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对单亲家庭幼儿心理健康的科学引导

幼儿教师对单亲家庭幼儿心理健康的科学引导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分析了单亲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幼儿教师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幼儿教师对单亲家庭幼儿心理健康的科学引导策略。家庭是幼儿出生的第一个场所。我国单亲家庭正在逐年增加,让孩子在进入社会的第一步时就给予科学的引导,需要幼儿教师和家庭及社会的各方共同努力,这样才能让单亲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和关注单亲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努力地为单亲家庭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幼儿教师对单亲家庭幼儿心理健康的科学引导

简阳市机关幼儿园 李 慧 指导教师:王孝红

摘 要:幼儿时期是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开始,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引导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本文分析了单亲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幼儿教师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幼儿教师对单亲家庭幼儿心理健康的科学引导策略。

关键词:单亲家庭;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科学引导

单亲家庭古已有之,但其概念的提出却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时婚姻状况的考察。我国对单亲家庭的关注起步较晚,对单亲家庭的研究在许多方面还不是十分成熟。在《婚姻家庭大词典》中,这样描述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是指父亲或母亲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因夫妻一方去世或夫妻离异而造成的(1998:48)。《中国大百科全书》则是这样界定的:“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未婚子女构成的家庭。”

一、单亲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离婚率和未婚先育的比例逐年上升,导致单亲家庭的比例不断增长,并由此形成了一大批的单亲幼儿。由于单亲家庭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它极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据有关调查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易产生情绪和行为的问题,突出表现在性格内向、恐惧、偏激、冷漠、自卑等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这些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进程。

(一)情绪情感障碍

单亲家庭中的幼儿因家庭剧变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烙上了深深的阴影,他们对外界的人和事比较敏感。有的幼儿会把家庭的变化归结为自身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抑郁、暴躁、孤独、易怒、自闭、过分胆小等情绪障碍。

(二)性格发展障碍

单亲家庭的幼儿特别敏感多疑,与人交往时常常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不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因此他们一旦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嘲讽时很易产生自卑心理。渐渐的因自卑心理发展到不善交际、胆小怕事、忧郁冷漠,有的还会将自卑心理转化为攻击行为。这样的幼儿对家长和老师的言语和教育易产生抵抗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叛逆心理。

(三)智力障碍

由于周围人际、物质、空间的环境变化和影响,致使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与非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存在较大差异。

(四)性别角色模糊

由于在单亲家庭中父教、母教缺位或是父母皆缺位,这导致了幼儿性别角色模糊。不同的教养方式形成不同的性格,在父教缺位的家庭中幼儿性格表现为温雅缺乏阳刚之气,而在母教缺位的家庭中孩子表现为粗鲁、不拘小节。

二、幼儿教师的重要性

家庭是幼儿出生的第一个场所。而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进程的第一个场所,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分析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时曾说:“学校应引导家庭。”幼儿教师作为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孩子在幼儿园中影响最直接最大的人,如果教师对其心理和生活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疏通,就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今后融入社会就业

(一)重视幼儿教育是世界潮流

儿童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儿童早期的发展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它不仅涉及儿童个人的前途、家庭的幸福,更涉及民族的未来。而在儿童发展中引导他们的行为、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方法并起较大作用的则是幼儿教师。20世纪60年代,随着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很多国家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关注幼儿教师专业教育技能。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和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和《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都强调以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现在,重视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二)教育事业的时代诉求

在我国,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担负着学前教育重要责任的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2012年10月国家正式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了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指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地对幼儿教师给予了专业化的角色定位——幼儿教师是对孩子一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专业人员,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三)幼儿教育的现实需求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地观察大自然。”在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中,道出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生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俗语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其含义之一也是从儿时的一些行为习惯来推测孩子的未来。而幼儿园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线的教师,教师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规教育将影响人的一生。

三、科学引导单亲家庭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

大量事实证明,家庭的破损往往会导致单亲儿童心理失衡,性格异常,严重影响其社会适应性。我国单亲家庭正在逐年增加,让孩子在进入社会的第一步时就给予科学的引导,需要幼儿教师和家庭及社会的各方共同努力,这样才能让单亲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和关注单亲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努力地为单亲家庭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一)尊重幼儿人格

单亲家庭的幼儿由于自己家庭的破损而自卑,其渴求尊重的需要比一般的孩子更强烈。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指出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地享有姓名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受父母照料权、娱乐权、闲暇权、隐私权、表达权等。心理学家爱默森认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为儿童追求自尊的意识将化为强大的动力。

1.教师的观念要科学

在日常言行中一定要注意维护单亲儿童的自尊,要强调他们做得好的方面,不要过分夸大他们的错误,要多鼓励。在对待单亲幼儿与人发生矛盾时应一视同仁,不能因其家庭变故而给予嘲讽。努力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儿童的忧郁心情。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多提问,多鼓励,多关心,组织他们积极参加班级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关爱,尽量淡化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异,避免让他们感到压抑、尴尬和不安。

2.建立单亲幼儿心理成长档案

从他们入园时就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并将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做好记录,及时地和家长沟通。在生活中要尽力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多表扬。同时,教师要正确引导他们为班集体多做事,帮助他们树立起好的榜样以及良好的形象,让同伴与其同乐,同成长。

(二)沟通

1.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幼儿的发展潜能既是巨大的,又相当容易受到伤害。早期的成长环境、早期的养育关系、早期的生活经验对幼儿发展产生的影响毋庸置疑。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而幼儿园则是孩子社会性交往开始的第一步。家庭中人员的性格、兴趣爱好、行为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发展,单亲幼儿因家庭的不完整已经被割了一道伤口,那么幼儿教师则应协助抚养孩子的家长注意引导,让孩子逐渐将伤口愈合。这就需要老师向家长提供这方面的信息:(1)给单亲家长做专题讲座,以引发家长的共鸣,和家长共同关注幼儿心理。(2)给单亲家长提供科学引导幼儿心理的书籍和信息。(3)和单亲家长共同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档案。(4)定期举行单亲家庭亲子活动及单亲家长沙龙等。

2.幼儿教师与幼儿的爱的沟通

幼儿时期的社会交往和价值观都处于萌芽阶段,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并给予引导,让他们觉得老师就像亲人一样温暖。在活动的设计中多以正面的人物(如岳飞、孟子等)加以引导,以此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群体中来。

(三)用爱来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教师更需要用无私的大爱来教育他们,引导他们,从而使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得以抚平。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让这些孩子重新享受失去的温暖与快乐。这种氛围不只是平日集体活动、游戏活动中的氛围,还包括整个幼儿园及社区的氛围。与教育机构达成共识,在园内设置专门的幼儿心理健康指导服务站,利用其专业知识向单亲家庭科学的引导。

总之,为了让单亲家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有健全的人格,需要教师这个纽带来协同社会、家庭、学校用爱来共同为单亲家庭幼儿打造一片属于他们的乐园,让他们在这片乐园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候志阳.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

[2]代俊霞.浅谈单亲家庭幼儿的家庭教育策略[J].家庭教育,2000(4).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沙香莲.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