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善行与主观幸福感干预研究

高中生善行与主观幸福感干预研究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许多研究都表明,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虽已起步,但有关提高青少年幸福感的干预研究较少。

高中生善行与主观幸福感干预研究

李廷黎[1]

摘 要:以重庆某一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通过“做好事”实施主观幸福感的干预,尝试提高中学生们的主观幸福感。实验设置1个善行组、1个事件组和1个自然组。研究持续7个星期,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了3次幸福感水平、生活满意度和自尊水平的测试。对实验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学生群体中,做好事是一种有效的幸福感干预方式,能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生活满意度水平和自尊水平。

关键字:高中生;善行;主观幸福感;干预

一、引言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指人们对自己生活的主观评价,包含积极情感、低水平的消极情感、总体生活满意度以及重要领域的满意度[2]。主观幸福感高的人会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感、较少的消极情感,并且对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更高的满意感。

心理学家尝试用一些干预幸福的方法来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从而促成积极的个人和社会结果。Fordyce采用如花时间进行社交、着眼于现在、停止担忧和进行积极思考等14种干预技术,并发现他们能有效地提高主观幸福感[3]。Lyubomirsky等人提出了一种持续幸福模型,系统讨论了如何持续提高主观幸福感[4],根据影响幸福感水平的三个因素——设定点、生活环境和意向性活动,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意向性活动的方式来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Martin Seligman等人关于“品质强项和美德分类系统”[5]指出可以从个人特征强项的角度进行幸福感的干预,从而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Sheldon等人提出以自我协调动作为反映干预方案与被试之间的匹配程度的定量指标[6],表明个体从事某一行动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价值追求,而不是外部压力所迫的这种情况下,更为自觉更为积极地完成分配给他的干预任务,从而能够从干预活动中得到幸福感的最大提升。有许多研究都表明,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于青少年,总体生活满意度和总体自尊呈中等程度的相关[7],自尊是幸福感的一个最有力的预测因子[8]

许多研究指出,青少年的学校生活满意度比其他生活领域满意度低时会导致学业不良、退学等负面性后果。[9]因此,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非常值得研究。培养青少年快乐、幸福的心态,提高其对生活各个领域的满意度,令其体验到更多的积极心理状态,无疑会对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虽已起步,但有关提高青少年幸福感的干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论证主观幸福感干预研究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效果,找到适合提高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方法,探讨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效果的因素,为积极心理学理念注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方法

(一)实验被试

以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4个平行班级为被试,共193名,其中男生63名,女生130名,年龄15~ 17岁。分别以班级为单位将他们分到1个善行组(65人)和2个对照组(事件组64人和自然组64人)。整个干预过程中,研究者在不同的时间段以班级为单位对被试进行了三次测试。将三次测试数据和编号都完整无误的问卷纳入分析统计。有效数据:善行组56 人,事件组45人,对照组39人。实验数据利用SPSS 17.0中文版进行统计和结果分析。

(二)研究量表

总体幸福测验量表[10],内部一致性系数α= 0.81;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11],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3;自尊量表[12],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7;个性—活动匹配诊断量表[13],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4;任务完成度评估量表(自制),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8。

(三)研究方法

1.前测

前测问卷由总体幸福测验、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尊量表组成。问卷回收后,依次到各班上宣讲积极心理学理念,实施干预方案,并发放“幸福实验包”。“幸福实验包”包括幸福账本、知情同意书、承诺书以及实验指导语。选择每班班长作为“幸福联络员”,督促同学们认真完成实验任务、回收幸福账本和实验问卷。

2.干预方案

对于善行组,要求同学们自发去做好事,并且把做的好事记录在幸福账本上。事件组作为对照组,要求同学们在幸福账本上记录生活中的琐事。自然组只对他们做了前测,并发放幸福账本,无实验任务。在干预实验进行的第5周进行第二次后测。后测问卷由任务完成情况自评量表、个性—活动匹配诊断量表、总体幸福测验、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自尊量表组成。

3.第三次测试

在干预实验的第7周开始第三次后测,第三次测试问卷由总体幸福测验、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尊量表组成。同时,回收幸福账本,并对同学们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1~6等级评分。

三、结果

(一)幸福感前测

第一次测试用于比较3个组的幸福感水平和生活满意度是否有显著差异。以主观幸福感水平和总体生活满意度为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3个实验组之间总体幸福感(F=1.14,p>0.05)和生活满意感(F=1.26,p>0.05)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总体幸福感与总体生活满意度之间显著相关(r=0.55,p<0.01)。

(二)幸福感后测

继第一次测试后,在干预进行的第5周和第7周分别对被试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测试,测得了干预实验过程中被试的幸福感水平、生活满意度水平以及自尊水平。三次测试各个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见表1。

表1 各个指标均值和标准差比较

注:M表示平均数,SD表示标准差。

通过对事件组和自然组的独立样本检验,发现两个组在第二次测试中主观幸福感无显著性差异(F= 0.82,p> 0.05),两个组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无显著性差异(F= 0.82, p> 0.05),两个组的自尊水平无显著性差异(F= 0.003,p> 0.05)。在第三次测试中,两个组的主观幸福感无显著性差异(F= 0.60,p> 0.05),两个组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无显著性差异(F= 0.00,p> 0.05)。

三次测试的主观幸福感变化如图1所示。善行组,第二次测试与第一次相比,幸福感显著上升,p< 0.001;第三次与第一次也有显著性差异,p< 0.001;第三次幸福感水平与第二次相比,还有上升,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事件组,在三次测量中幸福感的变化也没有显著差异。

三次测试的生活满意度变化如图2所示。善行组,第二次总体生活满意度水平与第一次相比显著上升,p< 0.01,第三次生活满意度水平与第一次相比也有显著的差异p< 0.001。事件组,三次测试中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善行组和事件组的自尊水平第三次都比第一次显著提高,p< 0.01。

干预五周后和七周后分别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测试,比较三个组被试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自尊水平的变化情况。以组别和时间为自变量,各个指标为因变量做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于主观幸福感: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 3.31,p< 0.05),时间的主效应不显著(F= 0.02,p> 0.05),时间×组别交互作用不显著(F= 0.91,p> 0.05),事后比较发现,善行组显著高于事件组。对于总体生活满意度: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 3.23,p< 0.05),时间主效应显著(F= 10.86,p< 0.01),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 0.51,p> 0.05),事后比较发现善行组与事件组在生活满意度水平上有显著差异(p< 0.01),其中善行组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事件组。第三次测试的总体生活满意度比第二次测试的生活满意度要高。

图1 不同组别主观幸福感比较

注:在同一个组别有不同的字母标注表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图2 不同组别生活满意度比较

注:在同一个组别有不同的字母标注表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三)任务完成度和任务匹配对干预效果的影响

善行组和事件组的任务完成度和任务匹配度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以组别为自变量,任务完成情况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任务完成情况组间差异显著(F=5.13, p<0.01)。

表2 任务完成度和任务匹配度比较

注:M表示平均数,SD表示标准差。

以组别为自变量,任务匹配情况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SCM没有组间差异(F= 1.64,p> 0.05),说明这几个组在激发被试从事干预任务的动机上没有显著差异。

按照我们的假设,SCM分数可以预测被试在干预过程中的完成情况。将被试的SCM分数和完成度分数相关后发现二者有非常显著的相关(N= 196,r= 0.65,p< 0.01)。进一步分析发现,善行组的被试SCM分数和干预任务完成度有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N= 56,r= 0.66,p< 0.01);事件组被试SCM分数和干预任务完成度有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N= 45,r= 0.64,p< 0.01)。根据研究假设,SCM分数和完成度可以交互影响被试的幸福感变化。为了检验这个假设,以幸福感水平的变化(第三次幸福感分数减去第一次幸福感分数的值)为因变量,干预任务完成度和SCM分数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发现:只有干预任务完成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 1.31,p< 0.01),而SCM分数没有显著预测作用(β= 0.02,p> 0.05),但是任务完成×SCM分数的交互作用显著(β= 0.16,p< 0.01)。这说明认真完成实验任务可以有效地提高被试的幸福感水平,那些认真完成实验任务的被试中任务更匹配的被试提高的幸福感水平程度更高。

四、讨论

善行组的幸福感后测水平比幸福感基线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第三次测试比第二次测试的幸福感水平还有提高。幸福感后测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事件组。从同学们的“幸福账本”中发现,做好事能够促进中学生之间的亲情发展和友谊发展。同时,能够让同学们以更积极更幽默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还能帮助同学们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为他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不少快乐和温暖。做好事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且还具有持续性效果。

任务匹配和任务完成情况正相关,说明那些任务匹配的同学也许更倾向于认真完成实验任务,从而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幸福感的提升。任务完成度可以预测幸福感干预的效果,那些认真完成任务的同学都能够在这次干预中得到幸福感的有效提升。如果被试所进行的幸福练习与他们的人格、动机、需要之间匹配的话,那么在幸福感干预活动中,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的变化将会非常显著。

五、结论

在中学生群体中,做好事是一种有效的幸福感干预方式,能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生活满意度水平和自尊水平。认真完成实验任务可以有效地提高被试者的幸福感水平,那些认真完成实验任务的被试者中,任务更匹配的被试者提高的幸福感水平程度更高。

【注释】

[1]李廷黎,重庆市涪陵区实验中学。

[2]Diener E D.Guideline for national indica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ll-being[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06,7(4):397-404.

[3]Fordyce M W.Development of a program to increase personal happines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77, 24(6):511-520.

[4]Lyubomirsky S,Sheldon K M,& Schkade D.Pursuing happiness: The architecture of sustainable change[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05, 9(2):111- 131.

[5]Seligman M E P,Steen T A,Park N& Peterson C.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 Empirical validation of interventions[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5, 60(5):410- 421.

[6]Sheldon K M,& Elliot A J.Goal striving, need- satisfaction, and longitudinal well- being: The Self- Concordance Model[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9, 76:482- 497.

[7]Gilman R, Huebner E S A.Multimethod investigation of the multidimensionality of children's well-being reports: discriminant validity for life satisfaction and self-esteem[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9, 46(1):1- 22.

[8]Furnham A, Cheng H.Perceived parental behavior,self-esteem and happiness[J].Social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2000, 35:463- 470.

[9]Huebner E S, Drane W, Valois R F.Levels and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J].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2000, 21(3):281- 292.

[10][美]索尼亚·柳博米尔斯基.幸福多了40%[M].闻萃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47- 49.

[11]Pavot W, Diener E D.Review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1993(2).

[12]郝宁.积极心理学阳光人生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3][美]马丁·赛格里曼.真实的幸福[M].洪兰译.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