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新年(诗歌)

过新年(诗歌)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教师向幼儿讲述过新年的各种习俗,如贴春联、吃团圆饭、除夕守岁、耍狮子、舞龙灯、祭祖、拜年等,激发幼儿的兴趣。1.教师向幼儿演示拜年的动作,并向幼儿介绍几种拜年时的吉祥话,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四季平安,吉祥如意,恭喜发财,开门大发,新年大吉,新年行大运,大吉大利,岁岁平安,步步高登”,等等。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春节)。

过新年(诗歌)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感受节日的快乐。

2.理解儿歌的内容,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3.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学习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祝福和关爱。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学前班教材《语言》上册第32、33页的要求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学前班教材《语言》上册第32、33页。

活动过程

◎挂图展示。

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挂图,并说一说挂图中都有哪些场面,激发幼儿的兴趣。

◎欣赏诗歌。

1.教师朗诵诗歌,引导幼儿根据挂图内容,理解诗歌的内容。

2.教师鼓励幼儿学唱诗歌,进一步感受过新年时的热闹欢快氛围。

3.教师向幼儿讲述过新年的各种习俗,如贴春联、吃团圆饭、除夕守岁、耍狮子、舞龙灯、祭祖、拜年等,激发幼儿的兴趣。

◎学说吉祥话。

1.教师向幼儿演示拜年的动作,并向幼儿介绍几种拜年时的吉祥话,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四季平安,吉祥如意,恭喜发财,开门大发,新年大吉,新年行大运,大吉大利,岁岁平安,步步高登”,等等。

2.游戏活动:拜年。教师引导幼儿两人一队,相互做动作,说吉祥话,通过表演来体验过新年的习俗。

◎讲述故事。

教师向幼儿讲述压岁钱和年的传说,让幼儿感受传统民俗文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资源

压岁钱的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有种叫“祟”的小妖怪,除夕深夜出来,喜欢用手摸睡得正香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被吓得哭起来。到了第二天,不是头疼发热,就是变成呆子,弄得民间有小孩的人家不敢睡觉,灯点到天亮,叫作“守祟”。

有户人家,夫妇俩五十多岁才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八仙路过此地,算到这家孩子有难。八仙于是变成八枚铜钱,守在小孩身边。孩子入睡后,夫妇俩用红纸把铜钱一包,放在孩子枕头旁边,并吹灭灯上了床。

半夜,“祟”出来,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发出一道道闪闪金光,吓得“祟”慌忙逃命而去。次日老夫妻把用红纸包铜钱的事,告诉了左邻右舍。以后家家效仿,逐渐就演变为“压岁钱”。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年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子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战栗不止,再也不敢向前走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一家院子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皇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春节)。

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