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请“缺席”的父亲回到家教的位置

请“缺席”的父亲回到家教的位置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令人忧虑的是,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同样出现了父母角色失衡的“阴盛阳衰”现象。结果咨询师发现这些孩子的问题,正是“父亲角色”在生活中缺失所致。不光是男孩,“父亲角色”对女孩的培养同样重要。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失衡最终会造成教子过程中父亲角色的缺失。父亲对男孩良好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同样,女孩对异性的认识和接触也是以父亲为第一生活原型的。刘翔的父母是清醒明智的。

请“缺席”的父亲回到家教的位置

引子:三位女教师的联合家宴

2010年10月的一个周末,三位女教师搞了一次联合家宴。地点在一家环境幽雅的酒店。参加者自然少不了三位父亲和三个孩子。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大男孩上高一,小男孩上初二,最小的是女孩,刚上初一。大男孩跟奶奶生活,周末父母过去看看,平时参加学校家长会,联系老师都由妈妈来做。小男孩的爸爸工作忙,离家又远,一月半月能回来一次。小女孩的爸爸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关注孩子不多。三位教师妈妈还特意邀请了一位资深教育专家,参加宴会。

宴会的气氛很和谐,或许是三位妈妈同在一个学校的原因。菜一道道地上来,谈话也越来越深入。先说到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怎样提高学习效率,而后又谈到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如何让孩子学会调适心理,稳定情绪,最后交流到核心问题: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妈妈都希望爸爸能全身心投入对孩子的教育,爸爸们反应不一。听了专家的看法和建议,三位爸爸似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表示要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学习,帮助孩子成长。

至此,我们可以想见三位教师妈妈的用心良苦。她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又苦于工作忙碌,深感势单力薄,急切希望爸爸们能主动介入对孩子的教育。因此便借专家之力,创设了联合家宴的情境,用交流互动的方式,期待孩子的爸爸能接受专家的建议,更新家教观念,负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一、家教中父母角色失衡扫描

阴盛阳衰,是过去人们对中国体育竞赛状况的叹息。说到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性别比例时,人们也常会用阴盛阳衰来形容。令人忧虑的是,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同样出现了父母角色失衡的“阴盛阳衰”现象。其表现是,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高中,许多家庭的孩子都由母亲操心和教育,从衣、食、住、行到学校生活,从身体、心理到品德培养,几乎是母亲一人负责。父亲很少过问或无法真正介入。原因自然不少,其中主要是受中国传统家庭角色分工“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造成孩子成长急需父爱,而父爱却遥不可及,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请看社会调查:

目前,前程无忧网发布“六一”儿童节微博调查结果,有七成职场妈妈表示:忙碌工作一天,回到家要辅导孩子作业,周末还要操心孩子参加课外辅导和兴趣班,没有多余时间休息,常感疲惫不支;有三四成的妈妈表示想放弃工作回家教育孩子。

广州有媒体在今天的“三八妇女节”前做了一次调查,不少妇女表示“不要什么鲜花,更不要什么钻石,只要丈夫能回家一起吃顿饭。”希望爸爸每周有几天早点回家吃饭管管孩子。

有媒体报道,到某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男孩,多是由妈妈带来,因为爸爸都很忙。结果咨询师发现这些孩子的问题,正是“父亲角色”在生活中缺失所致。不光是男孩,“父亲角色”对女孩的培养同样重要。

看到这里,我们会自然想到上文提到的三位教师妈妈苦思冥想设计的联合家宴,企盼可以借“他山之石”敲开爸爸们心甘情愿参与教子的心灵之门,人们不禁会赞叹她们的别出心裁,也让人们看到了妈妈们教子的真诚期待。

二、父亲功能缺失的原因和影响

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失衡最终会造成教子过程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分析其中的原因,有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

1.家庭原因

父亲角色的缺失,必然带来“父亲功能”的缺失,分析不同的家庭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有的父母离异,孩子还小,只好跟着妈妈生活,孩子很少见到父亲,教育孩子自然是一句空话;有的父亲为了家庭生存与发展,不得不离家外出打工,想尽责也尽不了;有的家庭,表面完整,但父母双双在外地谋生,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管,造成了父母功能双缺失;常见的还有,父亲天天都和孩子见面,但几乎不过问孩子的情况,完全是一副“甩手掌柜”的架势,父亲角色形同虚设。

2.社会原因

造成父亲功能缺失的社会原因主要是当下社会上“应酬”风愈刮愈烈,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浮躁。

大洋网做过一个“您一周有几晚回家吃饭”的调查,接近六成的人一周至少三个晚上不回家吃饭,一成的人只有一天会回家吃饭。其实,一位成熟的父亲应该学会“拒绝浮躁”,心存“养不教,父之过”的责任感,和孩子共同就餐,主动关心孩子的教育。

3.影响

家庭教育专家研究表明:父母教育功能健全,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孩子心理发展平衡,有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有利于孩子的成人和成才。相反,父亲功能缺失的孩子,往往会性格懦弱胆小,做事缺少主见,或者出现交往障碍,很难和同学相处。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父亲更显得重要。因为父亲代表着规则、秩序和尊严,父亲功能缺失的男孩极易网络成瘾或行为不轨。父母应当懂得男孩的成长是以父亲为“参照”,仿效父亲,学习如何成为真正的男子汉。父亲对男孩良好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同样,女孩对异性的认识和接触也是以父亲为第一生活原型的。长期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女孩,在同异性接触、交往中多表现出胆怯、犹豫和过分依赖他人等不良心理倾向,对其人格发展不利。只要我们对离异家庭的孩子稍加关注,就会发现父亲功能的缺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很明显,严重的会造成孩子性格和心理上的许多不良情况。当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及时补救时,这些孩子的发展趋势会出现令人担忧的后果。

三、“刘翔挨打”透出的情与理

案例再现:

可能是因为太顽皮的缘故,在刘翔的记忆中,自己从小就是在父亲的巴掌中成长起来的,挨打成了他生活中的“家常便饭”。

刘翔上少年体校,刚换的新衣服、新跑鞋,一天就沾满了泥浆,要挨打;功课不认真完成,敷衍了事,也要挨打;饭不好好吃,跑出去玩,还要挨打。爸爸对刘翔的惩罚分成好几种:轻的“吃毛栗子”(用手指敲脑袋),重的打屁股,级别最高的是跪地板。但每次打完之后,爸爸都无一例外地要跟孩子讲道理,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同样错误。

有一次,刘翔又在学校里跟同学打架。老师给家长打电话,告知了情况。那天傍晚,刘翔回来得很晚,害怕爸爸打他。当他走进家门,看到父亲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母亲已把饭菜摆在餐桌上等他回家吃饭。看到刘翔回来,父亲说:“你在学校里和同学打架,今天要重罚:先打屁股,再跪地板。”这时,母亲走到刘翔身边说:“孩子,妈和你爸都知道你打架是有原因的,但你要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儿。一个懂道理的孩子应当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理智地处理事情。你做错了事,其实你爸爸是不愿意打你的,哪有不疼儿子的父亲呢?”这一次,刘翔没有挨打。

经过这件事,刘翔明白了一个道理:父亲对他的约束,管教,是希望他能总结犯错的教训,认清原因,改过自新,并非真心要打他。无论是父亲的严厉还是母亲的慈爱,他们对自己的爱是一样宝贵的,需要他铭记在心,好好珍惜。

刘翔是幸运的,正是父亲的严厉加上母亲的慈爱,造就了这个永远带着一张友善面孔的阳光男孩。

刘翔的父母是清醒明智的。他们懂得“养子不教,父母之过”的分量;懂得教育孩子是艰辛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既用爱心,又用智慧。这便是情与理的融合和共同作用。犹如培育小树,不能缺少浇水、施肥、除虫这些蕴含情感的工作,也不能缺少果断剪掉小树歪枝斜杈的理智行为。情理交融,仿佛春雨滋养心灵,润物无声;如同艳阳催生人格,茁壮强大。

四、名人教子的启示

鉴于名人对亲子关系的透彻理解和父亲角色的真正担当,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有不少独到的做法和显著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李嘉诚培育孩子的善良之心

李嘉诚,世界华人首富,地产之王。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位优秀的父亲。

一次,香港刮台风,李家门前的大树被刮倒。为了锯断大树,两个菲律宾工人顶风冒雨,全身湿透。李嘉诚见此情景,马上叫儿子换上游泳裤去帮忙。李嘉诚告诉儿子:“这些菲律宾工人从外地来谋生,很不容易。他们很辛苦,你们去帮帮他们。”

李嘉诚很少给儿子零花钱,而是常常鼓励儿子勤工俭学,自己挣零用钱。所以,李泽钜和李泽楷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杂工、侍应生。有一段时间,李泽楷每个星期日都到高尔夫球场做球童,背着大大的皮袋跑来跑去。尤其可贵的是,李泽楷还把挣来的钱拿去资助有困难的孩子。

李嘉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社会捐赠方面始终都是大手笔。这源于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认为子女教育中99%的内容都应该是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做成功的人,而好人首先是善良的。这就启示我们:一个健康的孩子好比一棵树,必须以善为根,才能结出善良之果。善良的感情及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作为家长,应当从小就把善良的根植入孩子的心中。

2.钱学森夫妇率先垂范,让孩子“有样学样”

钱学森夫妇从不给孩子上政治课,而是用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影响孩子。有一次,家里的炊事员很郑重地对钱永刚说:“你父亲是个有学问有文化的人。你看你父亲每次下来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炊事员的这一番话,让钱永刚记在了心里。他从此向父亲学习,至今保留着吃饭穿戴整齐的习惯,因为他理解了什么是对人的尊重。

钱永刚回忆说,20多岁的时候,他曾经问过母亲:“你和爸爸好像从来没管过我们兄妹?”妈妈温和地说:“你不是很聪明吗,你不是会看吗?”钱永刚一直铭记着此话,看着父母亲如何去做,来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检讨自己。

钱学森夫妇没有专门去教孩子如何去做,而是先为孩子做出为人处世的榜样,让孩子“有样学样”,耳濡目染,在“不教”中实现最好的家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拿出事实给人看,正面的事实引导人,甚或反面的事实鞭策人,而不是对孩子说一套,自己做的是另一套。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的道理去教化孩子,是没有说服力的,也是没有教育效果的。这正是钱学森夫妇教子行为对人们的有益启示。

尾声:用父爱的脊梁撑起孩子的半边天空

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长久而深刻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细致入微、潜移默化的过程。未成年人教育专家孙云晓老师强调: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家庭良好的亲子关系除了血缘关系外,更多地体现在父母对子女的影响(重要的是行为示范)和彼此都能认同的教育关系。而这些关系都和谐的家庭,父母双方教子功能的发挥就是正常的,处于良性运行状态。这种家庭,对孩子的成人培养和成才引导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长期以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中流传得很久远了。我们对母爱倾泻的话语实在已经太多了。其实,仅有母爱的孩子的心性是绝不会健全的。要知道父亲以“无形的脊背”给子女以呵护和力量,有父爱的孩子,会将腰板挺得更直。

我们期盼着父亲功能缺失的家庭,能早日让缺席的父亲回到家教的位置,为缺少父爱的孩子撑起另外的半边天空,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心灵大厦,让孩子享受厚重的父子之爱和亲子教育。

年轻的父母们,当你们把如山的父爱注入孩子的灵魂,把如海的母恩流进孩子的血脉,父母的双重情怀,就好似如歌的行板,犹如温情的画卷,为你的孩子描绘了未来的蓝图,你的孩子就会一路欢歌,幸福地长大成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