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和建设班集体

培养和建设班集体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集体是教育的目的,更是教育的手段,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土壤,所以,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中师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内容。班级群体的结构由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组成。小群体在班级中可以起积极作用,亦可以起消极作用,这是培养和建设班集体过程中不忽视的因素。因此在建设班集体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团结一致形成合力。所以,全班学生的团结进取,是建设班集体的保证。

第二节 培养和建设班集体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层单位,是学校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班集体是教育的目的,更是教育的手段,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土壤,所以,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中师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内容。

一、班集体的含义,班级的结构和种类

1.班集体的含义

班级是由年龄相近、学业程度大体相同、有共同学习任务的学生组成的群体。所谓班集体就是指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骨干力量,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有教育意义活动的班级群体。一个班级能不能形成班集体,班主任起关键作用。

2.班级群体的结构

班级群体的结构由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组成。正式群体包括五个方面:以班主任为主和任课教师为辅的教师群体;以班委会为核心的学生群体;由校团委领导,在班主任指导下的班级团支部;班内各学习小组;班内各种课外活动小组等。

非正式群体是指在班级内部,基于一定因素,如中小学同学、同乡、性格相投、兴趣爱好相近等,而自发形成的,人数不多,组织松散的小群体。小群体在班级中可以起积极作用,亦可以起消极作用,这是培养和建设班集体过程中不忽视的因素。

3.班级群体的种类

班级是一个活跃变化的动态集合体,根据其群体组织过程中凝聚力的程度,班级群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1)松散型

班级目标不明确或没有目标;班干部无经验,缺乏组织管理能力,缺乏威信和号召力;学生不愿参加班级活动,不关心班级,甚至各行其事;班级里非正式小团体尚未形成;班主任不熟悉班级情况或缺乏班级工作经验,工作不得力,效果差,甚至无效。

(2)集团型

班级里形成多个非正式群体,小团体主义严重,彼此矛盾重重;舆论混乱,是非不清,团支部及班干部力量薄弱,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班主任工作方法不当,顾此失彼,经常与学生处于对立状态。

(3)集体型

班级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学生有群体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维护集体利益;班干部、团干部协作配合,形成领导核心,有威信,能独立开展工作;班级活动丰富多彩,有吸引力;学生遵守规范,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虽有非正式群体,但不影响班级整体目标,有的甚至是班集体活动的得力支持者,成为集体的有生力量;班主任工作得法,与学生关系和谐融洽,工作成效显著。

二、培养班集体的意义

培养建设良好班集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进行的前提。

2.良好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3.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

4.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能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推动中师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三、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特征

1.有方向正确的共同奋斗目标

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将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从而推动人们去行动,并给以克服困难的力量。共同的奋斗目标,对群体行为具有凝聚作用,能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所以,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条件,是班集体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2.有一个团结和谐、富有权威的集体领导核心。班主任必须有一批团结在自己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班级的核心力量和支柱,是共同目标的积极实践者,是全班学生的带动力量,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3.有为实现班级目标而经常开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共同活动。中师生具有爱交往、爱活动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好各种活动,寓教于乐,广泛和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师生的需要,是班级形成班集体的重要标志。班集体组织的活动,能振奋中师生的进取精神,能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才干,也能培养他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团结协作精神。

4.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正确的集体舆论是个人和集体发展的巨大教育力量,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正确的集体舆论,具有无形的暗示和导向作用,它能约束学生的言行,能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心理、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对培养良好的班风,巩固班集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5.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班级组织机构健全、班委会是班级的领导核心,其成员分工明确,尽职尽责,其核心人物有能力、讲民主、班级的事情,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交待。同时,班级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有约束力。

总之,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方向,坚强的领导班子是班集体的核心,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集体的血脉,正确的舆论是班集体的灵魂,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制度是班集体的骨架。

四、班集体建设的原则

班集体建设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有着自身内在的特有规律。班集体建设的原则是对这一规律的认识,是在实践经验总结和概括基础上提出的建设班集体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遵循这些原则,班集体建设就会得心应手,成效显著,否则,则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1.集体主义方向性原则。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班集体建设的灵魂。在建设班集体过程中,自始至终包含着集体主义与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之间的斗争,只有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才能团结全体学生不断排除各种干扰,实现班集体的建设并不断提高建设水平。

2.各种教育力量整合一致的原则

班主任教师和任课教师群体共同的示范作用以及他们团结一致的工作所起的推动作用,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离开了这种方向一致、配合默契的强大外合力的作用,良好集体的形成是不可设想的。因此在建设班集体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充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团结一致形成合力。

3.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集体的主动性原则

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班主任教师的指导。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培养中师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意识,使他们产生建设班集体的内在需要,并使其及时转化为动机与行为,形成主动建设班集体的积极性。这是因为没有学生群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全班同学主体作用的发挥,建设班集体只能是一句空话。

4.集体成员团结进取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以友谊感和责任感为纽带,将班级成员各自的主动性整合起来,降低以至于消除内耗,形成班集体的强大合力。全班同学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支持、团结一致荣辱与共,才能形成凝聚力。所以,全班学生的团结进取,是建设班集体的保证。

5.建立集体传统的原则

传统是集体长期形成的良好习惯和作风。这一原则是指班集体应该培养和建立自己的传统,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并将这种传统和风格不断发扬光大。优良的班级传统是班集体的精神支柱,是全体集体成员的骄傲。忽略传统,班集体建设就会逊色。

五、班集体的建设和培养

(一)把握班级发展的阶段性,从实际出发,建设和培养班集体。

班集体的形成过程是复杂的。从组建到基本成熟,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班主任必须适时把握住班级所处的阶段,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

1.着手组织集体阶段

中师生一入学,班主任就应及时将这些陌生的学生组织起来。刚入学的中师生由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情况各异,加之环境变换,新鲜感较强,好奇心较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彼此需要了解,需要建立情感联系。初建班级的特点是:群体松散,班级对同学基本没有吸引力,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自我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处处都依赖班主任决策、指挥,离开班主任就很难开展班级活动。

这一阶段班主任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抓紧时间全面了解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对自己很亲近,很关心,从而培养师生的情感基础。二是,对全班学生的特点、能力进行分析,寻找、选择积极分子并加以培养。三是,向全班提出明确、切实可行的要求,让积极分子响应和支持,同时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增加学生交往频率,促进了解,逐步提高班级群体的吸引力。

2.班集体初具规模阶段

这一阶段班级的特点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已有所了解,同学之间开始熟悉并产生了感情,人际关系初步形成。积极分子在同学中已具有一定威信和影响,骨干力量已明显,班集体核心已有雏形,凝聚力增强,但班级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这时,班主任应着重抓三件事:一是,通过民主评议,选举组建班委会与团支部,将一些真正有号召力而又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学生选进班级管理机构。二是,加强对班干部的教育与指导,给他们提建议,教方法,逐步由班干部自己来组织开展班级工作,使他们逐步懂得自己是集体的代表,有权有责有义务管理全班同学,维护集体利益,学会工作并以身作则。三是,班主任要继续发展扩大积极分子队伍,帮助班干部把这些人团结在班委会、团支部周围,以扩大班级骨干力量,使班级管理机构成为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的依靠力量。

3.班集体形成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生群体已转化成为班集体,其特点是:班委会、团支部的干部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积极地开展各种活动,已成为坚强有力、团结和谐的领导核心;班级教育目标已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奋斗目标,自我教育能力增强,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班级丰富多彩的活动具有较大吸引力,学生愿意积极承担集体工作,认真参加班级各项活动,良好班风已形成。

这时班主任要提出更高层次奋斗目标,提高干部素质,提高各项活动质量,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建立党章学习小组或理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

(二)确立并实现班级共同奋斗目标、

中师班主任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应注意四个问题:

第一,班级目标应符合中师教育目的和学校各阶段工作任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这些目标形成完整体系,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目标的难度要适当,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具有激励性。

第三,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将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目标或阶段性目标,逐步实现总目标,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增强信心和勇气。

第四,目标设立要有学生参与,要与学生需要相结合,增强学生实现目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班主任要在班级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是,组织学生学习和贯彻落实目标,使全班学生人人都明确班级的奋斗方向,要做哪些工作,怎样做。二是,指导学生根据班级的总体目标及要求,每人制定出自己的行动计划。三是,加强过程管理,通过检查,评比、批评或表扬等有效措施,努力实现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实际适当调整目标。四是,奋斗目标达到后,要及时提出新的目标,使学生时刻受到目标的激励,引导集体不断前进。

(三)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和骨干队伍

建立班集体领导核心和培养骨干队伍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关键。领导核心和骨干队伍是班主任的依靠力量,他们可以及时地反映学生的要求和愿望,增强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可以起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带动全班同学共同发展。班主任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和培养骨干力量要注意五个问题:

第一,要及时发现和培养班里的积极分子,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断扩大积极分子队伍,使之成为班集体的主要力量。

第二,班主任要选拔那些全面发展,关心集体,能起模范带头作用,有威信、有能力的同学担任班干部。

第三,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帮助他们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教育他们待人诚恳、谦虚谨慎,工作主动,严于律己,团结同学,以身作则;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不断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四,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干部树立威信,支持他们的工作,肯定他们的成绩,但决不掩盖他们的缺点。如果他们工作出现偏差,班主任要主动承担责任,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起研究改进工作方法。

第五,班主任在不断培养和扩大骨干队伍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做好中间生和差生工作,以保证全班学生无一人落伍。

(四)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有优势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评论、褒贬、奖惩等形式肯定或否定某些事实或行为,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集体舆论分为自觉性和自发性两种类型。一个班级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就能明辨是非,就能提倡、支持正确的东西,批评抵制不正确的东西,就能使班级更加团结,更加朝气蓬勃,更能帮助集体中每个成员健康成长。

第一,班主任要随时关注班级舆论的倾向和性质,因势利导,确保班级舆论健康的性质和积极的方向。班主任要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师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的落实,通过有益活动的开展,通过举行理论讲座和指导学生阅读等形式,培养健康的舆论,决不能对集体舆论听之任之,放任不管。

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干部的分析和评论能力,通过班级领导核心和骨干力量,带动全班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力量。

第三,要让舆论的核心真正代表集体正确的愿望和要求。要利用大力表扬好人好事,组织学生讨论、评议不正确的言行或倾向等各种形式,表达集体的正确愿望与要求,使其始终成为集体舆论的中心。

第四,重视各种群众舆论,实现教育管理的民主化。舆论的形成和扩散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班主任不应简单地甚至是粗暴地压抑学生的情绪,即使是非健康情绪,也应采取疏导的方法,引上正确的轨道,化消极为积极。

第五,班主任要发挥集体舆论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充分利用舆论的导向、评价和控制、约束等作用,使受到集体舆论支持并引起自豪感和荣誉感的行为坚持和发扬,使受到集体舆论谴责并引起内疚感的行为得以纠正和克服。

(五)合理引导利用非正式群体,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和培养。

以个人情感为基础形成的自发性的群体叫“非正式集体”,每个班级都有非正式集体的存在,他们是不稳定的且松散的组织。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是复杂的,有的是由于对人、对事有共同的看法,有的是有共同的追求和相似的生活目的,有的是兴趣爱好相同有共同的语言,有的是因为同乡、邻居、亲属或有类似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有的是因为性格脾气相近或互补……。非正式群体,作用也不同,在积极方面,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彼此相互信任和认同,能开诚布公地进行思想交流,对成员成长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非正式集体有一种自然的内在号召力和实际影响力,有时还可以发挥班集体所不具有的教育作用。消极方面,非正式集体内的一些错误、消极观点,会对其他成员产生感染作用,而形成消极的“团体意识”、有的甚至干扰和破坏班级工作。

以往学校教育要么不正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看不到它的意义和作用;要么认为它就是“小集团”而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这样往往会贻误对学生的教育,也是班级工作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恰当的做法是:正确认识和引导非正式集体,协调非正式集体与集体的关系,使之成为促使集体健康发展的积极力量。

第一,班主任要认真分析本班非正式集体的地位、性质和作用,根据实际区别对待。对积极型的要支持和保护;对消极型的要因势利导,使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对破坏型的,应坚决予以分化瓦解。

第二,班主任可以通过支持、肯定非正式集体积极的方面,反对、否定其消极方面,为他们提供目标和行为模式。对非破坏型的不要干涉过多,要加强联系,尊重其独立性,关心其正常要求与活动,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与挫折,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三,班主任要特别注意控制、引导和利用非正式集体的核心人物,因为他们在各自的集体中有威信、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其成员对他们尊重、信任,言听计从,自觉自愿,心悦诚服,因此,班主任如果做好他们的工作,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就能带动一批学生,其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

(六)在班级间的相互联系中建设班集体

班主任要善于把本班工作计划同兄弟班级的努力目标有机协调起来,融为一体,相互配合,步调一致,加强联系,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互帮互进,特别是可以通过班级间的友谊竞赛,建设良好的班集体。通过竞赛可以激发集体中每个成员积极向上的情感,使整个集体凝聚力增强,但在竞赛中必须对学生加强整体观念和协作精神的教育,确保班级间团结协作的正常关系,消除因竞赛而形成的心理上的不必要隔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