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纵横驰骋的“创造”

纵横驰骋的“创造”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这种创造性想象和文学家们的创造活动无法相比。它须按照预定目的,通过语词对已有表象材料进行选择、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来。艺术形象的创造、文学成果的取得都要靠艺术的创造性想象。它是以综合性思维方式作中心环节来创造形象的。创造性想象需要有对生活的高昂激情。的名言都告诉我们,艺术的创造性想象总根于一个“情”字。

三、纵横驰骋的“创造”

“夏天的雨,下得突然,干脆、利落。春天的雨,不是这个样子,春天的雨很有些韵味。”

云先在天空布满,布厚,锁住山头,沉沉地,寂寂地,就像在慢慢酿造雨水似的。等它酝酿成熟了,就嘶嘶地抽下细丝来,下着雾状的雨。如果愿意变大一点,它也是渐渐变大的。这时,起了小风,将雨丝扯弯了,扯斜了。雨洒在竹子上,沙沙沙,竹子就欢乐起来。雨落在人身上,没有了声,凉凉的,痒痒的,带着几分诱惑,就像被一只软软的手抚摸着似的。

如果说,雨是手,那么春天的雨是温柔的女性的手,夏天的雨是带有些粗野的男性手;如果说雨是诗,那么春天的雨是婉约派,夏天的雨属于豪放派……”(1992年5年4日《语文报》)

这是一篇题为《春雨》的微型作文。春雨呈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创造性想象的产物。春雨的酝酿、成熟、声音、形状、变化、质感、韵味都有作者独特的艺术感受。那如女性的温柔的手,又如婉约派诗人的春雨,如男性的粗野的手、又如豪放派诗的夏雨,也许是作者顿生灵感,使联想的形象不期而至吧。那春雨,那夏雨,以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一个温柔可亲,一个豪放潇洒,然而同样可爱。这是中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想象。虽然这种创造性想象和文学家们的创造活动无法相比。但这毕竟是创造想象的火花,如好好培养,未尝不能成大器。

创造性想象是在一般想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突破旧框框,是不依现成的描述而在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须按照预定目的,通过语词对已有表象材料进行选择、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来。在文学作品中,艺术的创造性想象,不仅帮助作家发现,还帮助作家创造艺术形象。它是创作的前锋,又是创作心理活动中的主角。艺术形象的创造、文学成果的取得都要靠艺术的创造性想象。它帮助作家突破直接生活经验的局限,从更广阔的生活背影上去创造形象,也包括人物的衣饰(如孔乙己又脏又破的长衫)、言语(如孔乙己的“之乎者也”),细节(如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摸出四文钱来)等形象的创造。它是以综合性思维方式作中心环节来创造形象的。

语文学习中创造性想象的培养最主要的仍是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表象储备,而且这种积累要形成深广的知识信息网络系统。没有这种网络系统,创造性想象就是空中楼阁,如同没有土地,就长不出庄稼树木,没有根深,就谈不上枝青叶绿,繁花似锦。掌握全面系统的语言知识,热爱书本,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博闻强识,在脑的深层积淀丰厚的百科知识、形象信息、理性认识、情感体验等,才能提高生活的感受力、激发灵感,在预定的目的指引下,创造性想象的电路才会接通,新颖的艺术形象才会产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有这个道理。

创造性想象需要有对生活的高昂激情。情感是创造性想象的潜在动力。这种情感不是生活中即时的偶然冲动,是人们心理上、精神上持久的、稳定的追求和向往,是一种深沉的、深刻的心理体验、情感感受。尤其艺术创作中作家的情感,包含着社会的内容,渗透着思想,倾注着对创造性想象中对象物的情感,企图用情感给创造的形象灌注生气,输入活力。杜勃罗留波夫曾经说过,诗是以我们内在的感情,以我们内心的感情,以我们内心对一切美丽、善良并且理智的事物的向往作为基础的。“愤怒出诗人”的说法,“物不平则鸣”的比喻,“文王拘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的名言都告诉我们,艺术的创造性想象总根于一个“情”字。任何作品都是一种或数种特定的思想和情感的交融和统一。古代的名篇佳作是如此,今天的优秀之作也是如此。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头:“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回忆往事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个开头真实反映了一篇报告作品的诞生首先源于作者潮水般的激情。尽管这是一篇报告文学,是真实的战斗故事,但作品的艺术构思却是作家创造性想象的结果,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言一语,一词一字,甚至每个标点都是作者对总理深沉真挚的至情至爱。几十年来,总理为人民日夜操劳,伟大的人格时时激励着我们。总理溘然去世,巨大的悲痛,深切的怀念,哀思如涌,这才是这一首不朽的悼念诗的产生。对丑恶事物的针砭抨击,对美好事物的倾心礼赞,对失去美好而产生的悲叹,都是以人的爱憎情感作为内驱力的。可见情感的蕴蓄将作为巨大的推动力助你想象飞腾,创造成功的艺术形象。

有了整体的语言知识网络,有了全面的知识系统,又有对于任何事物的满腔热情,我们对于自然界的寒来暑往、草长莺飞就会有敏锐的感觉;对于周围人物的潮落潮涨现象、社会的更替变化情况,就会随时摄入我们心中的胶卷,让心中的潜意识一同感光,由深刻的感受到理性的认识,触发创造性想象如泉涌。列夫·托尔斯泰在田野里偶然看到一棵折断的牛蒡草,这平凡而受到摧残的牛蒡草显示了强大不屈的生命力,作家因此创作了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赞扬人的顽强生命力。大自然中许许多多的事务,如变色龙、麻雀、海燕、毛竹、樱花……都曾作为原型启发了名家大师的创造性想象、灵感思维,写出了大批优秀文学作品,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形象。茅盾乘车在“单调”的黄土高原上奔驰,高原上傲然挺立如哨兵似的白桦树;陶铸从英德到连县去,车窗外不畏严寒、郁郁苍苍的松树,都在作者敏感的心灵激起了情感的波澜,然后才构思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名篇《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当我们在寒风中看到那“悬崖百丈冰”中的红梅,你未必不想好好地赞叹她“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崇高精神吧,因此就有了《红梅赞》。同样的道理就有了《小草赞》、《铺路石》、《落叶精神》、《小蜜蜂》等优秀散文问世。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可能是原型。只要我们有全面的知识网络系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就会有善感的心灵,就会有深刻的感受力,能够随时唤醒心中沉睡的知识信息,进入创造性想象的氛围,创造出丰满的艺术形象。知识再多,再热情洋溢的人,如果足不出户,眼不看花草树木之形,耳不闻虫鸣鸟唱之声,“原型”再多,对他们也毫无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最有趣的是在森林里、在草地上、在河边、在田野里上‘思维课’。这不单是观察,不单是旅行,而恰恰是这样一些课,教师在课上仿佛看到、亲眼看到儿童的智力是怎样觉醒的……”这些话告诉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关爱我们身边地小动物、小生灵;关爱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像少年鲁迅和蟋蟀们、木莲们交朋友一样去和他们交朋友吧。它们会带给我们永远常新的感觉,取之不尽的欢乐和喜悦。大自然是我们创造性想象永不枯竭的源泉。

培养创造性想象是语文教学中有待开垦的处女地。这片处女地一旦开垦耕耘,语文学习乃至其他各科都可以获得料想不到的丰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