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的适应行为

青少年的适应行为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适应”在心理学上一般指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相符合的过程。青少年的适应问题常常有入托适应、入园适应、入学适应、人际适应、青春期适应等。适应是评价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适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青少年的个性倾向是决定他们对事物和行为的动力系统。青少年不良倾向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潜在温床,青少年的个性倾向,同样是以积极性为其特征的。

四、青少年的适应行为

“适应”在心理学上一般指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相符合的过程。这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不断地相互作用的过程。就“适应”而言,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第一,个体,这是“适应”的主体。

第二,环境(情境),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的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其中人际关系是个体“适应”过程中环境(情境)的重要部分。

第三,改变,这是“适应”的中心环节,现代适应上的“改变”不仅包含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改变”是由达到个体和环境的和谐关系所必需的个体自身的改变和环境的改变双方组成的。而“适应性”则指个体使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适应环境要求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青少年的适应问题常常有入托适应、入园适应、入学适应、人际适应、青春期适应等。适应是评价青少年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没有考试,没有分数,是以适应孩子身心发展的游戏为主;小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小学生是一个社会角色,是义务教育的对象,其主导任务从游戏变为了学习。小学生的适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思维发展水平的适应:幼儿园孩子的思维处于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到小学阶段,孩子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2)各种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适应:幼儿的自控能力差,对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则有更高的要求。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学生自控力差的特点,我们的孩子和世界各国其他同龄孩子相比已经相差不多。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光从孩子的角度找原因,而应从课堂教学本身下工夫。孩子虽然在课堂上走神,但做有趣的事则兴趣盎然,所以这不是孩子注意力的问题,是课堂教育的问题。要让孩子动起来,动眼、动耳、动手、动嘴、动脑。根据孩子的生理特性,让孩子在活动中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不能要求孩子在课堂呆坐45分钟。

(3)对各种规则的适应:幼儿园虽说已经对孩子提出了一些纪律要求,但相对松散,而小学生则不同。要逐渐培养对课堂纪律、体育活动规则及各种游戏规则的适应。

另外,对于青少年的不良倾向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倾向是一种心理现象。青少年的个性倾向是决定他们对事物和行为的动力系统。我们可以把青少年的个性倾向划分为:值得鼓励的倾向、有待疏导的倾向及必须矫正的倾向。其中必须矫正的倾向是青少年的不良倾向,如何矫正和教育,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并不断探索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青少年不良倾向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潜在温床,青少年的个性倾向,同样是以积极性为其特征的。由于青少年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的差异,使得青少年对事物以不同的主观意识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少数青少年由于基本需要、兴趣爱好等处于较低水平状态,若受到外部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便形成病态心理,表现出个性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在学校中主要表现为三种。

(1)散漫性倾向:持这种倾向的青少年,纪律观念淡薄,不愿受正常规范制度的约束,自由散漫,行为随便。如无故旷课、迟到早退、课上吵闹,甚至抽烟喝酒等。

(2)攻击性倾向:持这种倾向的青少年,性格暴躁,遇事冲动,自我约束能力差,在校内外打架斗殴,欺侮同学,故意损坏公共财物,对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破坏性很大。

(3)利欲性倾向:持这种倾向的青少年,私欲膨胀,自私自利,贪图享受,是非不分。当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正常满足时,就会采取越轨手段。如考试作弊、偷窃勒索、早恋、传看色情读物、涉足青少年不宜的场所等。以上这些不良倾向的表现,有些是道德规范问题,有的则已是轻度违法犯罪。

由于这类青少年大都追求低层次的兴趣爱好,物质和感官享受等的原始欲望强烈,一旦受到社会上不良人员引诱教唆,很容易滑向犯罪的深渊,如果这类臭味相投的青少年结成不良群体,则不良倾向就有可能成为犯罪集团的思想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