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银川高级中学
(1999—2004)
20世纪90年代,长庆油田进入大发展时期,生活基地快速调整建设,大规模向大中城市发展,西安兴隆园、银川燕鸽湖、延安何庄坪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1998年,随着油田在宁基地的重组搬迁,长庆五中高中部随之迁入银川市燕鸽湖石油基地。1999年8月,按照《长庆石油勘探局关于成立银川高级中学的通知》(长局发[1999]154号)精神,在宁的长庆五中与长庆四中、长庆六中高中部及长庆银川子校整合,组建长庆银川高级中学。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长庆局在宁教育二次整合,原大水坑子兼学校、马家滩子兼学校、九公里子兼学校、十八公里子兼学校相继撤并到长庆银川高级中学,原校舍移交当地政府管理、使用。2003年12月,长庆石油勘探局下发《关于银川高级中学机构升格的通知》(长局发[2003]241号),长庆银川高级中学机构升格为处级,领导职数设6人,其中校长1人,书记1人,副校长4人。下辖长庆银川高中、长庆银川初中和长庆银川小学三个办学单位。新建的长庆银川高级中学,在长庆石油勘探局的正确领导下,校党委和学校充分利用油田在宁各校优质教育资源、依傍首府银川良好教育环境,整章建制,严细管理,广泛开展交流活动,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呈现出勃勃生机,迈入了长庆在宁教育的辉煌时期。
一、明确办学理念谋划学校发展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政策,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长庆在宁学校的整合兴建吸引着来自社会各界的目光。学校领导班子正视现状,充分利用学校毗邻首府银川,信息交流频繁和整合带来的教育资源优势,分析银川市重点中学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所带来的新挑战,从学校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制定了《长庆银川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确定了“站稳脚跟、创造优势、跻身名校”的发展目标,树立了“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
随着学校快速发展,2001年,学校又制定了《长庆银川高级中学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目标和“培养学生态度、知识、能力、智力等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学力水平”的教学目标,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2003年7月,雷永锋校长又提出了紧跟“全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改革”的总体工作思路,对长庆银川高级中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学有特长、校有特色”,“科研兴教、名师立校”等办学理念、策略等做了全面科学的阐释。
二、抓队伍建设,促稳定发展
学校整合组建后,由于师生来自不同学校,做好领导班子、职工队伍及全体学生的团结融合工作成为特定条件下保证学校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将凝聚思想,团结融合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校长雷永锋要求,把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作为工作重点,整章建制,狠抓团结和谐,加大奖惩力度,促进班子成员和干群之间坦诚相待,彼此尊重和信任,增强全体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党委书记王占龙倡导教职工发扬五种精神,即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为人师表的自律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学校针对移交地方政府的新形势,为了保持稳定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向教职工讲清上级的政策和国家的大形势,积极引导大家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抓教学,保稳定,使教职工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立足本职,搞好工作;制定工作预案,确保学校大局稳定;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反映教职工的心声,不激化矛盾;开展暖人心、聚人心、稳人心系列活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经过扎实有效地工作,班子协调,队伍和谐,顺利实现了平稳过渡,学校快速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学校建立和完善了领导干部分层负责、逐级管理的工作机制,班子成员之间既分工负责,又相互协作,形成了协调统一的工作局面。学校实施目标管理,每年初都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作会,逐层签订管理及经营责任书,年终考核兑现。学校建立了领导干部值周总结讲评制度,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处理管理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有关部门制定改进措施,督办落实,促进了作风建设,提高了管理水平。
1999年,学校确立了“科研兴教、名师立校”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培养一流教师队伍的工作目标,促进教师队伍建设。2000年4月,学校正式启动“名师工程”,同年6月,承办长庆局首届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我校有1人被确定为局级学科带头人,5人确定为骨干教师、8人为教学能手。2001年6月,学校成立了校级学科带头人评定领导小组,并举行了首届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按照教学成绩与竞赛成绩相统一的原则,经过严格的程序,确定了校级学科带头人9人、骨干教师15人、教学能手9人。2003年,在抗“非典”期间教育厅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中,徐燕、刘建民老师高尚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受到好评。自治区教研室开设空中课堂,徐燕、陈华等老师被聘授课,蔺晓林、陈华老师等4人成为自治区教育专家组成员。同年11月,长庆局第二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再次在我校举办。到2004年底,学校共有高级教师83人。学校十分重视名师在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坚持上示范课制度,促使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学校一直将安全管理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2003年底,学校整合基本完成,又遇上“非典”疫情的传播,安全和稳定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头戏。学校建立了安全总监制,各年级设安全监督员,完善了安全管理体系。主管安全的副校长陈金龙担任学校的安全总监,提出了“安全工作以预防为主,且必须防住,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优先思考的地位”的安全管理理念,倡导“十自一确保”的安全管理方法,即“自我树牢安全意识;自我制定安全措施;自我预防安全事故;自我消除安全隐患;自我检查安全行为;自我尽到安全责任;自我校正安全违章;自我救助避免伤亡;自我总结安全工作;自我把握安全命运;确保自身一生平安”。学校将每月的第一周定为安全教育周,周一作为安全教育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每逢节假日放假前都要召开法纪安全教育大会;聘请银川市和小区警务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举办讲座;建立了值班巡查制度,到网吧、街道巡查;对住校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做好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和安全教育;与小区携手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2003年4月17日,宁夏境内出现第一例“非典”病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及早安排部署防治工作。4月20日长庆油田召开预防“非典”电视电话会议,学校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迅速行动,按照“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构”的工作要求,成立了学校防控“非典”领导机构,做好每日宣传、消毒、检查体温等防预工作。在银川市区各校普遍放假的情况下,学校广泛调研,征求广大职工家属及各单位领导的意见,从油田生产的实际出发,坚持组织学生上课,保证了黄金时段学习和生产两不误。高考期间,学校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学生的饮食、住宿等作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高考安全顺利。
三、德育为先,育人为本
2001年,学校针对在自然生源下,高一招生比例高达80%以上的现状,为了全面提高管理及教育教学质量,适时提出了“三大提高”(师德、学生行为习惯、校园文明大提高)和“三大突破”(教法、学法、教学质量大突破)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师德标准》及《中学生一日常规》,确定了“卫生一日五清扫”和“六无”(无纸屑、无烟头、无痰迹、无污染、无乱涂乱画)“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推门轻)的文明准则,突出师德建设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坚持严抓细管,狠抓落实,促进学校管理迈上了新台阶。
个性化管理是学校适应教育发展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提出的管理举措。落实在教学中,倡导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将培养优等生和提升中差生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落实在德育工作中,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全面了解其学习、思想状况,分析成因,有针对性地建立个性化档案,跟踪教育,突出实效。落实在日常管理中,健全学生会、团支部等组织,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坚持学生值周制,增强学生的自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实施学生行为习惯积分卡制,促使学生落实《中学生一日常规》,做到“六无”、“三轻”,告别不文明行为。学校还提出让广播说话、让黑板说话、让墙壁说话、让花草说话的环境育人要求,让学生人手一块抹布,随时清洁校园,营造优美温馨的校园文化,以熏陶师生的情操。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学校管理和社会工作,如值周检查、组织大型活动、尝试见习居委会、小区交通管理、社区服务等,坚持利用暑假组织高一学生军训,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国防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开展革陋习,树新风活动,通过板报宣传、签名活动、组织学生到小区打扫卫生等形式,促进了“校园文明精品工程”建设和小区文明程度的提高。
学校整合重组后,环境和生源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从荒滩来到首府城市,引发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给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学校不遗余力,狠下工夫整治,通过跟踪检查、勤跟严管、奖惩并举,及时扭转和消除了师生中出现的陋习,使不良的习气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当好学生的第二家长是针对油田职工长年在野外工作,难以照顾、管教孩子的特殊情况,为了解除其后顾之忧,弥补油田子女家教缺陷,提高教育质量而采取的管理措施。雷永锋校长1993年在长庆五中时率先提出“第二家长”的管理理念,倡导每位教职工都要当好学生“第二家长”,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各方面承担起教育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从此,“第二家长”作为一种特色管理得到传承和发扬,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还建立了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育人水平量化考核制。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发挥整体育人功效。2000年6月,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校联系委员会、社区学生教育委员会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学校完善了家访制度,与银川基地物业处、燕鸽派出所、石油各单位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形成了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育人局面。
2003年,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聘任兼职主任1人,兼职辅导教师7人。心理咨询室按照学校的要求,针对师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四、以教学教研为中心,稳步提高质量
常规管理提升到一定层次之后,学风建设就成为保持学校持续发展、稳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关键,为此,学校提出了“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促质量”的工作思路,引领教师形成“博学、严谨、善导、爱生”的教风,以促进“勤奋好学、质疑问难、拼搏向上”学风的建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理念,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突出培优、治瘸和转差工作,引导和帮助学生消除学习上的动力不足问题,放下思想包袱、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
推进教学评价改革,实施教学量化评估考核,激励教师积极进取,促进教学管理。2000年,学校建立了以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过差率四项为主要指标的教学质量分析评价体系,全面量化考核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业绩。实行学生评教、家长评校制,对学生反映强烈的任课教师进行谈话诫勉,对教学评价成绩差距大的教师实行末尾淘汰,进一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改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在班主任期末评语、作业批语中倡导鼓励为主,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加强教学督导评估,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一方面注重校内的自查自评,一方面积极迎接政府的督导评估。2003年11月,银川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校办学水平进行了督导评估,综合得分达到498.5分,距满分只差1.5分,名列银川市9所被评中学的第一名。2004年2月13日,银川市督导室形成了正式督导评估报告,并下发文件,授予我校“普通高中督导评估先进单位”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