合作,请坐下”等文明语,创造和谐、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氛围,注意师生情感上的沟通,做学生的朋友,要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权利与机会,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给学生发展的机会。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及见解,包括错的意见。尽量不用批评语气跟学生说话,尽量用激励的语言使更多学生及时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师生情感同步,才能促成教与学的同步,才有追求知识的同频共振,又有思想交流的情感共鸣。只有这样,师生双方才能以最佳状态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并在融洽的沟通中充分积极地表现自己,发展自我。通过沟通,教师将丰富的知识转化给学生,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吸取营养,内化到自己的体系内,而后又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实现由不知向知、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样状态下的教学将是一种富有课堂情趣,思维活跃,高质量、高效益的教学。

世上道路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还很多,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我坚信经过我们不断的学习,转变思想,树立新理念,并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会找到许许多多通往罗马的光明大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