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调歌头①

水调歌头①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⑨。二人虽同在山东,却也七年没有见面了。中秋之夜,诗人遥望一轮明月,想起不能与弟弟相聚,想起政治上接连遭遇挫折,生出许多感慨。他夜不能寐,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中秋词。“不应有恨”二句,故意迁怒于月,可见思弟之情深。作者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的祝愿中,以友爱之情弥补了人生离别之恨,表达了作者的旷达宽广的胸怀。本词也因此而为咏写中秋的千古绝唱。

水调歌头①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③。不知天上宫阙④,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⑤,高处不胜寒⑥。起舞弄清影⑦,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⑧。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⑩。

注释

①水调歌头:词牌名。

②“丙辰”五句:是词序。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欢饮达旦,酒喝得很畅快,一直喝到天亮。子由,作者的弟弟苏辙,字子由,当时在齐州(今山东济南)。

③把酒:端起酒杯。把,持。

④天上宫阙:指月宫。宫阙,宫殿。阙,古代宫殿门前两旁的楼观。

⑤琼楼玉宇:玉石砌成的楼宇,借指月中的宫殿。琼,美好的玉石。宇,屋檐,引申为房屋。

⑥不胜:禁受不住。

⑦弄清影:跟自己月下的影子一起嬉戏。

⑧“转朱阁”三句:月光转过红色楼阁,洒进雕花的门窗,照见失眠的人。这个失眠的人就是作者。

⑨此事:指既是亲人团聚又是月亮团圆的时刻。

⑩婵娟:形态美好的样子,此处指月亮。

解读

苏轼于熙宁七年(1074)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弟弟苏辙早于熙宁五年任职于齐州(今山东济南)。兄弟俩情同手足,政见相同,仕途也都不顺利。二人虽同在山东,却也七年没有见面了。中秋之夜,诗人遥望一轮明月,想起不能与弟弟相聚,想起政治上接连遭遇挫折,生出许多感慨。他夜不能寐,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中秋词。

本词抒写了他对弟弟的深切怀念,表达了他对入世与出世、宇宙与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热爱和祝愿。

上阕写举杯问月。开篇四句写对天上的憧憬,流露了词人想超脱尘俗世界的想法。“我欲”三句写自己想到天上去的矛盾心情。“起舞”三句写词人对人间的留恋。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都同时吸引着词人,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人间,选择了入世,因为人间有兄弟亲朋的感情在温暖着他。这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

下阕写对月怀人。“转朱阁”三句写词人对月思弟,因思弟而无眠。“不应有恨”二句,故意迁怒于月,可见思弟之情深。“人有悲欢离合”三句,说人与月都不能长久完满,这是自然常理。最后两句是自我宽慰:人生不求长聚,但求两心相知,明月与共;如果平平安安,虽远隔千里,也是一种藯藉。作者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的祝愿中,以友爱之情弥补了人生离别之恨,表达了作者的旷达宽广的胸怀。

此词紧扣一个“月”字:把酒问月,起舞弄月,无眠对月,因别恨月,为月解脱,千里共明月,一一道来,景美、情深、理达。本词也因此而为咏写中秋的千古绝唱。

名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