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这不是真的我

这不是真的我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理说,这么‘幼稚’的故事,4岁的小孩早都不喜欢听了,但小可却一直情有独钟,是不是他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啊?”还有那个爱听同一个故事的小可,被妈妈错误地认为是智力发展落后,真是够冤枉的。熟悉的事物会给孩子带来自信和安全感,就像小可,重复的故事给他带来了安慰和快乐,这不正是我们希望宝宝得到的感觉吗?

第1节 这不是真的我

只要是不同的个体,互相的理解就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可能做到完全的认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更是如此。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从自己的角度解释孩子的行为,把这些行为安上我们观念中的“标签”,殊不知,这样的“误解”往往让孩子很气愤,感到被冤枉了。

妈妈的困惑

淘气的念念总是喜欢搞破坏,只要他所到之处,一定是伤痕累累。他做过的“丰功伟绩”可真不少,他撕过家里的挂历,组装过妈妈的首饰盒,拆过爸爸的名牌手表,自己的玩具更是被弄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为此,爸爸妈妈不止一次说过他。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还是没能阻止念念的破坏行为。

小可很喜欢听故事,尤其爱听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这个故事从小可不到1岁的时候,妈妈就讲给他听,可现在他都4岁了,每天还是要听着才能入睡,从不间断。“按理说,这么‘幼稚’的故事,4岁的小孩早都不喜欢听了,但小可却一直情有独钟,是不是他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啊?”小可的妈妈很担心,所以打算再也不给小可讲这个故事了,不管他怎么死缠烂打都不再讲了。

img59

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可见,我们总是在用自己的理解定义孩子的行为。比如淘气的念念在父母的眼中就是讨厌的破坏大王。爸爸妈妈估计只考虑到念念给他们带来的麻烦,却从没想过,念念的好动恰恰证明他的好学。孩子在研究物品的时候,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在我们看来他毁坏物品的行为,实际上正好让孩子有机会充分协调了自己的手眼配合,不仅得到了智力发展的重要信息刺激,还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性。我很庆幸念念暂时还没有被父母的打骂“吓倒”,可家长粗暴的干涉早晚会让念念失去好奇心,也失去自己努力的兴趣和能力。

还有那个爱听同一个故事的小可,被妈妈错误地认为是智力发展落后,真是够冤枉的。其实重复是孩子的一个心理特点,不仅智力发展需要一定的重复积累必要的信息力量,而且新的能力的产生,也都是在重复旧有能力的基础上突然萌发的。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来说,重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熟悉的事物会给孩子带来自信和安全感,就像小可,重复的故事给他带来了安慰和快乐,这不正是我们希望宝宝得到的感觉吗?

我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尽量摒弃自己的衡量标准,真正从尊重孩子的角度,深入他们的心灵深处。在我们想要发火,或者粗暴地阻止孩子的行为时,先仔细想想孩子这样做的动机,是否是我们想的那样;而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我们是不是太过严苛了,这样的要求是否适合他们的年龄特征。

孩子不是一本书,我们不能拿自己的观点去见仁见智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孩子本身就是书的作者,只有我们的尊重和鼓励,才能让他们写出最出色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